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炯;刘安;陈云霞;李淑芬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n=6):对照组、荷包牡丹碱组、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荷包牡丹碱组.配对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刺激间隔30 ms,刺激强度为诱发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峰值强度的50%.在体记录四组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3 mL/kg、荷包牡丹碱2 mg/kg、依托咪酯10 mg/kg和等剂量依托咪酯+荷包牡丹碱.各组给药后再记录60 min配对刺激下的两个EP-SP幅值(分别为E1和E2),计算各时段E1、E2和E2/E1较基础值的相对幅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依托咪酯组E1相对幅值降低(P<0.05),荷包牡丹碱组和托咪酯+荷包牡丹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包牡丹碱组E2及E2/E1升高(P<0.05),依托咪酯组降低(P<0.05);与荷包牡丹碱组比较,依托咪酯组和托咪酯+荷包牡丹碱组E2及E2/E1降低(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抑制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可能与增强突触前GABA能性抑制性回路的兴奋性有关.
作者:魏辉明;刘超;杨云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初步探讨黄芩苷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大鼠制备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经黄芩苷干预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及气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量;用RT-PCR检测气道平滑肌(ASM)中p-ERK1/2的mRNA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p-ERK1/2、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量在模型组中有明显的增加,地塞米松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ERK1/2、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P<0.01).结论:黄芩苷可降低TGF-β1、α-SMA的蛋白表达,并影响ERK信号传导通路,下调p-ERK1/2 mRNA含量,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延缓气道重塑.
作者:韩超;杨柳;张秋玲;潘竞锵;徐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与卡铂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两药单用及联用对A549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AO/BE双荧光染色法观察A549细胞凋亡.结果:当归挥发油单独应用及与卡铂合用对A549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两药联用IC50较单用IC50下降,说明当归挥发油对卡铂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具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均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坏死,两药合用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显著升高.AO/BE双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坏死率上升.结论:当归挥发油与卡铂具有协同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艳霞;张正顺;陈绍仪;孔学礼;周佳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apoA-1拟似物D-4F对七氟烷麻醉急性高糖血症小鼠的血管保护效应.方法:实验一,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分4组(n=8):对照组(CON组)、D4F组、急性高血糖组(AHG组)、AHG+ D-4F组,各组再进行吸入1.71%七氟烷(SEV),检测各组血糖、主动脉血管环舒张功能、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的eNOS(p-eNOS)、小凹蛋白(Cav-1)水平;实验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用5.5、20.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24 h,4μg/mL布雷德菌素A(BFA)和0.5 μg/mL D-4F孵育1h,再进行SEV处理,检测ROS水平.结果:AHG组显示急性高血糖时血管的舒张能力下降,主动脉产生NO减少,Cav-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eNOS活性下降.D4F组显示加入D-4F并不能提高急性高血糖时的血管舒张能力,AHG+ D-4F组显示给予SEV刺激后D-4F对血管的舒张有改善作用(P<0.01),Cav-1蛋白表达下降,eNOS活性增强,NO生成增多.细胞实验显示SEV刺激下,HG+D-4F组ROS的生成下降,D-4F该功能并可被BFA所阻断.结论:D4F可恢复SEV对急性高糖血症的血管保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D-4F降低细胞内脂质筏区域Cav-1的耦合能力,增强脂质筏里eNOS的磷酸化,NO生成增多,ROS生成减少,减轻急性高血糖的血管损害有关.
作者:刘若海;卢园园;李丽伶;沈露露;曹红;李军;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服用替诺福韦酯,300 mg/次,1次/d,治疗12个月,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在不同时间点HBV-DNA水平、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中FGF-23、β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经过替诺福韦酯治疗后,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5),HBV-DNA不可检测率明显上升(P<0.05),HBeAg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病例组患者血清中FGF-23、β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中FGF-23浓度水平与β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566,0.643,0.604,P<0.05),β2-MG、Cys-C、RBP指标之间也呈正相关(P<0.05).FGF-23、β2-MG、Cys-C及RBP指标异常组和对照组比较,BNU、Ccr、GF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1,6.947,3.330,4.921,均P<0.05),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患者FGF-23、β2-MG、Cys-C及RBP水平具有升高作用,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调整替诺福韦酯治疗方案,预防或减少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作者:陈勇华;曹群奋;洪琼怿;王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药物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多种癌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QT间期影响也被大量报道,但每种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每种TKI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及监测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其中一些能引起严重QT间期延长甚至猝死的TKI,我们更需要根据患者的QT间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及FDA药物说明书等,对目前已上市的TKI的临床药物研究中针对QT间期的实验以及用药中的剂量调整等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既往实验结果的总结,更好地了解对该类药物的作用风险,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袁点;余果;王大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并观察rhBN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rhBNP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d的临床症状、尿量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血清B型脑钠肽(BNP)、TNF-α、NPY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及第3天的呼吸困难好转率为8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天及第3天的肺部湿啰音好转率为90%、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及第3天的下肢水肿好转率为77%、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367±198)、(1 528±389) mL,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尿量为(1 040±139)、(1 096±222) mL,治疗前后两组尿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及LVEF、LVEDD差值分别为(201±52)m、(15.8±10.5)%、(3.5±8.2) mm,对照组分别为(162±66)m、(8.2±6.2)%、(2.2±6.7) mm,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和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LVEDD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725.1±258.3)、(15.8±9.2)、(150.0 ±30.3)pg/mL,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NP、TNF-α、NPY差值分别为(231.8 ±289.2)、(10.1±6.4)、(75.9±28.3) pg/mL,两组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能明显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减少TNF-α表达和降低NPY浓度有关.
