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卜擎燕;邹建东;熊宁宁
目的:从化学空间角度探讨海桐皮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多靶点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方法对海桐皮汤中分子组成的数据库及药物分子/类药分子数据库进行化学空间分析,对一些特征描述符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维化学空间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观的图像.结果:海桐皮汤中分子有良好的多样性,既有类药性质,也是天然产物化合物的一个特殊的子集.结论:本方法直观地揭示了复方海桐皮汤的多靶点效应,对于解释复方的协同效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春松;叶蕻芝;刘献祥;徐筱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HPLC-MS/MS法与MEIA法在监测器官移植患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和确证可行的HPLC-MS/MS法,并与ME-IA法分别测定他克莫司相同样本的浓度,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结果:HPLC-MSMS法测定他克莫司平均浓度为(4.86±0.46)ng/mL,MEIA法测定浓度平均为(5.52±0.43)ng/mL,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平均为0.8771,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强.LC-MS/MS法测定浓度值/MEIA法测定浓度值平均值为(90.3±5.3)%.结论:HPLC-MS/MS法测定浓度为他克莫司原型药物浓度,能更准确地反映原型药物在体内的准确浓度,更适用于日常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
作者:李鹏飞;刘丽宏;马萍;丁春雷;童卫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超敏C-反应蛋白(CRP)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方法:采用ProteinA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制备的抗CRP单克隆抗体(mAbs),并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纯化抗体特性进行鉴定;利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抗CRP mAbs进行标记HRP后行抗体配对实验: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适工作浓度;以纯化的CRP抗原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重复性、灵敏性和回收率实验评价ELISA方法.初步对人血浆中的超敏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佳配对组合为抗CRP mAb 1C10和HRP标记的抗CRP mAb 2C11,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 μg/mL和1:2000,该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1%~9.7%和3.6%~13.6%,灵敏度达8.3 ng/mL,回收率为90%~109%.用EusA法测定左右冠无明显狭窄者68例,狭窄小于50%者59例和狭窄大于50%患者67例的血浆hs-CRP水平,冠脉狭窄小于50%组(3.7±1.2)mg/L与冠脉无狭窄组(1.8±0.7)mg/L比较明显升高(P<0.05);狭窄大于50%组(8.9±3.3)mg/L与狭窄小于50%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人超敏CRP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作者:沈丹丹;卞智萍;何国平;顾春荣;徐晋姚;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Na~+偶联单羧酸转运蛋白(sodium-coupled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s)包括两种亚型:SMCT1和SMC12.两者的底物特异性相似,但SMCT1对底物的亲和力比SMCT2高.在机体中,SMCT1和SMCT2表达于肠道、肾脏和视网膜并通过协同作用促进相应组织对单羧酸的转运,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本文从生物学特征、底物与抑制剂、组织分布与生理功能及其在药物转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SMCT1和SMCT2进行综述.
作者:许秋霞;王寅;马丽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国已上市和正在申报的生物制品绝大多数都是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 pmducts),关于此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文期望通过借鉴国外新相关指导原则的内容和观点,结合国情为我所用.
作者:杨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确定罗哌卡因(m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 1.0 m(R_1)组、1.5 mg(R_2)组、2.2mg(R_3)组及3.3 mg(R_4)组,每组25名.有效镇痛的标准为蛛网膜下隙注射Rop 10 min内产妇宫缩时VAS评分0~2 cm.运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Probit法),建立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蛛网膜下隙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并计算Rop的ED_(50)及ED_(95).结果: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为:Probit(Z)=-1.00478+5.67816(log剂量);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_(50)为1.50 mg(95%可信区间:1.31~1.70 mg),ED_(95)为2.93 mg(95%可信区间:2.42~4.16 mg).结论: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_(50)为1.50 mg,ED_(95)为2.93 mg.
作者:蔡晓雷;钟惠珍;甘果;袁力勇;黄建平;方春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蒽环类抗生素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血液学疾病以及各种实体瘤.但因其引发多重生物化学通道的细胞损伤,进而导致严重的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及治疗指数受到限制与影响.NO是与心脏病理生理学相关的重要生物信使分子,其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于此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作者:辛艳飞;张丽丽;宣尧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正常组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组及葛根素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在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葛根素抑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机制.方法:制备各组模型大鼠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颈动脉压力(mC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制作光镜标本、测量肺血管重建指标(PAMT)及统计学分析,明确模型制备成功.对各组肺组织提出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串联质谱鉴定有差异的蛋白质并用NCBInr数据库进行检索.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野百合碱组与正常组比较,mPAP、[RV/(LV+S)]%、PAMT、显著增高(P<0.05),提示肺动脉高压模型制备成功.葛根素干预组与野百合碱组比较,mPAP、[RV/(LV+S)]%、PAMT显著下降(P<0.05),表明葛根素可抑制野百合碱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与右心室肥大.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串联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发现钙网蛋白前体在正常组表达几乎为0,在野百合碱组大量表达,而在葛根素干预组迅速下调至0水平.结论:钙网蛋白前体可能与葛根素抑制肺动脉高压形成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吴军;王良兴;应斌宇;施孟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临床研究数据管理部门,运用编辑检查清理研究数据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编辑检查是一个有迹可查的过程,可根据运行时点、数据错误类型、运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编辑检查步骤包括:制定编辑检查清单、对编辑检查进行编程和验证、运行编辑检查.
