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卞鹰
目的:通过比较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WHO 2011 版示范目录的差异,为我国修订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 官网公开的WHO 1977-2011 年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汇总表录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西药,进行矩阵表分析.结果: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构成、药物分类方式和适用对象等基本要素,遴选标准、方法等遴选机制,以及收录药品的品种和类别与WHO 2011 版示范目录存在差异.两目录对同一治疗组推荐药品有所区别,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已被WHO 示范目录删除.结论与建议:通过与WHO 示范目录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录要素和构成,完善遴选机制,并根据WHO 示范目录药品的系统证据对现有基本药物品种进行调整.
作者:王丽洁;徐文娟;陈文;张璐莹;蒋虹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将我国22 个基本药物省级增补目录与WHO 2011 版基本药物示范目录进行对比分析,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级增补目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WHO 官网公开的WHO 1977-2011 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汇总表录入增补药品,进行矩阵表分析.结果:各地增补目录遴选标准主要涉及治疗疾病、遴选范围及药品附加条件等.22 个基本药物省级增补目录共新增品种591 种,其中87 种被WHO 示范目录收录,未被示范目录收录药品中部分为WHO 删除品种;另对66 种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增加了新剂型;有57 种药品被50%以上的省级增补目录共同收录.结论与建议:省级增补目录遴选品种数量与WHO 目录存在差异可以作为目录调整循证依据,增补目录遴选标准有待完善,目录遴选应向循证方式转变.
作者:王丽洁;徐文娟;陈文;蒋虹丽;张璐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河南省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卫Ⅺ项目)支持下,指导项目县开展以单病种付费为基础的综合支付改革活动.改革的核心思路是通过理顺医疗服务各方主体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推动经办机构成为战略服务购买者,并在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监管、价格谈判、支付等方面开展了制度设计.其中,基于大数法则原理的分组分类支付技术是一种新型单病种付费模式,能够有效克服以往按病种付费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变异率高、纳入率低、覆盖率低等问题.文章还分析了项目县开展的综合支付改革对当前国家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借鉴意义.
作者:吴建;周学山;谢双保;张敏;赵要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总结了2009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套完整的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包括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组织生产、质量监管、定价、招标采购、配送销售、合理使用、监测和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8.8%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1.5%的村卫生室已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仅包含307 个品种,不能满足病人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运行受到影响,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偿.建议动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过程中注意价格与质量的平衡,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研究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问题,改进基本药物的科学定价方法.
作者:胡善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专利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在提高居民用药层次、保证药品可及性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该做法在支付能力和专利时效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建议在政府财政和医保基金的可承受范围内,通过价格谈判机制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动态调节机制来降低专利药品价格,并使专利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变为常态,成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动态管理的一部分.
作者:邵蓉;颜建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基本药物制度对提高中国农村地区药品可及性的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2011 年在中国4 省的药品价格问卷调查,借鉴WHO/HAI 提供的方法,以中位价格比值评价药品价格水平,以国家相对贫困线和农村地区人均纯收入作为相对购买力划分标准,评价药品价格的可负担性.结果:药品中位价格比值由13.858 降为8.204,降价效果明显的是抗炎药物和心血管药物;药品的总体销量增加了36.74%;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一个疗程的药品费用大概为低收入人群4.21 天的工资或一般收入人群0.98 天的工资.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药品价格降低,与国际参考价格相比我国药品价格水平仍相对较高,基本药物对低收入人群的可负担性仍较低.建议:应继续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包括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
作者:宋燕;卞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测算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水平,提出完善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湖北省江陵县6 家村卫生室的现场调查.结果:全国各地补偿水平差异较大,中等补偿水平下,服务人口约2 000 人的村卫生室,其财政专项补助为8 000 元/室/年,公共卫生经费补助为8 元/人,一般诊疗费收入为5元/人次.江陵县被调查村卫生室日常开支约35 920 元/年;如果按中等水平补偿,村卫生室的净收入为18 344元/年.结论:对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要保证村卫生室的收支平衡以及村医的合理收入;同时应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口、省级和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补偿的可持续性.
作者:黄金星;杨春艳;陈宇;杨诗汝;王洪涛;唐玉清;张小鹏;张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西部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现状.方法:利用中西部地区7 省10 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中西部地区农民三年持续参合率为95.7%,未来意愿参合率为79.9%,47.9%的农民了解新农合的相关内容,19.3%的农民认为住院报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参合行为与年龄、职业、家庭规模、健康状况、新农合了解程度、补偿比等变量有关.结论:中西部地区农民持续参合率较高,但是部分人员参合意愿并不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相对偏低;中西部地区新农合住院补偿水平相对偏低.建议: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补偿比,兼顾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同步调整,保持不同机构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强政策宣传和简化政策设计.
作者:李瑞锋;胡凌娟;高莉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09 年4 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枟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枠,提出到2020 年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药物这一概念自1975 年首次被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以来,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概念初强调药物的可及性和基本药物目录.但随时间推移,这一概念的内涵逐渐演变.现在各国引入基本药物概念,主要是为了确保药物可及性与可支付性、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瑞典、挪威以及经合组织国家的经验表明,基本药物的概念可灵活适用于多种情形.在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已取得良好成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公众更多获益,继续贯彻基本药物制度将有利于在中国实现佳健康产出.
作者:Saral L Barber;黄宝斌;Budiono Santoso;Richard Laing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欧盟在2008 年正式从全欧洲的战略层面开展罕见病保障专项工作,已经形成的罕见病相关工作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通过总结欧盟罕见病概况及孤儿药目录、罕见病组织结构与战略计划、罕见病筹资支付体系和服务提供等情况,分析欧盟罕见病保障体系的优缺点,提出我国开展罕见病保障工作的实施建议,如统一罕见病的合理定义、编码与目录;建立罕见病保障工作的组织架构,制定罕见病国家(地区)计划或政策,优化罕见病服务提供,建立可持续性的罕见病筹资体系,注重罕见病工作的综合全面性和地区差异性,为提高我国罕见病防治工作的保障力度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作者:何江江;张崖冰;夏苏建;胡善联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