作者:刘玉;张颖;王安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60,P<0.05).治疗1周、2周、1月、2月、3月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27、12.02、19.26、11.79,P<0.05);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74、8.79、9.60、9.9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氦氖激光理疗能显著降低PHN患者疼痛值和提升睡眠质量,促进PH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阮仁杰;刘茜茜;金华丹;王崇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柚皮苷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SRB法检测柚皮苷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柚皮苷对p70S6K的调控作用.利用质粒过表达p70S6K,用SRB法检测过表达p70S6K后对柚皮苷抑制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阻抑p70S6K的表达,用SRB法检测阻抑p70S6K的表达对柚皮苷抑制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柚皮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可以下调p70S6K的表达.过表达p70S6K可以削弱柚皮苷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敲降p70S6K可以增强柚皮苷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柚皮苷通过下调p70S6K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高中原;孙更;李敏;谌茜;李萍;王雪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肺综合征(HPS)肺组织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造模1周后,姜黄素(50 mg·kg-1·d-1)通过灌胃给予.给药2周后,进行血气分析、血浆TNF-α及肝功能检测.对肺、肝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进行观察.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肺组织CD6s、NF-κB P-65及TNF-α进行检测,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IκB/p-IκBα进行检测.结果:姜黄素减轻HPS大鼠的肺组织巨噬细胞聚集及炎性损伤、降低了AaPO2,同时也降低了HPS大鼠血浆和肺组织TNF-α含量及NF-κB激活程度.结论:姜黄素对HPS大鼠的肺组织炎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激活程度减轻有关.
作者:李旭炯;刘安;陈云霞;李淑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些年的研究相继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较健康人群更易得急性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RA的发生也会进一步加重急性脑缺血的发展.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oproteinase-9,MMP-9)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血脑屏障,引发炎性细胞和致炎因子等浸润,对构建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级联放大网络起到重要作用.Treg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作为免疫抑制性细胞可多途径抑制MMP-9的活性,从而治疗急性脑缺血,缓解RA症状:(1)Treg细胞可通过负反馈阻断NF-κB通路,抑制MMP-9的活性;(2)Treg细胞可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抑制MMP-9的转录;(3)Treg细胞可通过转化急性脑缺血后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类型,抑制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对MMP-9的促分泌作用,加强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免疫耐受;(4) Treg细胞可释放抑炎因子,拮抗致炎性的Th17细胞,平衡体内免疫,缓解RA和急性脑缺血所引发的炎症等.本文综述Treg细胞在RA合并急性脑缺血中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等起治疗作用,旨在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急性脑缺血的有效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沈忱;李运曼;夏念;徐丹;韩丹;陈仕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和比较雷公藤多苷与奥硝唑分别导致大鼠弱精子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分别干预诱导大鼠弱精症疾病动物模型.每两周采集血清和附睾液样本.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全面测定大鼠血清及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通过偏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正常组、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造模病理组血清和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多元数据分析,寻找两药病理模型中的差异代谢物,确定潜在生物标记物,探索和比较两种药物可能的毒性机制.结果:采用有监督模式下的PLS-DA通过分析GC-MS所得的代谢物图谱可以将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的病理组同正常组的显著地区分,并且两药模型组的代谢图谱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与正常组相比,雷公藤模型组血清中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显著增加,附睾液中琥珀酸上调,尿素、胆固醇、肌醇等下调;奥硝唑模型组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附睾液中二羟丙酮磷酸、核酮糖-5-磷酸出现显著性上升.结论:通过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进程变化,相比较常规性腺指标的观察和检测更为快速、灵敏.代谢组检测中筛选所获得的差异代谢物提示着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发大鼠弱精症涉及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病理机制存在着显著差异.
