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腥草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李娟;邵慧;钟正灵;储冀汝;谢海棠

关键词:鱼腥草, 抗菌作用, 幽门螺杆菌, 耐药菌, 结核杆菌, 真菌
摘要:鱼腥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抗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当前鱼腥草的抗菌研究进展:鱼腥草的整体抗菌评价,对特殊菌种的抗菌作用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鱼腥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综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焦虑抑郁、生活质量、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的影响.方法:48例病人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否联合连续吸入舒利迭(50 μg/500 μ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治疗7d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动脉血气、肺通气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SGRQ评分的变化及SAS评分的变化、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PaO2、PaCO2)、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6 min步行距离、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以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6月后治疗组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长期治疗Ⅲ~Ⅳ级COPD患者能改善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能显著改善病人的SGRQ评分、SAS评分,改善病情的严重度,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作者:童亚玲;李乾兵;徐建林;陈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2年1~6月份医院分离出的所有病原菌,采用VITEK-2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791株,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分别占18.99%、15.84%、11.03%、8.53%、7.45%;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严重.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逐年增加,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蔓延,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会志;荚恒敏;张莉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鱼腥草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鱼腥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抗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当前鱼腥草的抗菌研究进展:鱼腥草的整体抗菌评价,对特殊菌种的抗菌作用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鱼腥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综述.

    作者:李娟;邵慧;钟正灵;储冀汝;谢海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炎症信号在脑-肠轴中的传递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某些外周疾病具有共生的特点,由“脑-肠轴”介导的炎症信号在外周和中枢间的传递被认为是联系中枢系统疾病与外周炎症的重要途径,这一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肠轴”介导的炎症信号传递对神经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干预“脑-肠轴”炎症信号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潜在前景.

    作者:康安;郑啸;文红梅;王小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明胶海绵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物的体内异位成骨实验

    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作者:王国栋;李萍;韩金祥;王世立;刘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前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前药是自身无活性,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前药设计已成为改善药物的一些不良性质如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半衰期太短及缺乏理想的靶向性等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评价前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前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如何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角度对前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价.

    作者:朱胤慈;孙建国;彭英;王广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 mg/kg),AHV-PI(0.1 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 (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 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作者:黄璐;张根葆;闵志雪;马开然;郑汝琦;孙瑶;吴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甘露醇溶液与硫酸镁溶液用于妇科术前肠道清洁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口服甘露醇溶液与硫酸镁溶液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临床效果,以便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方法:选择准备行子宫切除病例106例,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溶液组(n=53)与口服硫酸镁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排便次数、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胃痛,腹胀、腹痛,肛门刺激,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作为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使用药物;但硫酸镁味苦,易长菌;甘露醇使用方便,易保存,口感好,可广泛用于妇科手术前肠准备.

    作者:王静霞;王新梅;李庆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FLAG-AMPKα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目的:构建大鼠pFLAG-AMPKα2真核表达质粒,分析AMPKα2过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提取H9c2心肌样细胞的mRNA,反转录为 cDNA.PCR扩增AMPKα2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pFLAG-CMV-4构建pFLAG-AMPKα2重组质粒.转染pFLAG-AMPKα2至H9c2细胞,Western Blot测定AMPKα2的蛋白表达情况,建立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内ROS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结果:AMPKα2全长基因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为1700 bp,Western blot检测转染pFLAG-AMPKα2后,AMPKα2蛋白在H9c2细胞中高表达.H9c2细胞遭受A/R损伤,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增加,细胞凋亡加重,ROS生成增加,SOD及GSH-Px的酶活性下降,pFLAG-AMPKα2重组质粒的导入可明显逆转、改善上述各项指标,从而对抗A/R损伤.结论:构建成功的pFlAG-AMPKα2重组质粒能对抗A/R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改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作者:刘丹;钟斌;万青;曾姝;吴晓牧;何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LC-UV法测定大鼠体内S-腺苷蛋氨酸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HPLC 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浓度,并用此法研究静脉给药后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Kromasil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3%三氟乙酸溶液(含1%磷酸二氢钠盐)=2∶98,等浓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60 nm,流速:0.6mL/min,柱温:30℃.大鼠(n=6)经静脉给予140 mg/kg SAMe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进行药动分析.结果:SAMe能完全分离,线性范围:10~2000 μg/mL,回归方程为Y=30241X+256204,r=0.9991,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6%,3.6%,3.9%;日间精密度分别为6.3%,4.9%,7.9%;回收率分别为107%,101%,98.3%.静脉给予140 mg/kg SAMe药动学参数,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569.52±174.87) mg·L-1·h,半衰期(t1/2)为(2.03±0.96)h,清除率(CL)为(0.21±0.13)L·h-1 ·kg-1,表观分布容积(Vd)为(0.53±0.31) L/kg.结论:本实验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可用于SAMe药动学分析.

