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玉;康锦夏
高血压常常导致心肌受损,但临床上我们常见到同样年龄的高血压患者,有的有心电图改变,有的无心电图改变.本文旨在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电图的关系.
作者:张华玉;康锦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血管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结果.为了解不同年龄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差别,选择了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和膳食习惯都基本相同的两个地区部队干部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酉;余开选;石梅初;张华;张莉;梁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老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较常见、较难治的疾病,且复发率高,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我们自1998年5月~2000年10月用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治疗老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珠峰;董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三)主要衰老学说介绍及评价1 主要衰老学说介绍前面重点讲了代谢失调学说.本讲再介绍几种衰老学说:遗传学说、生物钟学说、损伤学说、自由基学说、交联学说、内在平衡破坏学说、神经内分泌失调学说、免疫学说、营养学说等.这些论述都与延缓衰老有关系.
作者:梅慧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等原因,其肺炎的临床经过和年轻人不完全一样.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高于年轻人.因此,对老年人肺炎的研究十分重要[1].本文回顾分析100例老年人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探讨其特点,从放射学角度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桑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原有冠心病、持续性房颤、高血压病及脑梗死病史,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静息状态下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2h,于2002年12月17日22:00时入院,病程中解少许黄软大便,伴有恶心感,无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心电图示:房颤,室性早搏.腹部B超提示:肝胆脾及胰、腹腔均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7.7×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心肌酶谱、血淀粉酶均正常.
作者:胡仁学;慈书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鼻衄又称鼻出血,其病因较多,高血压是重要原因之一,尤以老年高血压更为突出.鼻衄可成为高血压的一种自然疗法和安全阈[1],使患者解除头胀和充血、耳鸣等症状.同时鼻衄也常是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慢性间质性肾炎或动脉硬化的预兆.顽固性鼻衄给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因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对症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笔者在研究加味建瓴汤治疗顽固性鼻衄中,收集了64例老年高血压鼻衄患者的治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新民;张尊祥;黄兆铨;葛海沂;王洪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脏器损害情况及病死率.方法对165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中发生多脏器损害者84例(50.9%),死亡38例,38/84(45.2%),患者脏器损害的数量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比,与氧分压(PaO2)呈反比.呼吸道感染为肺心病急性发作进而发生多脏器损害的主要诱因.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因缺氧常常使多脏器功能处于边缘状态,预防感染和急性发作期积极抗感染,纠正缺氧和CO2潴留,阻断多脏器损害是提高急性发作救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燕侠;范幸明;朱广卿;李丰;隋东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并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而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可延缓疾病的进展,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林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疾病,其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上升.全球至少有1亿人患哮喘,老年哮喘患者也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达7%~8%,65岁以上老年哮喘患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11.0%~19.2%.我国沈阳市调查哮喘总患病率为1.24%,60岁以上老年哮喘患者则占被调查老年人群的5.16%.近20年来,积极寻求有效防治哮喘的方法,一直是医药界不倦探索的课题,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作者:崔德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有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病史10年,高血压史2年.平时坚持服用扩冠、降压、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病情稳定,血压维持110~130/70~80mmHg.
作者:李朝印;郝海力;齐向微;邓德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左前降支(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91例老年前壁AMI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间隔AMI患者LAD闭塞部位均在第1对角支(或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前壁AMI、前壁+下壁AMI患者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广泛前壁、广泛前壁+高侧壁、前壁+高侧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近段.LAD近段闭塞STⅠ,avL抬高>0.1mv,STⅡ、Ⅲ、avF下移≥0.1mv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AD远段闭塞.以两种标准判断闭塞部位在LAD近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告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时LAD的闭塞部位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效增;韩雅玲;刘海伟;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吸入异丙托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老年COPD患者每次吸入异丙托品0.75mg+生理盐水3ml,3次/d,连续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肺功能.结果吸入异丙托品治疗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高呼气流率(PEFR)明显改善.结论老年COPD患者在应用茶碱扩张支气管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品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作者:蒋崇福;罗显荣;吴妙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对老年人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住院老年重叠综合征患者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对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低血氧饱和度(LSaO2%)由56.2±6.1升至89.5±6.7,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0±18降至11±3(P<0.01),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14s,而长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58s,睡眠效率改善.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叠综合征有效.
作者:朴商;袁福祥;赵富新;宫姝宁;桑崇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常规及实验室指标.结果①高龄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精神萎糜,乏力倦怠、食欲差、病情变化较快为特征.②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的时间早于X片的表现.③提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办法和措施.结论呼吸道感染是造成高龄患者单器官或多器官衰竭的诱因,掌握其发病特征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邹淑芬;谭耕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益脑宁片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71例已确诊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益脑宁片治疗组(36例)和复方丹参片对照组(35例)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以及部分实验检查,综合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68.57%.两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脑宁片对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郝爱真;呼健;张印;崔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三)限食:有发展前景的延寿研究成就1 用寿命学观点探讨限食延寿的科学价值1935年,美国Cornel大学的McCay首次报告:与正常自由进食的大鼠比较,限制饮食的大鼠延缓衰老的速度并且存活的时间也延长了.从那时起到现在这一重要发现将近70年了.这期间,限制饮食延寿抗衰老的事实反反复复地被证实.当今,限食延寿是公认的有效的抗衰老的范例.因此限食也是研究老化过程的佳的模式,优于与之比较的任何候选的抗衰老方案.
作者:李文彬;周常文;王鲁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残率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亦逐渐年轻化.我所于2000年3月~2002年11月应用溶栓清(沈阳军区制剂中心,沈联制字(2000)FW99002号)治疗脑梗死145例,疗效满意.
作者:赵岳;裴云富;孙善军;向淑平;黄亚明;李仲梅;马艳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ACEI已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文总结近年来住院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茂伟;王桂兰;景颖;季选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血脂状况特点及其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107例离退休干部体检血脂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75.1%,依次为混合性血脂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检出率分别为30.4%、20.8%和13.0%;80岁以上组TC、TG值比60-组和70-组明显减低(P均<0.01).老年女性TC、TG异常总检出率均高于老年男性(P均<0.01);血脂异常者伴有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风,患病率分别为32.7%、20.1%、19.5%和13.7%.结论广州地区离退休干部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提示该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应重视血脂的检测以及对血脂异常的干预.
作者:刘泽;王鲁妮;戴波;黄纪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