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魏永越;陈峰;于浩
目的:建立LC-MS/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乌头碱的浓度.方法:以维拉帕米作内标,血浆样品经MTBE液液萃取后,采用HyPURITYCyano (150mm×2.1 mm,5 μm)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甲酸铵=(70∶30,V/V),流速为0.30mL/min.然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乌头碱和维拉帕米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646.4→586.4和455.2→164.9.结果:乌头碱的线性范围为9.3~2390 pg/mL,低检测浓度为9.3 pg/mL,日内和日间变异均<1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乌头碱在鼠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志琪;景贤;曾嵘;陈尧;谭志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 LTE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期毛支患儿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及尿LTE4测定;同时对48例缓解期毛支分别子孟鲁司特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尿LTE4水平变化.结果:孟鲁司特组气急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P<0.01).毛支治疗前,孟鲁司特组和常规组尿LTE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孟鲁司特组尿LTE4水平较常规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尿LTE4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毛支缓解后,分别子孟鲁司特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1个月,结束治疗后孟鲁司特组尿LTE4水平明显低于激素吸入组.结论:孟鲁司特可有效降低毛支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尿LTE4水平,改善毛支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姚欢银;张佩红;王小仙;王伟;刘淑梅;陈啸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至11月收治的139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及甘露醇、呋塞米降颅内压、抗病毒治疗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GM-1 20 mg加入5%GS 50 mL静脉滴注,10~14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肌张力、惊跳、嗜睡、呕吐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8.0±3.2)、(4.2±1.0)、(3.6±1.3)、(2.8±0.8)d,对照组分别为(10.3±3.8)、(4.8±1.3)、(4.2±1.3)、(3.2±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4.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可较快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周红萍;庄让笑;邵益丹;茹仁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 -40建立AD大鼠模型,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n=7)和不作处理的正常组(n=10);AD模型大鼠分设天麻素组、石杉碱甲组和模型组(各n=8),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q.d.)后,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且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天麻素对海马内Aβ1-40注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柳星;汪萌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到达再灌注时限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比、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血清NO、NOS含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结果:当归挥发油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体积比、脑血管通透性和脑含水量;降低血清NO、NOS含量;增强SOD和GSH-Px活性.结论:当归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罗慧英;杨林;杨焕;刘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HSP70肽段对CIA小鼠Th17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抑制CIA小鼠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HSP70肽段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结核菌素(PPD)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通过关节评分和病理改变评价病变程度.取外周淋巴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h17细胞相关调控因子.结果:注射HSP70肽段的CIA小鼠其Th17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PPD对照组,促进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相关因子IL-6、IL-23、TGF-β1、RORγt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PPD对照组(P<0.05).结论:HSP70肽段可调节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因子,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进而减轻CIA小鼠的炎症程度.
