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实习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梅继文;王辉;王宏伟;黄锐;李坤;穆尚强;王宇

关键词:外科实习, 教学管理, 教学方法
摘要:外科实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实习生外科的实践能力,提高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对外科实习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63基因的研究进展

    p63基因是1997年被发现、克隆到的p53同族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63基因所编码蛋白种类繁多并且生物学作用复杂,它的表达是肿瘤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现将近年来有关p63基因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毅鞠;李艳;郭素红;袁忠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

    氯胺酮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便成为娱乐场所的常用毒品.本文对氯胺酮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滥用危害作一综述.

    作者:冯波;张慧锋;李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又发现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均存在凋亡现象,本文旨在从以上两方面综述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中华;方青;张以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解剖学考试成绩分析及解决对策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繁杂、名词多、难以记忆等特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本研究把我院04级临床医学专科乙班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对策,以期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作者:李雷;牛松青;韩锋;彭东;王伟;常洪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科实习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外科实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实习生外科的实践能力,提高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对外科实习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梅继文;王辉;王宏伟;黄锐;李坤;穆尚强;王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心理辅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象牙塔里的佼佼者,他们获得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更高期待.但当他们跨过了高考的门槛之后,陡然间发现在人才济济的高校之中,高中时的优势荡然无存,那种经常受到表扬、羡慕的优越感日渐日远;面对更广阔、复杂的全新生活,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考取的不是自己的理想大学,落差则会更大.

    作者:李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国际化高等护理人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医疗市场发展,护理人才流动呈现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建设将受到挑战.本文分析了国际国内护理教育现状,对护理教育发展提出了意见.

    作者:关青;王军辉;王丽群;于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癌超声介入治疗进展

    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肝癌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的重要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包括局部液体注射疗法及间质热疗或冷冻技术,不同方法各有所长.

    作者:刘海杰;周方平;赵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苯妥英钠对创伤性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DPH)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单胺递质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创伤组和DPH干预组.用自制撞击器撞击大鼠颅顶,复制出闭合性颅脑创伤.分别于损伤1 h和6 h后应用荧光分光法测定脑组织匀浆单胺神经递质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在脑损伤1 h后,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无明显变化;在脑损伤6 h后,脑单胺神经递质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DPH组在脑损伤1 h、6 h后DA、5-HT显著升高(P<0.05),NE无明显变化.与创伤组比较,DPH组在脑损伤1 h、6 h后5-HT、DA、NE均低,但无明显差别. 结论 DPH有助于提高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通过改善通气状况对缺血、缺氧性脑创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罗军;罗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与血脂分析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脑中风病组29例、高血压病组36例、冠心病组31例、健康对照组 51例,日立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胆汁酸(TB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检测. 结果脑中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组的血总胆汁酸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血清总胆汁酸为高. 结论血脂代谢紊乱可使胆汁酸水平发生变化,胆汁酸可能参与血压的调控,并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艳;扈昕虹;袁忠海;侯毅鞠;郭素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基汞对PC12细胞分化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对PC12细胞活性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甲基汞作用于PC12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 结果氯化甲基汞能抑制PC12细胞突起生长,降低细胞活性. 结论氯化甲基汞可抑制PC12细胞分化和活性.

    作者:李永进;毕晓颖;宋春梅;马洪波;王长文;李志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

    牛磺酸是一种化学结构简单的含硫氨基酸,为2-氨基乙磺酸,不参与蛋白质组成和代谢,而是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牛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如与胆汁酸结合、调节渗透压、外源化合物的解毒、细胞膜的稳定、细胞钙流动调节、神经发育、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心律失常等,临床上牛磺酸被尝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眼部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胆囊纤维化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作者:宋春梅;马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正坤液外用治疗尖锐湿疣47例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复方正坤液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 方法临床诊断尖锐湿疣47例,外用天然药物制剂局部涂擦及阴道带药. 结果 47例全部治愈.其中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经PCR检测HPV-DNA阳性,经治疗后全部转阴. 结论天然药物单独外用疗法治疗CA效果满意,其中对HPV病毒转阴、亚临床感染灶消除效果独特.

    作者:刘薇;韩东;樊玉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鲨鱼软骨素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为控制复鲨胶囊的质量建立黄芪甲苷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结果黄芪甲苷在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7%,RSD=1.03%. 结论该法可作为复鲨胶囊中黄芪甲苷的测定和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作者:苏开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肌梗塞病人在CCU中的护理要点

    冠心病监护室(CCU)能使心肌梗塞患者得到24小时持续护理,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治疗及体能恢复,有利于其病情的好转和体能的恢复.

    作者:温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离子及pH值明显低于输血前. 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酸血症和低钾血症.

    作者:王新成;曲保忠;李伟;王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愈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反复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临床表现为疼痛突发,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或单支发作,或2支、3支同时发作.疼痛以面颊或舌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为敏感,患者常因刷牙、进食、洗脸等诱发,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常见者.现就运用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研;徐立光;李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然而从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职能观、质量观和多媒体课件的实用观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克服和解决的办法.

    作者:辛程远;金连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明确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刑事责任

    药品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但近年来生产、销售假药的活动十分猖獗.医疗机构作为药品输出的主渠道,其对假药的使用势必助长了假药的肆虐;并且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几乎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得医疗机构成为假药生产、销售的关键环节,很大一部分假药是通过医疗机构消化掉的.

    作者:张丽红;张绘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 方法检测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值、全血粘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血沉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结果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急性脑梗塞组病人除红细胞压积值外,其余4项检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血液粘度的增高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振玲;郭素红;孙秀云;侯毅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