作者:李伟;卜擎燕;邹建东;熊宁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免疫应答反应的早期,地塞米松是通过影响体内的树突状细胞(denelritic cell,DC)而发挥作用的.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DC的分化和成熟、改变DC的表型和DC的某些重要生物学功能,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启动并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利用地塞米松对DC的影响来治疗自身免疫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可能会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
作者:何小魁;胡永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_2联合腹腔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在造模同时及模型建立后两个时间点灌胃给予维生素E(28,280 IU/kg)观察疗效,实验结束后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AChE、SOD活性、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Aβ、NF-B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同时给予维生素E可使D-gal与NaNO_2联合诱导的AD模型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第1天F(3,56)=6.959;第2天F(3,56)=6.689;第3天F(3,56)=17.379;第4天F(3,56)=13.391;P<0.05],AChE活性降低[F(3,28)=29.431,P<0.05],SOD活性提高[F(3,28)=7.372,P<0.05],MDA含量降低[F(3,28)=11.235,P<0.05];同时可明显降低AD模型鼠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P<0.05).模型建立后给予维生素E未发现上述变化.结论:维生素E可预防化学诱导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机制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等相关.
作者:赵琳;何苗;金万宝;赵海山;姚维凡;魏敏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和c-Fos在吗啡点燃条件性位置偏爱激活大鼠海马、杏仁核表达的变化.方法:以剂量递增连续皮下(s.c.)注射吗啡6 d建立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F,)模型,第7天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 d,使CPP消退,单次s.c.吗啡(4 mg/kg)激发已消退的CPP.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吗啡激发CPP重现时大鼠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bs的变化.结果:吗啡可使大鼠产生CPP效应,吗啡4 mg/kg可使已消失的CPP效应激活;吗啡诱发CPF激活时大鼠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os的表达增加.结论: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os蛋白的表达参与了吗啡点燃CPP重现.
作者:赵永娜;方正梅;邵晓霞;李晓红;李顺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Nimotlipi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全脑缺血,缺血20min前腹腔内注射尼莫地平或脑室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抑制剂U0126;免疫组化Brdu标记法检测脑内海马神经发生;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部位的神经发生的同时也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p-ERK的表达;海马部位神经发生在U0126组与U0126+尼莫地平联合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其机制与下调p-ERK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田和平;顾斌;程峰;郝怀勇;胡卫星;李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他克莫司是一种器官移植患者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西药和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然而,关于植物药与其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很少.本文就植物药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逄晓云;沈金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大鼠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观测两类降压药物,氯沙坦或哌唑嗪在降压过程中对CGRP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经典的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Goldblatt,2K1C)为研究模型,夹尾法测定大鼠清醒状态下血压,通过公式计算出平均动脉压;放射免疫法血浆内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含量.反转录聚合连反应(RT-PCR)测定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GRP mRNA的表达.结果: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在结扎肾动脉10 d后较对照组快速升高(P<0.01),给予氯沙坦或哌唑嗪治疗5 d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实验末,高血压未治疗组血浆中Ang Ⅱ、CGRP浓度(P<0.01,P<0.01)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氯沙坦治疗组可进一步升高大鼠血浆中Ang Ⅱ、CGRP浓度(P<0.01,P<0.01)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mRNA的表达(P<0.05);但在高血压哌唑嗪治疗组大鼠血浆中Ang Ⅱ变化不显著(P>0.05),但CGRP浓度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 mRNA的表达与未治疗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在肾血管性高血压早期含CGRP感觉神经功能存在代偿性增高,氯沙坦或哌唑嗪的不同降压机制也可能与其影响体内CGRP合成和释放差异有关.
作者:秦旭平;谌赟;秦又发;田海宏;孙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案,探讨防治老年肺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研究其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及转归的特征.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者较多,84.3%的患者有基础疾病,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71.1%),且混合感染达80.8%.治疗上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同时应注意抗真菌治疗.结论:对老年肺炎患者要掌握其规律,应针对病原学特征进行治疗,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应考虑使用抗G~-杆菌的抗生素,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闫晗;刘淑华;杜密稳;黄红春;赵志明;王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不同浓度(25、50、100 mg/L)的姜黄素预处理30 min,然后加入LPC(5 mg/L)作用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和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ICAM-1、MCP-1、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LPC能明显增加HUVECs ICAM-1、MCP-1、IL-6、TNF-α mRNA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以及上清液中ICAM-1、MCP-1、IL-6、TNF-α的含量,而预先应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干预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作者:李伟军;刘侨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硫化氢(H_2S)含量与胱硫醚-γ-裂解酶(OSE)mRNA的表达,探讨H_2S和CSE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哮喘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H_2S的含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浆H_2S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1±16 vs 84±15)mol/L,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73±16)μmol/L]与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哮喘组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14±0.02 vs 0.46±0.05,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0.33±0.04)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哮喘组(P均<0.01).血浆H_2S的含量和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30,r=0.504,P<0.01).结论:哮喘大鼠血浆H_2S含量与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它们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地塞米松改善哮喘炎症的机制可能部分通过H_2S/CSE体系.
作者:方丽;李昌崇;童夏生;王华芳;王招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LI组)和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组(Tri组).Sham组只行开腹术,ALI组和Tri组经胆胰管给予牛磺胆酸钠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雷公藤内酯醇0.2mg/kg.注射牛磺胆酸钠后6 h处死动物.每组中6只大鼠在处死前15 min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20 mg/kg.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中性粒细胞(PMN)数.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EB含量、MPO活性、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MN CD_(11b)/CD_(18)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AL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BALF中MPO、PMN水平和肺组织W/D、EB及MPO水平、ICAM-1及PMN CD_(11b)/CD_(18)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Tri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与下调ICAM-1及PMNCD_(11b)/CD_(18)的表达进而抑制PMN在肺组织的聚集、激活有关.
作者:李兴旺;尚游;张冰;胡明品;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