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明;周珏;张根葆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42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访21日欧洲卒中积分( ESS)和90日Barthel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BI).结果:治疗组14日内病死率为3.8%,其中死于非脑内原因者占16.7%,感染发生率22.4%;对照组分别为6.3%、33.3%、2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1日ESS评分治疗组为(84.6±11.1)分,对照组为(68.1±10.4)分;随访90日MBI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常规治疗模式具有优越性.
作者:朱金刚;谢丹丹;程茂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抗生素耐药与临床用药紧密相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除了药物失活、靶点改变这些已经熟知的耐药机制以外,细菌外排泵的作用也是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外排泵在细菌中普遍存在并且底物十分广泛,其表达对多种细菌的先天耐药和后天耐药都有贡献.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外排泵导致的耐药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外排泵产生的耐药成了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也给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已经有研究以外排泵为靶点开发新药,而开发能够规避外排泵作用的新型抗生素也是克服外排泵耐药的一个途径.本文从分类,结构,调控以及抑制剂等方面对近年来细菌外排转运体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参考.
作者:孙渊;查伟斌;周芳;吴晓兰;张经纬;王广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大鼠海洛因复吸行为可能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每天进行4h的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持续14d,建立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给药特征的自身给药模型.随后所有大鼠植入VNS电极,恢复后进行10 d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消退训练,期间分组给予急性VNS、慢性VNS或假刺激.消退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条件性线索诱导下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海洛因复吸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枢核团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洛因复吸行为测定结果显示,与假刺激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和慢性VNS组的有效鼻触数均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P<0.05)和慢性VNS组(P<0.01)中央杏仁核(Ce)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边缘下区(IL)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慢性VNS均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的海洛因复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Ce和IL脑区神经元激活的改变有关.
作者:朱华强;于静;陈为升;唐甩恩;符丹;刘惠芬;周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筛选出针对临床上不同MIC值细菌时美罗培南的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同时比较传统、延长及优化两步点滴法的药效学.方法:首先用SAS迭代的方法筛选出在不同的MIC值时美罗培南两步点滴法时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然后使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传统、延长及优化两步点滴法时的%T>MIC的值和达标概率.结果:在SAS迭代时,MIC为1、2、4 μg/mL及CL和Vd取均数时,分别按500 mg,0.25 h/100 mg+2.75 h/400 mg;500 mg,0.25 h/250 mg+2.75 h/250 mg和1000 mg;0.25 h/400 mg+2.75 h/600 mg的优化两步点滴法的模型优.在不同的MIC时,蒙特卡罗模拟均显示出在延长点滴和优化两步点滴法比传统点滴法有更高的%T>MIC和达标概率,优化两步点滴法比延长点滴法的达峰时间更短.结论:SAS迭代可以用来筛选出优的药物剂量和点滴方式,同时蒙特卡罗模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点滴方式的药效学.结果显示优化两步点滴法是更好的治疗临床严重感染的方法.
作者:沈惠峰;张睢扬;常艳;任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SLCO1B1 A388G和T521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人群中分布频率.方法:制备300例健康人外周血gDNA,应用PyroMark ID焦磷酸测序仪进行多态位点分型分析.并通过重复性检验和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方法正确性.结果;建立了SLCO1B1 A388G和T521C多态性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新方法,经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和重复性验证,结果准确可靠.在300例标本中,388A、388G、521T、521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72%、89.5%和1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焦磷酸测序方法可准确、高通量、快速检测SLCO1B1 A388G和T521C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别适宜大样本量的临床及科研批量检测需要.
作者:万子睿;谢海棠;郭栋;胡东莉;王丽萍;王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医院呼吸科一线化疗失败后行吉非尼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3例,培美曲塞组31例.评价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有无差别.结果:吉非替尼组与培美曲塞组相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1.21,95%CI:0.68~2.16,x2 =0.41,P=0.52);培美曲塞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吉非替尼组(HR=1.99,95%CI:1.04~3.85,x=4.30,P=0.04);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在延长患者PFS方面无差别,但在总生存时间(overal survival,OS)方面培美曲塞组明显好于吉非替尼组,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差别,都可耐受.