作者:顾惠琴;赵昂;周艳芬;李静;范丽;王聪;郭素菡;王宇;张琪;马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原发性肝癌与miR-146a G>C(rs2910164)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7年3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基因型的合并比值比(0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 937例,健康对照组5 025例,研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异质性.固定效应的合并OR值及95% CI在显性模型[(GG+GC)/CC]和隐性模型[GG/(GC+CC)]分别为1.26(1.12,1.41) (P=0.00)和1.23(1.12,1.34) (P=0.00),随机效应等位模型(G/C)为1.17(1.10,1.25) (P =0.00).Meta回归分析发现显性模型样本的地域来源与合并OR值正相关.亚组分析表明,在中东人群和西部人群及采用PCR-RFLP分型时,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而在西南人群和采用非PCR-RFLP(Non-PCR-RFLP)分型时无明显相关性.三个基因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也没有发表偏倚.结论: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的个体有更高的发病风险,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具有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记物的潜能.
作者:李芸;李兵胜;张卫芳;李义秀;李春;彭娟;赖鑫;朱静;徐睿来;熊爱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PubMed数据库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中医化痰法加化疗治疗324例,对照组化疗治疗323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对纳入的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4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其中实验组324例,对照组323例.中医化痰法治疗后,有效率提高,结果显示相对危险度(RR)=1.48,95%可信区间(95% CI)=1.24 ~ 1.77,P<0.001;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显示RR=1.92,95%CI =1.51 ~2.45,P<0.001;可提升免疫力,结果显示均值差MD=0.36,95%CI=0.23~0.50,P<0.001.结论:中医化痰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于常规用药疗效更好.
作者:容国义;王淑美;唐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肌及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心肺复苏即刻给予参附注射液,于心肺复苏后0、24、48 h,对比两组心肌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CK-MB、cTnI、ALT、Cr、hs-CRP、TNF-α显著升高(P<0.05);心肺复苏后24、48 h,研究组的CK-MB、cTnI、ALT、Cr、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36.67%)显著低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6,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肌及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孙陟中;方一新;黄海军;王牡丹;徐杰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药代动力学状况;用蒙特卡洛模拟美罗培南在脓毒症大鼠体内两种输注方式下的药效动力学,比较两者差异.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延长及优化延长2组(n=6)用于药代动力学实验.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颈静脉、股二头肌、皮下脂肪及肺.基于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比较两种输注方式药效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输注方式下AUC组织(0-6 h)/AUC血浆(0-6 h)均小于1;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组间比较显示,Tmax在血液、肺组织、骨骼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小抑菌浓度(MIC)值时,优化延长输注方式游离美罗培南的在不同组织中的40%fT>MIC的目标获得概率(PTA)优于传统延长输注方式.结论:根据血浆药物浓度可能会高估了抗生素的活性导致高估了其临床疗效,以组织液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指导美罗培南用药较根据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合理.实验PK/PD结果提示,美罗培南的优化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较传统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可能更为合理.
作者:吴永磊;王丹;张睢扬;王英;孙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直肠炎(UP)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4例U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宁方灌肠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BG1)水平均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8、HMBG1小于对照组,IL-4、IL-10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D2、PT、APTT、FIB、PLT小于对照组,MPV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P,能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何亚琴;何群峰;赵虞文;郭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d、1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检测血清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后3d、10d,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10 d两组血清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F-1α水平与NIHSS减少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上调血清HIF-1α表达水平保护、治疗缺血脑组织.
作者:陈雁斌;邓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术后,复元活血汤对其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实施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吻合术,术后大鼠随机分为复元活血汤给药组、甲钴胺给药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复元活血汤组给予复元活血汤,按9 g·kg-1·d-1灌胃;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按6.25×10-4g·kg-1 ·d-1灌胃;模型组按复元活血汤的溶液剂量,给予等量溶剂灌胃;灌胃2~8周.假手术组大鼠20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后,不做任何处理缝合切口.给药3d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给药2周后,RT-PCR法检测吻合口近、远端2 cm神经组织的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Src、p-Erk1/2蛋白的表达;分别于给药2周、4周、8周后,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于给药8周后,观察坐骨神经和其支配肌肉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元活血汤组和甲钴胺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著改善,神经纤维生长良好,腓肠肌肌纤维直径和截面积显著改善,复元活血汤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吻合口神经组织的IL-1 β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Src、p-Erk1/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可通过减轻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吻合口炎症反应,抑制Src、Erk的磷酸化,促进神经的修复.
作者:钟树志;裴东;晁杲;周静;洪宗元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