    作者:朱丽丽;章礼久;方海明;姚婷婷;杨姣;王佳佳;夏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8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每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并予以随访3个月经周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45%(18/4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40)和37.5%(15/4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能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具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周春慧;杨白兰;杨章莉;龙文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侵入宿主细胞内的病原菌不仅逃避了体液免疫,而且逃避了抗生素的作用;同时抗生素在胞内的抗菌活性往往很差,这也是一些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不足以有效地预测体内抗生素药效,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抗生素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抗生素细胞药代动力学及胞内抗菌活性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影响抗生素胞内活性的PK/PD参数,并且讨论优化其胞内活性的策略.

    作者:王瑶瑶;周芳;张经纬;宋大炜;李松潞;查伟斌;吴晓兰;王广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甘露醇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甘露醇20 mmol/L组,甘露醇40 mmol/L组,甘露醇60 mmol/L组,每组8只.连续记录用药后60 min冠状动脉流量、心脏收缩期左室主动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的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率与左室主动收缩压的乘积(RPP)、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甘露醇20 mmol/L组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可逐渐升高LVDP、+dp/dtmax、RPP,60 min时达高.甘露醇40 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30 min左右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甘露醇60 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10 min左右达高峰,随后衰减.高浓度甘露醇升高LVEDP,降低-dp/dtmax.结论:不同浓度甘露醇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高浓度甘露醇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陈敏;张明升;王燕;梁月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苦参碱对缺血性脑中风小鼠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缺血性脑中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减轻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MTT法和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观察Matrine对OGD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是否有减轻作用;建立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观察Matrine 10 min、1h、3h及6h四个不同时间点给药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是否与抑制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果:经OGD诱导后,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OGD模型组比较,给予Matrine(50 μmol/L)干预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与此同时,OGD可使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量增高(P<0.01),Matrine(50 μmol/L)与模型组比较,LDH漏出量明显降低(P<0.01);Matrine(37.5 mg/kg) 10 min、1h两个给药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Martine 10 min、1h两个给药时间点术后24 h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Matrine可降低pMCAO缺血区IκBα与IKK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P<0.05),同时降低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Matrine可通过直接保护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善缺血性脑中风症状,其作用时间窗可能在发病1h以内,Matrine保护作用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程丽艳;沈佳;沈陶冶;史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8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加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其它支持对症治疗方法相同.分别于治疗后第5天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IL-8的含量.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血清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清中IL-8的含量有关.

    作者:崔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强度超声联合托泊替康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托泊替康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应用HepG2,实验分为托泊替康处理组、超声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托泊替康+超声),评估细胞生存活力、细胞凋亡,胞内托泊替康累积及空化效应.结果:当超声强度为0.8 W/cm2及以上时,协同托泊替康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1.0 W/cm2超声辐照联合托泊替康时细胞凋亡率为12.88%,空化效应在凋亡诱导实验中促进了托泊替康胞内渗入,增加胞内积累.结论:联合低强度超声能增强托泊替康的凋亡诱导效应,空化效应是其协同增强的主要机制.

    作者:邱日想;王燕莉;陈洋娣;林雁;杨凤;陈智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和组织蛋白酶-D (Cath-D)的表达特征,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7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中MMP-14和Cath-D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MMP-14和Cath-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MMP-14和Cath-D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MP-14和Cath-D高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MMP-14和Cath-D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参考意义.

    作者:吴旭辉;吴功志;彭丛兄;周耀洪;吴亦志;胡定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天麻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Annexin V/PI染色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0.1~10 μmol/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活性氧(ROS)的累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0.1~10 μmol/L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天麻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武海云;蒋根灵;李庆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宾赛克嗪对灭多威所致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灭多威累积染毒,达到循环衰竭标准后,采用肌肉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宾赛克嗪和对照药阿托品治疗,观察循环衰竭前后外周血压、心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灭多威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与染毒前相比,外周血压、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显著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缓、结性心律、P-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 mg/kg或阿托品1.0 mg/kg治疗后,在1 min内外周血压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 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 min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 min内心电图显著改善,在3 min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灭多威染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

    作者:王汝欢;石永平;金鑫;龙超良;崔文玉;张雁芳;潘志远;汪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金雀异黄素通过调控miR-27a及其靶基因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卵巢癌组织及良性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miR-27a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处理细胞,通过SRB法检测金雀异黄素单用或加入miR-27a mimics后对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7a及靶基因Sprouty2表达的变化.结果:miR-27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组织(P<0.05).金雀异黄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金雀异黄素浓度依赖性地下调miR-27a,上调Sprouty2的表达,且miR-27amimics能够部分拮抗金雀异黄素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下调致癌miR-27a的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徐琳琳;孙庆敏;罗璇;翟溯澜;李萍;赵小梅;王雪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