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乙胺类新化合物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

王荣荣;江振洲;习保民;王涛;刘晶;梁忠良;张陆勇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离体肛尾肌, α_1-肾上腺素受体, 钙流筛选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拮抗作用的XBM系列苯乙胺类新化合物的体外生物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方法:SD大鼠离体肛尾肌等张力试验,观察XBM系列新化合物的拮抗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BM-21的α_1-AR亚型选择性;采用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XBM-21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结果:大部分XBM系列新化合物具有α_1-AR拮抗作用,XBM-21的pA_2值为8.42.钙流筛选测得XBM-21在α_1-AR、α_1B-AR和α_1D-AR上的IC_(50) 值分别为71.5 nmol/L、1.03μmol/L、65 nmol/L,且XBM-21能明显改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干湿重指数.结论:新化合物XBM-21具有明显的α_1-AR拮抗作用,且亚型选择性较强,提示该新化合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症状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肠道肿瘤治疗靶向中的意义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3个重要分子靶:小G蛋白Ras、Raf激酶及其MEK1/2和ERK1/2.目前主要有3种抑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办法:(1)破坏靶蛋白的结构和(或)功能;(2)采用功能缺失策略;(3)破坏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办法可为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剑雄;吴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异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_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_2)、复温至36℃(T_3)、CBP结束后30 min(T_4)、CPB结束后6 h(T_5)和CPB结束后24 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氧摄取率(CERO_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_2升高,Da-jvO_2和CERO_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ivO_2较CPB前降低,而Da-jvO_2、CERO_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β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 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作者:郭建荣;贾东林;任利远;杜金满;陈小非;胡礼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15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均连用14 d.治疗组予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另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14、21 d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0.8%)(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90 d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依达拉奉与灯盏花素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作者:蒋亚斌;黄立安;王彤歌;黄舜韶;陈卓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苯那普利及己酮可可碱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己酮可可碱及两药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取出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余下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造模成功的大鼠(24 h蛋白尿>100 nag)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苯那普利)、PTX组(己酮可可碱)、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加己酮可可碱).8周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查生化指标;取肾皮质作HE染色,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联合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能有效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压[模型组(141±5)mm Hg,PTX组(134±6)mm Hg,ACEI组(130±5)mm Hg,联合治疗组(126±5)mm Hg].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蛋白尿,ACEI组疗效略优于PTX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P<0.01),且可以显著抑制MCP-1、TGF-β1的表达(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苯那普利及两药联用可更好地保护阿霉素肾病大鼠,其机制与其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炎症及抗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作者:杨沿浪;张道友;汪向明;崔明春;吴小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型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影响

    目的:构建以MAGE-1_((161-169))为表位的癌症基因疫苗并检测其抗小鼠黑色素瘤效果.方法:构建基因疫苗pcDNA-HSP70-MAGE-1_((161-169)),并免疫C57BL/6小鼠.后一次免疫后第2周,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于肿瘤细胞接种后14 d,处死全部动物,称量肿瘤的重量.采用ELISA法对小鼠血清中抗MAGE-1-IgG类抗体及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IFN-γ释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DNA-HSP70-MAGE-1_((161-169))表位基因疫苗能够成功地诱发机体产生抗MACE-1的特异性抗体,并能在体内起到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抑瘤率为40.7%.同时还能提高约3.05倍的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IFN-γ释放量.结论:pcDNA-HSP70-MAGE-1_((161-169))有望成为有效的抗小鼠黑色素瘤基因疫苗.

    作者:商明红;林森森;孙立;张彦凯;袁胜涛;张陆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苦瓜蛋白逆转K562/AO2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苦瓜蛋白对耐阿霉素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苦瓜蛋白的细胞毒性及其对K562/AO2细胞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AO2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苦瓜蛋白对K562/AO2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为5μg/mL,非细胞毒性质量浓度苦瓜蛋白对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长春新碱(VCR)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性都有部分逆转作用(分别为5.4、6.5和4.0倍);5μg/mL苦瓜蛋白联合VCR诱导K562/AO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9.38±1.06)%,而对照组为(1.64±0.27)%,单一苦瓜蛋白组为(3.79±0.82)%,单一VCR组为(9.83±0.98)%.结论:苦瓜蛋白能部分逆转人红白血病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VCR和柔红霉素的耐药,一定剂量的苦瓜蛋白与VCR联合应用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

