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随机分为点灸组、穴贴组、中药组和综合组4组,每组30例.点灸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穴贴组予穴位贴敷药物治疗,中药组口服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综合组在壮医药线点灸、穴位贴敷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治疗.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年,3个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组与点灸组、穴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比较,综合组与点灸组、穴贴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临床愈显率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点灸组、穴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从多个角度综合起作用,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李景巍;罗翊;黄爱芬;吴杰;李永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张仲景所创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著[1],尤适合于儿科疾病的用药.笔者在临证中,深得其益,体会铭心,现撷其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侯彧;赵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鼻五针由迎香(双)、上迎香(双)、素髎5个穴位组成,五穴配合使用,具有宣肺、行气、通利的功效.临床综合四诊,审因论治,以鼻五针为主穴,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寻常痤疮、过敏性鼻炎、感冒后慢性咳嗽、酒糟鼻、黄褐斑等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茅贝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药复方制剂以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者从法规及技术层面,回顾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水平及相关技术要求,提出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思路.
作者:梁秀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1979 年Kung等成功制备了抗人T 淋巴细胞并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以来,T 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并且已经成为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对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检测,以探讨其动态观察特点.
作者:郭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管助孕汤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药渣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 结果 治疗85例,妊娠66例,无效19例,临床总有效率达77.6%.结论 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参龙蠲痹合剂是要据王清任身痛逐瘀汤加减而成,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瘀阻症,笔者采用该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瘀阻证30例,疗效满意.
作者:梁晶;梁秀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热毒摄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通补兼施,分型论治,合理用药,以期标本兼治,虚实共调.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甘草干姜汤一方出于<伤寒杂病论>,全方药味精简,理法甚深,临床灵活加减,取效甚佳,兹举验案,介绍于下.
作者:李权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口服,并根据证型加减,1个月为1疗程,行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结果 经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2.1%.结论 六味地黄汤能有效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李前龙;冯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侧重于系统水平,其研究体现为对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一直到生物体的各局部信息的整合及模拟,强调相互作用所涌现出的动力学及属性,专注于系统的突现性规律、突现性行为和新的功能.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促使我们与化学信息学、药学等研究结合,从整体上、系统上和信息水平上阐明中医理论,在信息水平上建立中药和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和药效评估评价平台,实现数据基础之上的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刘浩;屈凌波;相秉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传统中药在抗AS中仍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长足发展,研究方法中引进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使得研究水平达到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把开发抗AS中药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查显庭;卜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中医饮食调护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饮食疗法对疾病康复的意义.方法 针对病人个体差异与不同疾病、不同症候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因人而异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在思想上接受,在饮食上重视和配合.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饮食宣教,病人逐步掌握饮食调养的方法、饮食时的宜忌及饮食卫生常识.结论 中医饮食调养对配合药物治疗与疾病的康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方克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状态及与性别、年龄、病程或高血压分级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3 0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3 083例中,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者1 573例,占51.02%,其中,高血压I级40例,II级463例,III级1 070例;男722例,女851例;病程<5年715例,≥5年且<10年283例,≥10年575例;年龄<40岁92例,≥40岁且<75岁1 239例,≥75岁242例.结论 观察3 083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有50%以上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不良心理因素,以失眠为主,与年龄、病程之间没有相关性,与性别、高血压分级可能相关,出现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高血压分级越高出现几率越高.
作者:孙红艳;安冬青;周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等出现为特征[1].儿童及成年女性多见.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雅娟;李晓斌;田正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在东西方文明之间以及古典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与交融的作用.由于伊斯兰教的推动、穆斯林的积极探索以及百年翻译运动的积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阿拔斯王朝迅速发展,并达到顶峰.阿拉伯古代医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医学的宝库,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医学界.
作者:刘欣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且无毒副作用,较比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对小儿哮喘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缓解期治法在继续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解决.
作者:李明;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肩关节前脱位是骨伤科较常见关节脱位,整复手法很多,自2003年6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45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左侧22例,右侧23例;跌伤36例,坠落伤7例,车祸2例;盂下脱位28例,喙突下脱位12例,锁骨下脱位5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
作者:王兴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主要致病因子.阻断HCV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筛选供血员.然而抗 HCV的出现是在HCV感染后的6~12周(窗口期),所以抗 HCV阴性并不能排除携带HCV具有传染性的可能.而HCV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可将HCV的检测的窗口期缩短到15d,降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本文对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长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