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刘媛媛;张妮;曹释露;张晓京;来丽娜
目的:总结长期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记录176例长期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治疗组28例,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组20例,LAM组21例,ADV组26例,ETV组81例]的临床资料,并计算eGFR.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x2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ADV+LAM治疗组、ADV+ETV组、LAM组、ADV组、ETV组患者的eGFR分别为:(78.9±13.8)、(80.2±15.8)、(78.8±12.9)、(74.6±14.6)、(79.5±13.1) mL·min-1·1.73 m2,P> 0.05:eGFR< 80 mL· min-1·1.73m-2的病例数分别为14(50%)、12(60%)、10(47.6%)、20(69.2%)、47 (58.0%),P>0.05;血清磷水平分别为(0.95±0.14)、(0.92±0.11)、(1.02±0.13)、(0.92±0.16)、(0.97±0.14) mmol/L;血清磷降低的病例数分别为15(53.6%)、13 (65%)、6(28.6%)、13 (50%)、39(48.1%),而且AM组与ADV+ETV组相比,x2=5.466 9,P=0.019 4.结论: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影响肾脏功能,其中ADV的影响明显,ETV次之,LAM轻,而且监测eGFR和血清磷水平能更敏感地反映肾脏受损情况.
作者:霍娜;陆海英;王贵强;黄明杰;吴赤红;蔺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牛膝总皂苷(total saponin Achyranthes,TSA)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SA高、中、低剂量组(200、60、20 mg·kg-1·d-1)以及吲哚美辛组(5 mg·kg-1·d-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5d,第3天除正常组外,大鼠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测定大鼠关节肿胀度,48 h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肿胀关节浸出液IL-1 β、IL-18、IL-6水平,以及踝关节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踝关节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NALP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炎性体相关蛋白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显著肿胀,活动减少,关节浸出液IL-1β、IL-6和IL-18水平显著增高,关节滑膜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IL-1β蛋白表达增加,滑膜组织NAL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前体和活性形式蛋白表达增高.TSA高、中剂量及吲哚美辛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TSA对AGA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ALP3炎性体装配和激活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那莎;段陈方圆;王璐;吕磊;陈光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国内生产的甘精胰岛素注射剂与国外上市甘精胰岛素注射剂(来得时(R))在Beagle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方法:40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给药分别为国产甘精胰岛素低剂量组A(0.5 U/kg)、中剂量组B(1.0 U/kg)以及高剂量组C(1.5 U/kg)、来得时(R)作为对照组D(1.5 U/kg),连续皮下注射给药30 d,于第1天、第15天、第30天不同时间点经静脉采集血样,RIA法检测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用DAS 2.2拟合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SPSS17.0进行统计学检验,并分析是否会在体内蓄积.结果:A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和第30天的平均AUC0-t分别为(870.24±194.30)、(723.01±223.88)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98.55±41.24)、(84.92±25.64) μU/mL;B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和第30天的平均AUC0-t分别为(1 298.92±386.13)、(1 375.53±376.68)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157.58±46.89)、(212.90±72.71)μU/mL;C、D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第1天平均AUC0-t分别为(1 777.91±209.46)、(1 960.81 ±171.56)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231.49±36.37)、(232.87±32.09) μU/mL;第30天的平均AUC0-4分别为(1 734.59±612.29)、(1 639.90±285.91) μU·mL-1·h,平均Cmax分别为(289.30±121.87)、(247.64±44.29) μU/mL.结论:国产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对照制剂(来得时(R))在Beagle犬体内多次给药后没有蓄积现象,这与Beagle犬体内并未有出现毒性反应的结果相一致.
