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番茄红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戴秋萍;王兰芳;郭薇薇;王枫华;张欣文;徐思红

关键词:番茄红素, 果蝇, 寿命,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并探讨番茄红素延缓果蝇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果蝇寿命试验中,采用30 d龄的果蝇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5、7.5、22.5μg/g的番茄红素进行培养,直至果蝇全部死亡,分别计算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30 d龄的雄性果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果蝇培养基中添加22.5 μg/g的番茄红素,培养10 d、20 d后分别取果蝇头部,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添加2.5或7.5 μg/g的番茄红素能够明显延长雄蝇的平均高寿命(P<0.05),而添加22.5 μg/g的番茄红素能够提高雌蝇和雄蝇的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P<0.05).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中,加入番茄红素10d后有98个基因上调,这些基因涉及信号传递、物质代谢、转录、肿瘤抑制等过程.20d后有1个基因上调,9个基因下调.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延长果蝇寿命,通过上调参与物质代谢、信号传递等基因的表达来缓衰老进程.[营养学报,2008,30(4):392-396]
营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野生银鲳幼鱼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银鲳(Pampus argenteus)俗称车片鱼、白鲳、鲳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是我国四大海水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国内已开展了人工繁殖的研究[1],但其营养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作者:赵峰;宋超;施兆鸿;庄平;章龙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刺梨多糖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刺梨多糖(RRTP)对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用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RRTP 100,200,400 mg/kg·d,47 d后观察其对小鼠血浆、肝脏、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影响.结果 衰老小鼠血浆、肝脏、脑组织匀浆中SOD、CAT含量均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200,400 mg/kg·dRRTP可以提高衰老小鼠血浆、肝脏、脑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RTP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营养学报,2008,30(4):407-409]

    作者:杨江涛;杨娟;杨江冰;舒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海马鹿肉营养及活性物质分析

    青海马鹿是我国马鹿的重要类群(Cervus elaphus linnaeus),分布于祁连山脉,食性较广,易饲养,抗病力强,体型较大,肉茸兼用,肉质细嫩鲜美,产茸量高.鹿肉、茸含能够提高人体代谢强度和抵抗力的强壮滋补物质,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健身滋补的佳品[1].本研究对青海马鹿肉的营养及活性物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为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作者:余群力;孟照刚;张爱萍;冯晓群;曹莹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疆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研究

    目的 分析新疆野生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并对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进行营养保健成分含量分析,并对果实95%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脱脂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观察不同萃取部位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 树莓鲜果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320 mg%,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较高(180 mg%);富含维生素C(28.04 mg%)和钾(147.32 mg%);有机酸含量高达1.72%,以柠檬酸为主;其它如总酚、总黄酮、鞣化酸、单宁含量分别为498、125、2.2和290 mg%,SOD活性高达606.93U/ml.树莓不同提取物均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部分高,与清除DPPH自由基相比,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强.结论 新疆野生红树莓果富含多种营养保健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开发价值.[营养学报,2008,30(4):410-413]

    作者:韩加;新华·纳比;阿里木·帕塔尔;刘继文;米热班·沙波尔;努尔达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蓝莓叶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橘,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其叶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1],主要的是抗氧化活性.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蓝莓叶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和抗癌作用[2,3].本试验旨在探讨蓝莓叶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寻求新型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提高蓝莓的利用价值.

    作者:李颖畅;孟宪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杨恩孚教授论著——加工方法对大米中维生素B1含量的影响

    Few studies on the prevention of beriberi have failed to emphasize the paramount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the population with a properly perpared rice.

    作者:杨恩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豆异黄酮联合叶酸对β淀粉样肽介导的神经毒性的影响-对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拮抗作用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单独或联合叶酸(FA)拮抗p淀粉样肽(Aβ)致大鼠学习记忆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神经毒性研究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Aβ 25-35、Aβ 31-35和Aβ 1-40.于术后7d,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14d,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Aβ阳性表达细胞数及脑组织中抗氧化相关指标,观察不同Aβ片段的神经毒性.(2)干预研究实验分为5组(对照、Aβ模型、SIF、FA、SIF与SIF+FA干预组),每组15只,分别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5%的CMC-Na、SIF(160 mg/kg bw·d)、FA(0.7mg/kg bw·d)和SIF(160 mg/kg bw·d)+FA(0.7mg/kgbw·d),14d后,对照组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Aβ模型、SIF、FA、SIF+FA干预组于侧脑室注射Aβ 1-40,检测指标同毒性实验.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β 25-35、Ap 1-40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总路程显著延长;Aβ 25-35、Ap 31-35和Aβ 1-40组大鼠大脑皮质Aβ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Aβ 31-35和Aβ 1-40组大鼠海马CA1区Aβ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脑组织中AOC、GSH水平显著降低.(2)与模型组相比,SIF、FA和SIF+FA干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Aβ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减少;脑组织中AOC和GSH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三种Aβ片段均可引起大鼠学习能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β介导的神经氧化损伤和脑内Aβ沉积直接神经毒作用有关;单独SIF或FA以及二者联合均可拮抗Aβ介导的大鼠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营养学报,2008,30(4):397-402]

