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目的:探讨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100)和试验组(n=100).为这两组患儿均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在这两组患儿进行输液期间,对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细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27%(4/55),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18%(54/55).参照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0.00%(11/55),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5.45%(47/55).与参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虹;任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厄贝沙坦对合并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合并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57)和厄贝沙坦组(n=57).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厄贝沙坦组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血尿酸、餐后2h血糖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餐后2h血糖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厄贝沙坦组患者血压、血尿酸水平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的降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厄贝沙坦对合并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其血压、血尿酸的水平.
作者:韩晓芳;张新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8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医组与小建中汤组.对常规西医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小建中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的根除率、病情的复发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常规西医组患者相比,小建中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在进行治疗后其Hp的根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西医组患者相比,小建中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西医组患者相比,小建中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而且较少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王建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某院收治的5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儿均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对这些患儿均进行舒适护理.然后观察患儿手术的结果及术后身体恢复的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无患儿在术中转为进行开腹手术.这些患儿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0.6)天,其术后疼痛的程度较轻,无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治疗后,这些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脉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能促进其术后身体的恢复,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倪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山东省德州联合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联合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于长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抗-a组与抗-b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用阿奇霉素对抗-aq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头孢呋辛钠对抗-tb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抗-aq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tb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抗-t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奇霉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白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某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在该院健康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检测,记录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清内皮脂酶(E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hs-CRP与E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血脂相关指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高血压、hs-CRP及EL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及EL都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L与hs-CRP及HDL-C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EL与HDL-C呈负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结论:EL与hs-CRP、HDL-C具有相关性.EL可通过影响hs-CRP、HDL-C来参与ACI形成的病理过程.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EL水平监测有利于防止其发生ACI.
作者:姜凤华;陈金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消菌汤治疗Hp(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30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消菌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Hp的清除率.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的清除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消菌汤对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Hp的清除率.
作者:屈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联用甲泼尼龙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沧州市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用阿奇霉素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联用甲泼尼龙和阿奇霉素为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甲泼尼龙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吴筱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方法: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均抽取2ml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对甲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直接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乙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溶血处理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比较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甲组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乙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可明显降低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江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GXH组(30例)和CG组(30例).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CG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GXH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膀胱容量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与CG组患者相比,GXH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更高,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其每日排尿次数和膀胱残余尿量更少,其每次排尿量和膀胱容量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膀胱功能的恢复.
作者:任蕾蕾;谢虹;钟跃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近期内在广西省贺州市中医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d和术后第7d,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比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的症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雪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对其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然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饮食治疗,这76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明显改善其各项糖代谢指标.
作者:顾欣欣;蔡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抽选近期内某院接收的5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对这两组人员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比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1.13%(43/53),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9.62%(21/53),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为92.45%(49/53).参照组人员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14.00%(7/50),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0%,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为11.32%(6/50).与参照组人员相比,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作者:吴绍明;熊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某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魏丽;杨光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经过治疗,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
作者:林余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中医整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医整合康复疗法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用中医整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梁焕英;谭凯文;李翠萍;陆筱颖;凌笑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7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预防组,其中,常规组有138例患者,预防组有135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预防组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患者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急性肺栓塞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黄玲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某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其均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在置管期间,这些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均出现了功能不良的情况.使用10万U的尿激酶与25000 U肝素钠的混合液为这些患者进行封管,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这28例患者的导管均恢复通畅,无1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中,有22例患者导管内的血流量为250~300 ml/min.结论:对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魏会锋;蔺晓梅;李风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低钾血症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50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这5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好转,有1例晚期胃癌患者因救治无效而死亡,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8%.结论: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低钾血症患者进行进行对症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消除其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