作者:张星艳;李亚卓;魏滋鸿;武卫党;李薇;路江杰;朱虹;张宗鹏;曾勇;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沉默NOTCH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针对人NOTCH1基因序列构建NOTCH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RPMI 8226细胞,筛选出佳干扰表达载体.观察NOTCH1 shRNA表达载体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 shRNA转染RPMI 8226细胞后NOTCH1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P21的表达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NOTCH1 shRNA转染RPMI 8226细胞后对IL-6分泌量的影响.结果:沉默NOTCH1基因抑制细胞增殖,阻滞RPMI 8226细胞于G0/G1期,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增殖率分别为(49.09±2.31)%、(91.73±2.67)%、(98.1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G0/G1期细胞分别为(66.23 ±3.71)%、(42.27±3.65)%、(40.70±0.92)%(P<0.05);三组S期细胞分别为(31.03±1.49)%、(56.53±1.76)%、(51.83±1.45)%(P<0.05).NOTCH1 shRNA诱导细胞凋亡,三组凋亡率分别为(46.67±1.31)%、(1.37±0.63)%、(0.85±0.43)%(P<0.05);转染组NOTCH1蛋白表达下调,P21、P27表达上调.NOTCH1 shRNA可下调与疾病相关的IL-6分泌能力.三组IL-6分泌的吸光度值分别为28.18±3.50、167.08±7.97及185.86±5.61 (P <0.05).结论:NOTCH1 shRNA能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下调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有关的IL-6,有望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黄晓璐;马旭东;鹿全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罗西维林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10、20、40 mg 3个给药序列交叉给药,单次或多次静脉滴注罗西维林注射液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罗西维林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试验药物10,20和40 mg后,罗西维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09.83±138.81)、(701.42±226.91)和(978.73±108.53)ng/mL;V分别为(276.50±128.52)、(274.88 ± 114.71)、(384.13 ±149.85)L;CL分别为(20.23±10.73)、(18.68±4.20)和(20.13±5.73) L/h;AUC0-4分别为(578.17±280.59)、(1 082.70±245.93)和(2 058.48±628.33) ng· mL-1·h.48 h尿液中罗西维林的累积排泄百分率(Ae)分别为(0.83±1.35)%、(0.48±0.28)%和(0.39±0.37)%.健康受试者多次静脉滴注试验药物20 mg后,罗西维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ss为(79.85±9.09) ng/mL;CLss为(7.97±2.55)L/h;AUCss为(1 188.38±201.79) ng·mL-1·h.蓄积因子R为(4.18±1.43)%.结论:静脉滴注罗西维林注射液10 ~ 40 mg,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体内过程未明显偏离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每天2次连续给药在体内有轻度蓄积,试验药物原型从尿中排泄率不足1%.
作者:刘胜利;黄晓晖;高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研究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和意大利多帕药业原研的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计算芙露饮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其与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然后通过研究匹多莫德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考察剂型对匹多莫德在Beagle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14只Beagle犬进行随机双交叉试验,清洗期为一周,分别给予400 mg匹多莫德芙露饮口服液、普利莫口服液匹多莫德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采用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匹多莫德浓度,并以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考察不同剂型的匹多莫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Beagle犬灌胃给予400 mg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88±0.77)h,Cmax:(23 367±5298) ng/mL,Tmax:(1.1±0.5)h,AUC0-τ:(93 948±28 016) ng·h·mL-1;Beagle犬灌胃给予400 mg意大利多帕药业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50±0.36)h,Cmx:(21 233±5 542) ng/mL,AUC0-τ:(83 032±20 539) ng·h·mL-1;匹多莫德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4.04±1.16) h,Cmax:(18 150 ±4 510) ng/mL,AUC0-τ:(71 966±20 652) ng·h·mL-1;匹多莫德颗粒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52±0.49)h,Cmax:(17 750±3 558)ng/mL,AUC0-τ:(70 203±18 330) ng·h·mL-1;匹多莫德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4.38±2.24)h,Cmax:(19 225±3 205) ng/mL,AUC0-τ:(70 199±11 618) ng·h·mL-1;匹多莫德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3.88±0.53)h,Cmax:(18 400±2 439) ng/mL,AUC0-τ:(71 088±11 224) ng·h·mL-1.结论: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匹多莫德口服液“芙露饮”和意大利多帕药业生产的“普利莫”在Beagle犬体内生物等效,各固体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一致,匹多莫德口服液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高于片剂、颗粒剂、胶囊和分散片.
作者:沈博宇;李昊丰;殷小茜;朱璋佩;李昔诺;王广基;梁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石杉碱甲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疗效指标,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WMS-RC)评定认知功能,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痊愈率(50.0%)与对照组的(86.7%、4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HAMD-17、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HAMD-17、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WCST中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总测验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WMS-RC中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即刻记忆及记忆商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WCST中随机错误数低于对照组,WMS-RC中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者相当,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莫亚莉;夏泳;刘义;陶云海;金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NF-κB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蛙皮素建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AP组、地塞米松(DEX)组,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TNF-α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NF-κB、survivin、TNF-α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AP组相比较,DEX组动物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P组相比较,DEX组胰腺组织中NF-κB,survivin,TNF-α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DEX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survivin的表达,抑制其抗凋亡作用,促进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少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减少炎症因子,如TNF-α等的合成与释放.