    作者:肖荣;李丽;余焕玲;张杰;向丽;段一凡;DUAN Yi-f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番茄红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并探讨番茄红素延缓果蝇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果蝇寿命试验中,采用30 d龄的果蝇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5、7.5、22.5μg/g的番茄红素进行培养,直至果蝇全部死亡,分别计算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30 d龄的雄性果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果蝇培养基中添加22.5 μg/g的番茄红素,培养10 d、20 d后分别取果蝇头部,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添加2.5或7.5 μg/g的番茄红素能够明显延长雄蝇的平均高寿命(P<0.05),而添加22.5 μg/g的番茄红素能够提高雌蝇和雄蝇的平均寿命和平均高寿命(P<0.05).在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中,加入番茄红素10d后有98个基因上调,这些基因涉及信号传递、物质代谢、转录、肿瘤抑制等过程.20d后有1个基因上调,9个基因下调.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延长果蝇寿命,通过上调参与物质代谢、信号传递等基因的表达来缓衰老进程.[营养学报,2008,30(4):392-396]

    作者:戴秋萍;王兰芳;郭薇薇;王枫华;张欣文;徐思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β3-AR mRNA表达与SR-A Ⅰ/Ⅱ基因敲除小鼠对膳食诱导肥胖易感的关系

    目的 观察SR-AⅠ/Ⅱ基因敲除小鼠白色脂肪组织中β3-AR 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SR-A Ⅰ/Ⅱ基因敲除小鼠肥胖易感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 RT-PCR检测小鼠附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β3-AR mRNA的表达;图像分析法评估附睾周脂肪细胞形态学变化;酶法检测TG、TC、LDL-C等血脂水平.结果 :SR-A Ⅰ/Ⅱ基因敲除小鼠白色脂肪组织β 3-AR mRNA表达量低于野生对照小鼠;血清TG、TC、LDL-C水平高于野生系对照小鼠;附睾周脂肪细胞面积和直径均大于对照小鼠.结论 :SR-A Ⅰ/Ⅱ基因敲除小鼠对膳食诱导的肥胖易感可能与其白色脂肪组织β3-AR mRNA表达降低有关.[营养学报,2008,30(4):379-382,387]

    作者:刘明斌;凌文华;余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抗氧化微量营养素(antioxidant micronutrients,AM)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影响,为补充天然抗氧化物提高糖尿病状态下受损的胰岛素基因表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MLDS(multiply low dosage of stteptozotocin)法制备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分别联合添加4种AM(Se+VE+V+Cr)和7种AM(Se+VE+V+Cr+VC+硫辛酸+烟酰胺)进行干预, 应用RT-PCR技术观察联合AM对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影响.通过生物化学方法 检测小鼠心、脑、肾、肝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联合补充AM可明显增加TIDM模型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降低小鼠肝、肾MDA含量.结论 AM联合生物学效应可在转录水平上调T1DM情况下胰岛素基因表达,提高内源性胰岛素水平,拮抗糖尿病关键发病中间环节.[营养学报,2008,30(4):383-387]

    作者:张桂珍;朴松兰;吴玫;常颖;王雅丽;孙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理应激对大鼠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及补充叶酸的调节作用

    目的 明确应激状态下机体血浆和脑脊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组织叶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叶酸在应激状态下对Hcy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束缚作为应激原建立大鼠心理应激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束缚3w组,束缚3w同时补充叶酸组.认识心理应激对机体Hcy和叶酸水平的影响,及应激状态下补充叶酸对机体Hcy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 心理应激动物叶酸代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血浆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小肠粘膜上皮、肝脏、皮层和海马组织中叶酸的含量也明显降低.补充叶酸可以显著升高心理应激后机体的叶酸水平,降低心理应激所致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结论 应激状态下机体叶酸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营养学报,2008,30(4):374-378]

    作者:侯玥;洪燕;陈伟强;李树田;王冬兰;程义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膳食碳水化合物和生糖负荷与成人血脂异常危险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膳食碳水化合物和生糖负荷与中国成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危险的关系,为膳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根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膳食生糖负荷(glycemic load,GL).以膳食GL作为指标,采用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膳食碳水化合物与中国成人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趋势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碳水化合物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危险的关系.结果 膳食GL与人群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负相关,高GL可降低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患病危险;膳食GL与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高GL可增加低HDL-C血症患病危险;膳食GL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呈负相关,但未见高GL对高TG血症患病风险有显著影响.结论 以粮谷类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中国传统膳食模式有利于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营养学报,2008,30(4):350-355]