作者:郭鸿雁;袁慧慧;张须龙;赵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T细胞参与SLE自身免疫的启动和整个过程,且直接促进SLE受累器官的病理改变.其活化异常引起的细胞因子产生失衡、自身反应性T细胞持续存在、T细胞凋亡增加等,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SLE患者中T细胞活化在细胞膜信号,胞内激酶和转录因子等各个水平的异常及其对SLE发生发展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赵海慧;赵阴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分析和探讨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心效应、中心与处理的交互作用以及各中心样本量不均衡对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响.方法:以二分类资料两组比较为例,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各中心10种不同样本分配比例、3种中心效应时,对临床疗效的检验效能及Ⅰ类错误的影响.结果:在不存在中心效应,或有中心效应但中心与处理间无交互作用情况下,不同样本量的分配比例对检验效能的影响不大,Ⅰ类错误可控.当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时,即使中心间样本量均衡,检验效能也有所下降,Ⅰ类错误亦增加,随着各中心样本均衡性变差,检验效能随之略有降低,Ⅰ类错误亦随之少许增加.结论: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若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会对疗效评价有影响,而中心间样本均衡性对结果影响较小.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林洁;魏永越;陈峰;于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不同直径的肝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肝囊肿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联合无水乙醇治疗;根据囊肿直径大小分为4组:A组(4~5 cm) 14例,B组(5.1~8 cm)65例,C组(8.1~10 cm)23例,D组(>10 cm)19例,比较各组的疗效差异,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以及1年.结果:本研究共治疗囊肿179个,A组治疗23个的治愈率为91.3%,显效率8.7%,总有效100%,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B组治疗105个的治愈率为83.8%,有效率10.5%,总有效率94.3%;C组治疗30个的治愈率为76.7%,有效率13.3%,总有效率90%,与B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治疗21个的治愈率为42.9%,有效率38.1%,总有效率81.0%,其治愈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不良反应中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常见;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醉酒样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囊肿直径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肯定,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肝囊肿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敏利;朱人敏;林勇;杨妙芳;张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铂类药物广泛的应用于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铂类药物的疗效往往由于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神经毒性而受到限制.铂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其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神经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铂类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和DNA修复酶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神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邓健浩;史道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降低蛋白尿及增加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6周后29只造模成功的大鼠(24 h尿蛋白>100mg)随机分为:模型组(n=7),贝那普利组(n=8),螺内酯组(n=7),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组,n=7).分别于6、12、18周末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并于18周末测尿视黄醛结合蛋白(RBP)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取出肾组织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压、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P<0.05),其中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螺内酯组,以联合治疗组疗效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尿RBP水平均下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抑制TGF-β1的表达优于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尿RBP和TGF-β1均表现为强相关(r=0.735、r=0.845、r=0.585).结论:在阿霉素大鼠模型中,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应用能降低蛋白尿,抑制TGF-β1合成,减轻肾小管损伤.
作者:杨沿浪;邹和群;张道友;汪裕伟;李芳霞;高超清;徐海红;陈小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对正常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00±5)g,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高盐饲养组为A组(n=20)和正常饲养组为B组(n=10).两组大鼠每日摄食、饮水不限.第1,10,20,30,40,50,60,70,120天时测量两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the fasting insulin,FINS)、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体重、血压.结果:(1)A、B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没有发生变化.(2)A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在20、30、40、50、60、70、120 d明显升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大鼠没有明显变化;(3)A组大鼠PWTL在70 d以后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PWTL没有明显变化;(4)A组大鼠PWMT在60 d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大鼠PWMT没有明显变化;(5)A组大鼠血压在20、30、40、50、60、70、120 d明显高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A组大鼠体重与B组大鼠体重同时升高,在70 d以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大鼠可以导致大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现象(饲养20 d后).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下大鼠出现热痛敏(70 d)和机械痛敏(60 d),但与高血压、高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不同时程出现.
作者:刘晓宇;姚茹;吴大方;叶欣;周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克隆白细胞介素-7(IL-7)剪接变异体,筛选出在IL-7开放阅读框内剪接变异体,为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打基础.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 IL-7 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肝癌细胞株HepG2、结肠癌细胞株HT29都能检测到IL-7 mRNA,而且从培养癌细胞株分离出多条新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这些条带是来源人IL-7基因、但缺乏不同外显子的IL-7剪接变异体cDNA;通过和IL-7 cDNA比对分析,发现其中5个剪接变异体在IL-7开放阅读框内.结论:IL-7剪接变异体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细胞中.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将为癌症病人的免疫调节紊乱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冯凤兰;彭羽瑜;潘德顺;李晓波;金小宝;朱家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受试制剂克拉霉素软胶囊与参比制剂克拉霉素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入选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0.25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克拉霉素的浓度,经BAPP2.0软件处理参数,并进行双单侧t检验确定是否生物等效.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克拉霉素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1±0.6)、(2.0±0.8)h;Cmax分别为(815±191)、(800±200)ng/mL;t1/2分别为(4.0±0.4)、(3.9±0.5)h;AUC0-24h分别为(5612±1283)、(5246±1375)ng·h·mL-1;AUC0-∝分别 为 (5722 ± 1313)、 (5339 ±1402) ng·h·m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5±23.9)%.结论:受试制剂克拉霉素软胶囊与参比制剂克拉霉素片生物等效.
