刘仍军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中药腰部热敷,并配合腰椎牵引.结果 治愈4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66.6%,总有效率94.9%.结论 中药热敷配合牵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无副作用.
作者:李智红;陈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镰仓时代,中国南宋版医书大规模传入日本,原有的唐医书和新渡来的宋版医书共存,导致日本镰仓时代唐代医学和宋元医学并行,成为当时日本医学的特点.此外,日本医家在吸收、学习中医学理论与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努力结合日本实际,总结和发展富有日本特点的医疗经验,因此,镰仓时期开始医学日本化趋势日益明显,日本医家个人的著作逐渐增多.
作者:杨晶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由于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不同,临床上采用的针刺方法亦不同.目前,医家大多承认失眠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衡.心、肝、胆、脾、胃、肾、脑与失眠的发生均有关.但是,关于失眠的病位却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其治疗原则不尽相同.
作者:张颖颖;刘兰英;马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剂,适用于温热性质的温病.笔者从银翘散的适应证、组成、病机分析及加减变化等方面小议如下.
作者:项颖环;时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见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见缓解期,三脏功能虚弱是主要病机变化.治疗应谨守病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而且要衷中参西.
作者:李宗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门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大多出现体温升高(38℃以上),西医常用抗感染、抗病毒、解热、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笔者自2000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自拟退热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胃脘痛、胃胀等范畴,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作者:金振宇;徐进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方法辨证施治.结果 治愈3例,好转6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结论 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活血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疗效肯定,同时节制饮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适当锻炼身体对疾病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于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 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吕俊;何贵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采用文秋芳的语言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测量量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学习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原因以及在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作者:曾海苹;郑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癔症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笔者在外科临床中治疗由外科病疼痛、恐惧、担心等诱发的癔症26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基础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
作者:周爱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外洗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 应用中药外洗结合功能锻炼对其进行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经1~5个疗程治疗和4个月~2年随访,显效43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结论 中药外洗结合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佘明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中应用四项评分法选择适应对象及监控病情的效果.方法 输卵管妊娠患者按输卵管妊娠四项评分法进行评分,值≤8分的患者纳入保守治疗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甲氨喋呤+宫外孕Ⅱ号方)进行保守治疗并追踪治疗结果.结果 40例中,评分值4~5分的患者15例,保守治疗均成功;四项评分值6~8分的患者25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中转手术治疗8例.成功率80%.结论 输卵管妊娠四项评分法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中选择保守治疗的适应对象及监控病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邰迎春;侯秀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或染蛊惑疫病等.多数医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病程迁延日久难愈,而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甚至阴竭阳脱,邪扰心营,瘀热痰湿蒙闭心窍而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专方专用、经验方应用等治法,对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作者:涂燕云;张金良;耿高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高压氧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对神经性耳鸣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马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痰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亦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治以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为原则,方用抵当四五汤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张瀚元;李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研究证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深入了解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将基因研究引入中医体质研究,必将把中医体质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着重在基因与体质的形成、体质类型的多样性、体质治疗学以及体质量表等方面论述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为基因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学界的研究者正在快速积累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获得有价值的新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这些数据的规模、噪声和高维性,传统的方法常常不适合分析这些数据集.数据挖掘技术为探查和分析中医高维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会.
作者:李垠含;石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好发部位为L4~5和L5~S1之椎间盘[1],笔者采用温针结合推拿治疗5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秋;张鹏;刘秋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们于2004年10月~2008年7月,对120例因肛门部疾病引起的肛周湿疹病人分组采用药物、手术综合治疗(B组)及单纯药物治疗(A组)两种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振;张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