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李仪
目的:分析国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以来低价药品可及性的现状.方法: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全国24个省/市数据,从低价药品总体情况、可获得性、可负担性三方面分析低价药品可及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可及性的因素.结果: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在临床的认知度不高,但低价药品的可及性很高.在可获得性方面,只是部分低价药品在个别省份、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短时间、小范围、间歇式的断供和紧缺,并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断货甚至消失;在可负担性方面,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后低价药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其仍然是可负担的,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低价药品价格低、限价交易等价格因素,以及原材料短缺(垄断)、部分药品市场需求小等供需因素.结论:政府要强化医疗机构对低价药品政策认知度,激励低价药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制定价格,避免药价虚低或虚高;完善低价药品采购制度,合理确定低价药品挂网采购中入围企业数量和标准;加强对低价药品供应链环节的综合监管,建立覆盖供应链体系的沟通机制,以保障低价药品的有序供应.
作者:杜雯雯;徐伟;蔡功杰;马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对医疗损害无过错补偿制度构建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的诉求、立场、权力和角色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是政策的具体构建者和重要主导者,需利用其公权力主导该制度的构建和试运行;医方、患者及其家属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但需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设定合理补偿范围等方式来保障制度良好运转;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团体是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方,但需统一鉴定制度,并引入专家团体评价机制;保险行业是政策实施的重要推进者,但需通过扩大筹资途径等方式提高其参与程度;新闻媒体对政策构建与推行具有重要影响,需进行适当引导以发挥其正面促进作用.
作者:孙长青;王博;连祎晓;毛相杰;付先知;裴青燕;周灵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从公平性角度对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的筹资政策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5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筹资数据,新农合数据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6)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信息手册(2008—2015),居民医保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2016)和中国社会保险年鉴(2009—2015).采用了根据支付能力筹资的方式来衡量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的公平性.选择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比较医保筹资公平性的具体指标.结果: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类似,个人缴费占人均筹资额比例低于1/4.人均筹资额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低于2%和5%,而个人缴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1%.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比例的差距有所扩大.结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医保采取的平等筹资掩盖了城乡居民在医保筹资方面的不公平性.
作者:朱坤;张小娟;朱大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以江苏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县城为例,借鉴DMIC整合医疗服务发展模型的9大维度对县、乡、村医务人员慢性病整合服务协作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医务人员跨机构慢性病协作提供改善方向.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和多阶段随机抽样相结合,对27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村医在整合协作工作中参与度强,但人力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县、乡、村医务人员均对开展跨机构协作工作表示高度认可,但实际协作水平低;县、乡、村连通的卫生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作者:殷璇;石金楼;钱东福;谷小丽;王烨;曹江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以D市6家三甲医院2009—2014年的404例医疗诉讼案件的司法裁判信息为样本,发现在以《侵权责任法》实施为代表的法律制度变革中,医疗侵权诉讼明显增加,鉴定比率下降,简易程序和调解适用较多且索赔成功率高,调解化倾向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旨在统一医疗损害诉讼法制格局的法律制度变革,淡化了诉前纠纷解决机制,提高了当事人诉讼索赔期望值,通过举证负担加重了患方申请鉴定的成本,增加了法院裁量权但没能适时提高其专业审判能力,进而影响了诉讼各方的行动逻辑.基于上述考察,未来应进一步正视第三方诉前纠纷解决机制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以举证缓和的方式平衡医患举证负担,完善调判分流的程序分流机制以加强损害赔偿程序的科学性.
作者:冯磊;李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以安徽省为例,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现状及药品短缺因素.方法:以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区共抽取10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同时以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54家药品生产企业和62家药品经营企业;发放问卷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现状及造成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结果:样本地区仍有1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药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现象;各个单位的药品配送率存在较大差异,有1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送率在70%以下;调查范围内的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或者经历过药品短缺.导致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有药品需求不稳定(19.20%)、药品有新的且利润较高替代品(15.94%)等;药品短缺的解决措施包括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2.78%),适当提高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品种价格(12.03%)等.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药品短缺现象,原因较为复杂;政府应继续推行相关政策,全面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现状,防范药品短缺.
作者:许日祥;解雪峰;李姝婷;陈小雨;沐婷玉;吕雄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以在职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医生职业风险认知与防御性医疗的关系.发现医生由于感知到各种职业风险会导致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职业认同感降低等心理问题,同时在医疗工作中会出现不敢冒险与创新,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出错的概率增加等情况;为应对职业风险,医生在医疗决策时为自保会采取多开检查治疗项目,增加会诊,选择性收治病人,通过医疗知情同意以推卸责任等不利防御;感知到职业风险同时也会促使医生改善服务态度,更加谨慎小心,提升专业技能等方式来降低职业风险.医生职业风险认知是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主要动因,二者之间也可能互为因果.
作者:刘雪娇;张星星;冯秒;孙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医疗资源的整合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只有平衡好各方利益,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责任制医疗组织(ACOs)是美国热门的医疗模式.ACOs组建和运行中,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发挥了管理与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共享节余和风险分担来激励医疗服务提供者加强合作,强化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并赋予患者就医的自由选择权,加强对患者的保护,并开展反垄断调查,赋予ACOs竞争压力.借鉴ACOs的发展经验,我国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应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基础上,有效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购买功能,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激励、引导、约束和监督.
作者:龚秀全;周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