作者:马萍;李鹏飞;王淑民;汪娟;王燕;谢晓娟;刘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灌流液组成成分进行优化,以获取佳灌流液配方.方法:对灌流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Krebs-Ringer(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二者进行对比,找出佳的灌流介质.然后对佳的灌流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K 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组优于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组;5%牛血清白蛋白的灌流液是一个较为经济理想的灌流液.结论:在灌流介质中5%牛血清白蛋白是一个较为理想和经济的比例.
作者:王素军;莫李立;杨本坤;臧林泉;潘雪刁;王桂香;谭毓治;谢海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者:武彩霞;杜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TEN和LIVIN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41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LIVIN的表达,并探讨PTEN和LIVIN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TE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39.00%,对照组表达率为80.95% (P<0.05);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65.90%,对照组表达率为23.81%(P<0.0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切片PTEN与LIVIN表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TEN与患者性别、年龄、行为评分、Ann Arbor-Colswolds分期、结外受累、乳酸脱氢酶(LDH)高低、临床B组症状、IPI及病理类型无关.LIVIN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Ann Arbor-Colswolds分期及是否有结外受累无关;与行为评分分组、LDH高低、临床是否伴有B组症状、IPI及病理类型有关.结论:PTE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低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无相关性.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与患者行为评分分组、LDH高低、临床是否伴有B组症状、IPI及病理类型有关.LIVIN可作为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盛莉莉;刘银华;吉兆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艾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HIV蛋白酶抑制剂是此类病人常选用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很可能患其它疾病,艾滋病自身也常伴随众多并发症,使得临床上不可避免的需要联用其它药物.由于HIV蛋白酶抑制剂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有广泛的作用,因此探索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重点从药代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综述了HIV蛋白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包括HIV蛋白酶抑制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等,期望对于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顾融融;石建;阿基业;王广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有限采样方法(LSS)和图形化评价方法,建立1至4个时点血药浓度和时间时点的回归方程,估算头孢克洛体内暴露程度的药动学参数AUC0-240min和Cmax,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及方法.方法:健康受试者口服用药头孢克洛250mg,应用LSS法对240 min内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建模,并用Jackknife法验证模型,以绝对预测误差(APE)、误差均方及图形检测评价建模结果.结果:2至4个时点的LSS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头孢克洛在体内暴露程度.Jackknife法验证结果显示,AUC0-240min用一个时点,48例数据中有23例(47.9%)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的结果较好,48例中分别有8(16.7%)、4(8.3%)和0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Cmax用一个时点,48例数据中有24例(50.0%)的绝对误差超过15%.采用2、3、4个时点建模预测结果也较好,48例中分别有8(16.7%)、7(14.6%)和7(14.6%)例预测结果的APE超过15%.结论:应用有限采样法,采用2至4个血药头孢克洛浓度即可较准确地预测AUC0-240min和Cmax,从而方便地指导个体用药.
作者:黄晓晖;黄继汉;王钦;王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土茯苓、泽泻以及车前子是否调节高尿酸大鼠肾脏尿酸转运蛋白-1(uric acid transporters1,URAT1)mRNA表达.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土茯苓组、泽泻组以及车前子组,每组8只.用氧嗪酸钾盐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土茯苓、泽泻以及车前子对高尿酸大鼠肾脏URAT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苯溴马隆组、泽泻组、车前子组以及土茯苓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土茯苓、车前子与苯溴马隆组的URAT1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土茯苓、车前子促进尿酸排泄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大鼠肾脏URAT1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作者:孙红;王少明;庄捷;黄旭慧;姚锦州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