作者:杨飞云;朱秀英;张建新;杨亚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低剂量芬太尼组(F1组)、高剂量芬太尼组(F2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2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R3组).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前即刻F1和F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4 μg/kg,R1组、R2组和R3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 μg/kg瑞芬太尼后微泵以0.1、0.2和0.4 μg·kg-1·min-1速度持续输注.记录气腹前即刻(T0)、气腹和头低脚高位后10(T1)、30(T2)、60(T3)、90 min(T4)、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10 min(T5)时的眼内压(IO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各组术毕拔管时间.结果:与T0比较,F1、F2和R1组T1~T5时IOP显著增高(P<0.01),F1组T1~T4、R1组T1 ~T5时MAP明显升高(P<0.01),F2、R3组T1~T5时HR明显降低(P<0.01);与R2、R3组比较,F1、F2和R1组T1 ~T4时IOP,F1、R1组T1~T5时MAP、HR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高眼内压发生率F1、F2和R1组高于R2、R3组(P<0.05);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F1、R1组高于F2、R2和R3组(P<0.05).R3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F2组术毕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能够降低妇科腹腔镜气腹期间升高的IOP,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迅速,适合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维持.
作者:余亮;周大春;刘洋;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含2A亚基的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NR2A)拮抗剂NVP-AAM077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S+ NVP-AAM077组(SN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NP组)、NP+ NVP-AAM077组(NPN组).采用结扎L4和L5右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SN组和NPN组给予HFS前20 min经侧脑室输注NVP-AAM077(NR2A特异性阻断剂)5μL(1.5 μg).结果:与S组和SN组比较,NP组和NPN组各时点痛阈降低;NP组和NPN组EPSP幅值升高(P<0.05),NP组与N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2A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LTP的易化作用关系不大.
作者:魏辉明;麻伟青;李文锋;王慧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肝脏的巨噬细胞在维持肝脏稳态以及肝损伤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刺激下,肝脏巨噬细胞发生极化并发挥多重作用.肝脏巨噬细胞与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肝脏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以及其在维持肝脏稳态中的作用,综述了肝脏巨噬细胞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发生的变化与发挥的作用,并简要介绍靶向肝脏巨噬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肝脏巨噬细胞多样性和可塑性,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疾病的创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视野.
作者:邢欣;李丽萍;王鹿;肖莉;孙丽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膈下逐瘀汤对瘀血内结型肝癌术后血凝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105例瘀血内结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前后服用膈下逐瘀汤.术后完成3~5年随访,记录复发率、生存率与生存质量评分,并抽取外周血测定肝功能、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曲线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QOL-LC总分和自我评价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血凝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VEGF及ICAM-1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能够改善瘀血内结型肝癌患者血凝状态,利于预防病情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何扬彪;袁春樱;史国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的两种一致性评价方法,为设计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理论推导的方法,采用R软件编程计算样本比例和一致性概率.结果:在其他参数设置相同的时候,方法一中J区域疗效越好时,J区域所需要的样本比例越小.一致性概率对样本量的影响比检验效能更大.J区域所占样本比例在10%~50%时,区域数小于等于3时根据方法二得到的一致性概率均高于方法一.4个区域且J区域样本比例在10.0% ~ 22.4%时,方法二一致性概率高于方法一;而比例在22.4%~50.0%时,方法二一致性概率低于方法一.结论:方法一的样本量主要受把握度、一致性概率和J区域疗效.方法二还受区域数的影响,在使用方法二时,区域数不能太多.
作者:柏建岭;陈梦锴;于浩;赵杨;蔡晶晶;黄丽红;蒋志伟;陈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基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56例,为预防和治疗ROU患者提供新的借鉴及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相关ROU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均予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溃疡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和治愈患者6个月内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和100%,分别与对照组65.91%和86.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两组疼痛指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优于或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再者,观察组溃疡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均未发生与试验药物治疗相关死亡,肝肾功能检验正常,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口干、恶心、纳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无需停药就能耐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6个月内HP根除率和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HP相关,采用康复新液治疗HP相关ROU,佐以三联疗法,可收到显著的疗效,且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并提高HP清除率和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建议临床治疗应用.