    作者:赵文华;张坚;黄李春;满青青;王春荣;陈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结果 有11人退出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分别有51人和50人,两组间性别分布没有差别.研究前、第2、4、6、8w,两组间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体力活动时间也无差别.与研究前相比,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W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指标明显降低,而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8W后TG、ApoB、ApoAⅡ、ApoC2、ApoC3水平明显下降,且降低的程度均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结论 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蛋白代谢.[营养学报,2008,30(4):363-368]

    作者:薛长勇;英华;王觐;郑子新;张月红;吴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传统营养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国传统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作者:周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裙带菜膳食纤维对高血脂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裙带菜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膳食纤维低剂量组(5%),膳食纤维高剂量组(10%);经裙带菜可溶性膳食纤维处理8w后,检测离体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裙带菜可溶性膳食纤维显著降低MDA,ET-1水平,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及血浆NO的水平并伴随着eNOS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结论 裙带菜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与其降低ET-1水平,增加NO的产生有关.[营养学报,2008,30(4):414-416,419]

    作者:肖红波;卢向阳;孙志良;罗志峰;陈小军;胡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叶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缓解作用

    目的 研究叶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叶黄素4 w,测定大鼠血浆叶黄素水平、肾重、肾脏指数、BUN、SCr、CCr、24h尿蛋白及肾组织SOD、GSH-Px活性、GSH、MDA含量、TNF-α、IL-6水平.结果 叶黄素5mg/kg.bw和20mg/kg.bw剂量组大鼠肾重、肾脏指数、BUN、SCr、CCr、24h尿蛋白均低于糖尿病大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组织SOD与GSH-Px活性、GSH含量高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MDA含量低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肾组织TNF-α、IL-6低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结论 叶黄素能缓解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叶黄素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营养学报,2008,30(4):388-391]

    作者:章清;沈新南;姚国英;吴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降血压肽Val-Leu-Pro-Val-Pro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目的 研究降血压肽Val-Leu-Pro-Val-Pro(VLPVP)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时间、pH值、药物浓度、吸收抑制剂及促进剂对VLPVP吸收的影响.用HPLC法检测VLPVP的浓度. 结果 VLPVP在pH 7.4时转运量大,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肽转运载体竞争性抑制剂Gly-Pro、arphamenine A和细胞内吞抑制剂氧化苯胂对VLPVP的转运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旁路转运促进剂去氧胆酸钠、多药耐药蛋白抑制剂MK-571和能量抑制剂叠氮化钠对VLPVP从AP侧至BL侧的转运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叠氮化钠和MK-571对VLPVP从BL侧至AP侧的转运无显著影响.结论 VLPVP以旁路转运为主要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受到多药耐药蛋白MRP2强烈的外排作用.[营养学报,2008,30(4):354-358,362]

    作者:刘冬;孙海燕;雷林;李世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杨恩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

    杨恩孚教授1930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教、上海雷斯德医学研究所内科与生理学系助理研究员.1947年去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进修,获博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在前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营养实验室工作.当时,实验室主任周启源教授正在开展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工作,技术人员仅三、四人.1950年中央卫生实验院由南京迁来北京,更名为中央卫生研究院.京、宁两地的营养实验室合并,人员增多,更名为营养学系,杨先生任系主任.

    作者:金大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构树叶中辅酶Q10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构树叶辅酶Q10含量的方法 .方法 构树叶用75%乙醇提取,萃取,蒸馏,浓缩.色谱柱为C18 250mm×4.6mm i.d 10μ m,流动相为无水乙醇-甲醇(65:35),流速为1 ml/min,检测器波长275nm.结果 辅酶Q10在4~64μg/ml(r=0.9997)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6%,RSD为0.97%(n=6).构树叶中辅酶Q10的低检测限为10.g/ml(S/N=3).结论 该法快0速,简便,准确.适宜于构树叶辅酶Q10含量的检测.[营养学报,2008,(4):417-419]

    作者:李万仓;郑宏燕;张惠娟;张浩;曹玉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黑木耳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真菌多糖是目前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新资源之一,而黑木耳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黑木耳多糖是真菌多糖的一种,科学实验表明黑木耳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抗突变、防辐射等生物活性[1].但是,目前对于黑木耳多糖的抗疲劳活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究黑木耳多糖对机体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朱磊;王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营养学报杂志

营养学报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中国营养学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