作者:顾亮;赵恬;钦光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oligomeric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法,BCA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1×10-5 mol/L Iso能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肥大,GS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抑制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GSP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抑制ROS生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作者:高杉;黄春霞;黄玲玲;俞婷婷;汪星辉;张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认,进行了单次给药雷诺嗪缓释片后的药动学研究,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三周期、3交叉(3×3)拉丁方设计,实验分别单剂量给500、1000、1500mg雷诺嗪缓释片.分别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5、1.0、2.0、2.5、3.0、3.5、4.0、5.0、6.0、8.0、10.0、12.0、16.0、24.0、36.0、48.0h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雷诺嗪的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500、1000、1500 mg雷诺嗪缓释片后Cmax分别为(742±253)、(1355±502)和(2329±890) ng/mL;AUC0-48分别为(9072±3400)、(16574±6806)和(29324±10857)ng·mL-1· h;AUC0-∞.分别为(9827±3152)、(16882±6791)和(29924±10706)ng·mL-1·h;tmax分别为(5.3±1.4),(4.2±1.2)和(5.9±2.8)h;t1/2分别为(6.4±3.3),(6.4±3.5)和(6.7±4.3)h.结论:在本次实验中,Cmax和AUC与剂量成比例增加,单次给药3个剂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所有受试者都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谭亲友;朱荣华;李焕德;张啟智;方平飞;颜苗;彭文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药物基因组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药物基因组学知识的发展让患者获得佳的治疗方式、合适的药物种类和药物剂量.通过分析我国医学生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目前药物基因组转化医学知识普及的迫切需要,我们总结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对医学生开展药物基因组转化医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罗芝英;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观察异丙酚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损伤反应的影响及金属硫蛋白-3(metallothionein-3,MT-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7~10 d海马神经元,以不同浓度的异丙酚(50,150,250 μmol/L)预处理后24 h后,制备缺氧4h后复氧24 h模型(H/R),Western blot法检测MT-3蛋白表达水平;以MT-3特异性siR-NA沉默MT-3表达后,采用MTT法观察异丙酚对H/R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H/R条件下,异丙酚可浓度依赖性促进MT-3的蛋白表达.以MT-3 siRNA抑制MT-3蛋白表达后,异丙酚提高神经元存活率的作用消失.结论:异丙酚具有神经元保护效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MT-3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何建国;黄长顺;姜娟;胡烨;曹刚;刘振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Ⅰ,AHVAC-Ⅰ)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浓度为1×10 7个/mL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悬液0.1 mL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待其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阳性对照组、AHVAC-Ⅰ高、中、低剂量组,隔日连续给药5次,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增殖指数,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AHVAC-Ⅰ在1.0 mg/kg剂量时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42.2%;在3.0 mg/kg剂量时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达78.5%.实验组肿瘤内Ki-67阳性细胞数量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AHVAC-Ⅰ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卢林明;周珏;张根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养血当归胶囊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本院确诊功能性痛经患者1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于经前7d口服布洛芬胶囊,一次300 mg,一天2次,15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个月经周期;治疗组:于经前7d口服养血当归胶囊,一次3粒,一天3次,15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112例患者,服用两个疗程后,治愈15例,显效48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达到85.7%,治愈率13.4%,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89%;对照组79例患者,服用两个疗程后,治愈1例,显效19例,有效45例,总有效率82.3%,治愈率1.3%,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养血胶囊治疗功能性痛经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留永梅;方玲;金朱明;鲍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受试者招募是影响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提高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水平和质量.
作者:张正付;沈玉红;李正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组(治疗组,n-30)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相同化疗方案分别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或静脉化疗,按WHO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近期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动脉化疗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贲门癌患者近期疗效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晚期贲门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章俊;谢亚敏;武翠玲;吴润琳;吴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2 (Thromboxane B2,TXB2)、前列环素F1α(Prostaglandin F1α,PGF1α)、TXB2/PGF1 α比值变化和人参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家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人参多糖组(GP组).分别检测三组缺血前10 min、缺血45 min及再灌注45 min后血浆中TXB2、PGF1α、ALT及TXB2/PGF1α比值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IR组血浆TXB2各对应时间点浓度均较C组明显升高,PGF1α含量再灌注45 min时较缺血前显著下降,TXB2/PGF1α比值明显增高,肝细胞超微结构显著异常.使用人参多糖注射液后,血浆TXB2浓度较IR组同期水平降低,PGF1α再灌注45 min显著高于IR组同期水平,TXB2/PGF1α显著低于IR组,尤以再灌注45 min为著,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较IR组有所减轻.结论:人参多糖可通过调节TXB2/PGF1α之间的平衡,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防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郑艳容;陈亮;颜王鑫;陈海娥;马迎春;陈丹;王万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SHR灌胃芝麻素(160、80、40 mg/kg) 16周,每日一次.测定动物给药前后血压及给药后血Cr和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肾间质胶原纤维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结果:芝麻素(160mg/kg)给药16周,能明显降低大鼠的血压、血Cr和BUN含量;改善肾小球变形、萎缩、硬化甚至玻璃样变等病理改变;肾小球系膜区未见明显扩大,基底膜未增厚,足突细胞无明显融合;肾小管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芝麻素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杜少陵;杨解人;张俊秀;李文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SD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激素分泌、信号蛋白表达及形态结构等影响.方法: 通过对胺碘酮低剂量组( 50 mg· kg-1·d-1) 及高 剂 量组(200 mg·kg-1·d-1)的SD大鼠14周的饲养,取静脉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取甲状腺组织观察Bcl-2蛋白的表达及Caspase-3蛋白活性高低,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后SD大鼠外观出现脱毛、行动迟缓、体重下降,血清总蛋白下降;FT3随胺碘酮剂量的增大而下降,FT4在低剂量组略有增高,而在高剂量组则下降;Bcl-2蛋白表达在用药组均增强,而凋亡效应因Caspase-3活性无差异.结论:胺碘酮对SD大鼠甲状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代谢受抑制,且随剂量的增大而明显,此时甲状腺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Caspase-3细胞凋亡效应因子尚未启动.
作者:江力勤;王志刚;季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加洛铂组(GL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P组).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分别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L组和GP组缓解率分别为43.33%和38.71%; GL、GP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29个月和5.59个月(P>0.05).GL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GP组多见,而GP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GL组多见,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L和GP方案均为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缓解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相近.但GL组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GP组多见,而GP组的胃肠道反应较GL组多见.这两种方案可能适合不同人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吉庆;马强;刘彭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吸烟、污染以及油烟等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迅速增长.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差,患者初诊时多数即发生转移(Ⅳ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铂类以及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基于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个体化治疗,为每一位肺癌患者设计佳治疗策略是21世纪临床发展的方向和理想的治疗模式.本文就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齐全;赵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在人体内主要经过肝脏代谢.肝脏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系统,在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导致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将对CYP450中的几种重要的代谢酶亚型CYP2C9、CYP2C19、CYP3A4的基本结构、基因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其对磺脲类降糖药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李赟;何芳;曾彩雯;刘林林;夏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