作者:范美君;王金龄;马锴;孔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外周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服他汀10 mg qd晚餐顿服,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生化仪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放射免疫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流式细胞仪测定巨噬细胞极化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hsCRP、C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M1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2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的患者的血脂紊乱、炎症反应及CI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有关.
作者:郑霄;胡晓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青风藤主要活性成分青风藤碱和木兰花碱在大鼠生物样品中的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并用于研究青风藤生物碱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及特征,为青风藤的广泛研究及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LC-MS/MS法建立并确证测定大鼠生物样品中青风藤生物碱含量的方法.(2)考察大鼠单次灌胃给予青风藤提取液(10 g生药/kg)的体内经时过程.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青风藤生物碱的浓度,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研究其药动学规律.结果:青风藤碱和木兰花碱分别在13.8 ~3 530.0 ng/mL(R2 =0.999 9)和5.8~2 960.0 ng/mL(R2=0.999 8)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与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均小于15%.灌胃给药后青风藤碱和木兰花碱的Cmax分别为14.88 μg/mL、0.99 μg/mL;Tmax分别为55.00min、57.50 min;T1/2分别为2.64 h、6.08 h;AUMC(0-t)分别为369 127.25 μg·h·h·mL-1、32 143.44μg·h·h·mL-1;AUC(0-4)分别为2 482.76 μg·h·mL-1、177.77 μg·h·mL-1;MRT(0-t)分别为2.50 h、3.12h.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LC-MS/MS法具有灵敏、快速、稳定的特点;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青风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符合非房室模型,其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较短,消除过程较缓慢,血药浓度高.
作者:谢彤;程学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内质网氧化还原酶(Endoplasmic oxidoreductin-1-like protein alpha,Ero1 α)表达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1、3、6、12 h组(H/R1组,H/R3组,H/R6组,H/R12组)、4-苯基丁酸钠预处理+缺氧复氧6h组(4PBA+H/R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至实验结束,H/R组行缺氧3h后复氧1、3、6、12 h,4PBA+ H/R6组分别于缺氧前2h给4PBA再行缺氧/复氧6h过程.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Ero1α,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o1α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Ero1α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在复氧3h明显升高,6h达到高点.Grp78在缺氧复氧后即明显升高(P<0.01),在复氧3h达到高峰.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升高,其中复氧6h为显著.以缺氧3h复氧6h作为观测点,H/R6组Ero1α、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4PBA干预后,Ero1α、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较H/R6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缺氧复氧能够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时Ero1α的表达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并与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刘悦;刘媛媛;张妮;曹释露;张晓京;来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误诊为甲氧西林耐药中间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程度、判断可能的病原体、评估可能病原体的耐药情况、经验治疗、目标治疗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交代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痰培养及药敏结果为甲氧西林耐药中间葡萄球菌患者进行药学会诊和监护.结果:评估和再次培养均提示可能为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调整给药方案,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学监护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关的临床诊断和检验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帮助和指导.
作者:李楠;黄海涛;雍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未经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低剂量组(n=34)、二甲双胍中剂量组(n=34)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n=34).3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5g,每日2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4次.3组均连续口服3个月.服药前和服药后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及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护骨因子(OPG)、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结果:3组治疗后FBG和HbAl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骨抑制指标TRACP和OPG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和BA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甲双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3个月后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BMD均明显增加,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该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实现的,且疗效有一定剂量相关性.
作者:史德军;刘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漆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漆黄素组(10,20和40 mg/kg,p.o.),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通过测定血清皮质酮含量的改变,观察漆黄素的作用.同时采用RT-PCR法研究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结果:IR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漆黄素(20和40mg/kg)能明显改善上述现象(P<0.05或P<0.01);与IR组相比,漆黄素(20和40 mg/kg)能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P<0.05),同时漆黄素(40mg/kg)能逆转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CRH mRNA表达的增加(P<0.05),同时上调GR mRNA水平(P<0.05).结论:漆黄素可逆转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改变有关.
作者:朱洁瑾;吴湧;叶晓莉;叶华进;王刚;费霏;李晴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