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胡晋;宋春梅;马洪波

关键词:营养状况, 调查, 高校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为保证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膳食调查采取称量法和询问法;营养状况调查采用体格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铁、维生素B1达到了供给量标准,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偏低,钙、维生素A、B2未达到标准,其中钙、维生素A、C严重缺乏.女学生超重较男学生多. 结论增加食物品种,提高优质蛋白质供给量,达到平衡膳食.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梗塞病人在CCU中的护理要点

    冠心病监护室(CCU)能使心肌梗塞患者得到24小时持续护理,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治疗及体能恢复,有利于其病情的好转和体能的恢复.

    作者:温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与血脂分析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脑中风病组29例、高血压病组36例、冠心病组31例、健康对照组 51例,日立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胆汁酸(TB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检测. 结果脑中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组的血总胆汁酸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血清总胆汁酸为高. 结论血脂代谢紊乱可使胆汁酸水平发生变化,胆汁酸可能参与血压的调控,并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艳;扈昕虹;袁忠海;侯毅鞠;郭素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基汞对PC12细胞分化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对PC12细胞活性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汞作用于PC12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 结果氯化甲基汞能抑制PC12细胞突起生长,降低细胞活性. 结论氯化甲基汞可抑制PC12细胞分化和活性.

    作者:李永进;毕晓颖;宋春梅;马洪波;王长文;李志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予以重视和赞赏的教育.体育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尽量用赏识、激励的方式对学生给予鼓励,而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的方式.

    作者:王莉;张平;杨敬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又发现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均存在凋亡现象,本文旨在从以上两方面综述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中华;方青;张以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愈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反复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临床表现为疼痛突发,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或单支发作,或2支、3支同时发作.疼痛以面颊或舌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为敏感,患者常因刷牙、进食、洗脸等诱发,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常见者.现就运用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研;徐立光;李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63基因的研究进展

    p63基因是1997年被发现、克隆到的p53同族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63基因所编码蛋白种类繁多并且生物学作用复杂,它的表达是肿瘤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现将近年来有关p63基因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毅鞠;李艳;郭素红;袁忠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如何在医学科研选题中实现创新

    医学科研课题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关系到如何使用有限经费发挥较大的效益的关键问题.选题是整个科研过程的起点和首要环节,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它体现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

    作者:钟越;曹慧玲;陈默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状况,为保证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膳食调查采取称量法和询问法;营养状况调查采用体格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铁、维生素B1达到了供给量标准,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偏低,钙、维生素A、B2未达到标准,其中钙、维生素A、C严重缺乏.女学生超重较男学生多. 结论增加食物品种,提高优质蛋白质供给量,达到平衡膳食.

    作者:胡晋;宋春梅;马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方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值、全血粘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血沉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结果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急性脑梗塞组病人除红细胞压积值外,其余4项检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血液粘度的增高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振玲;郭素红;孙秀云;侯毅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明确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刑事责任

    药品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但近年来生产、销售假药的活动十分猖獗.医疗机构作为药品输出的主渠道,其对假药的使用势必助长了假药的肆虐;并且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几乎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得医疗机构成为假药生产、销售的关键环节,很大一部分假药是通过医疗机构消化掉的.

    作者:张丽红;张绘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解剖学考试成绩分析及解决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繁杂、名词多、难以记忆等特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本研究把我院04级临床医学专科乙班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对策,以期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作者:李雷;牛松青;韩锋;彭东;王伟;常洪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心病、高血压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本研究对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进行分组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吴旭霞;李丽华;蔡绍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离子及pH值明显低于输血前. 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酸血症和低钾血症.

    作者:王新成;曲保忠;李伟;王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正坤液外用治疗尖锐湿疣47例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复方正坤液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 方法临床诊断尖锐湿疣47例,外用天然药物制剂局部涂擦及阴道带药. 结果 47例全部治愈.其中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经PCR检测HPV-DNA阳性,经治疗后全部转阴. 结论天然药物单独外用疗法治疗CA效果满意,其中对HPV病毒转阴、亚临床感染灶消除效果独特.

    作者:刘薇;韩东;樊玉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分析

    当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代谢过程比平时大为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锻炼后,能量物质的恢复更充分,可达到比锻炼前更高的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加,这是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的基本原理.

    作者:杨敬研;张平;李松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然而从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职能观、质量观和多媒体课件的实用观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克服和解决的办法.

    作者:辛程远;金连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诱导K562细胞分化对EDAG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EDAG在红系肿瘤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PCR的方法从人的血液基因组中分离出EDAG基因的调控区2 200 bp片段,将其克隆到pGL3-basic的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中,转染K562细胞,用Hemin和PMA诱导细胞分化;通过不同时间检测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方法,观察用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细胞后对EDAG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用Hemin和PMA分别诱导K562 72 h和48 h后,EDAG基因表达下调. 结论用Hemin和PMA诱导K562细胞分化后,EDAG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

    作者:方芳;陈忠航;张宸豪;许望翔;马爱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北冬虫夏草子实体培养条件的探索

    目的模拟自然条件刺激的方法诱导北虫草产生子实体. 方法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培养北虫草子实体. 结果找到了培养子实体的比较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昼夜温差、接种量、营养液比例等条件,并发现了植物激素玉米素、吲哚乙酸有加快子实体生长及增加子实体多糖含量的作用. 结论该方法缩短了北虫草子实体的培养周期.

    作者:张慧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

    牛磺酸是一种化学结构简单的含硫氨基酸,为2-氨基乙磺酸,不参与蛋白质组成和代谢,而是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牛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如与胆汁酸结合、调节渗透压、外源化合物的解毒、细胞膜的稳定、细胞钙流动调节、神经发育、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心律失常等,临床上牛磺酸被尝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眼部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胆囊纤维化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作者:宋春梅;马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