    作者:叶爱芳;尹丽慧;熊术道;韩义香;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临床试验随机化的质量保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随机化是减少选择偏倚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如何保证随机化的质量也就成为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成功实施临床试验的随机化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采用随机的方法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分配序列,二是采用分配隐蔽的方法保证随机分配序列的执行.本文在介绍随机化的概念和质量保证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就随机分配和分配隐蔽的质量保证方法进行阐述,同时也从报告随机对照试验的角度介绍了随机化的具体报告内容和要求,期望进一步规范我国临床试验随机化的实施,以达到不断提高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酯片和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酯片、胶囊与进口参比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三制剂三周期二重3×3拉丁方设计,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坎地沙坦酯片、胶囊和参比制剂坎地沙坦酯片各16 m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主要代谢产物坎地沙坦浓度,用DAS药动学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坎地沙坦酯片、胶囊和参比制剂坎地沙坦酯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分别为(4.6±0.9)、(4.6±1.3)和(4.4±0.9)h,t_(1/2)分别为(8.8±1.9)、(8.3±1.9)、(8.5±1.8)h,C_(max)分别为(170±61)、(155±75)和(171±77)ng/mL,AUC_(0-36)分别为(1762±576)、(1684±600)和(1808±662)ng·mL~(-1)·h,AUCU_(0-∞)分别为(1886±616)、(1776±600)和(1913±694)ng·mL~(-1)·h.两种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8%和93.1%.结论:两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俞佳;马珂;祁金文;金戈;王燕;方顺干;李功华;谢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理论指导药物临床试验的实施

    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循三大原则--伦理原则、科学原则、法律原则进行.在此基础上,本院还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贯穿于药物临床试验全程质控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并完善了临床试验机构内部的质保体系.

    作者:孔小红;戚建伟;李萍;殷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萼香茶菜甲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大萼香茶菜甲素(macrocalyxin A,MA)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MA与HL-60细胞进行培养,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其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DNA含量、DNA梯度电泳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其促细胞凋亡效应;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Bcl-2、Bax、P53、Fas、线粒体膜蛋白(Apo2.7)、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与Bcl-2、Bax、P53、caspase-3 mRNA变化水平,研究其促凋亡机制.结果:MA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活力;HL-60细胞经MA作用后,Wright-Giemsa染色和Hoechst荧光染色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细胞阻滞于G0/G1期,DNA片段化,亚二倍体明显增高,Annexin-v/PI标记升高;MA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Fas、P53表达无明显变化,Bax、线粒体膜蛋白(Apo2.7)、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比值升高,△Ψm下降.结论:MA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通过上调Bax基因和Bax/Bcl-2比值,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膜通透性增高,终使caspase-3激活而促进凋亡.

    作者:吴建国;周永列;夏大静;王珍妮;夏骏;邱莲女;吴茅;林慧君;费鲜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雷公藤甲素对ERα蛋白介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I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m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和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能有效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对ERα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晶;江振洲;张陆勇;肖婧薇;王涛;张爽;王荣荣;梁忠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曲尼司特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u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和曲尼司特治疗组(Q组)各16只,分别在14、28 d处死8只,每组大鼠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GF-β1 mRNA表达;样本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DTNB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结果:M组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mRNA及MDA含量均较N组显著升高(P<0.01).Q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NF-κB、TGF-β_1 mRNA MDA含量均较M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曲尼司特可能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而下调了NF-fcB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GF-β 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作者:徐红蕾;金旭如;陈少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马来酸海那替尼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目的:研究马来酸海那替尼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并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进行了有无胆汁分泌、不同浓度、不同肠段的在体肠吸收试验.结果:结扎胆管组与不结扎胆管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3.5×10~(-2)、4.3×10~(-2)/min,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为3.0×10~(-3)、3.1×10~(-3) cm/min;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Ka分别为3.9×10~(-2)、4.3×10~(-2)、4.3×10~(-2)/min,Papp分另4为2.3×10~(-3)、3.1×10~(-3)、3.1×10~(-3)cm/mi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4.5×10~(-2)、3.7×10~(-2)、4.2×10~(-2)、4.1×10~(-2)/min,Papp分别为3.3×10~(-3)、2.8×10~(-3)、3.0×10~(-3)、3.5×10~(-3) cm/min.结论:胆管结扎与否不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浓度对海那替尼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海那替尼在各肠段均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部位,适于制成口服吸收制剂.

    作者:顾萍;孙德助;顾霄;杭太俊;丁黎;刘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苯乙胺类新化合物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具有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拮抗作用的XBM系列苯乙胺类新化合物的体外生物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方法:SD大鼠离体肛尾肌等张力试验,观察XBM系列新化合物的拮抗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BM-21的α_1-AR亚型选择性;采用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XBM-21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结果:大部分XBM系列新化合物具有α_1-AR拮抗作用,XBM-21的pA_2值为8.42.钙流筛选测得XBM-21在α_1-AR、α_1B-AR和α_1D-AR上的IC_(50) 值分别为71.5 nmol/L、1.03μmol/L、65 nmol/L,且XBM-21能明显改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干湿重指数.结论:新化合物XBM-21具有明显的α_1-AR拮抗作用,且亚型选择性较强,提示该新化合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症状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荣荣;江振洲;习保民;王涛;刘晶;梁忠良;张陆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9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种头孢类药物的输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在不同的温度(8、25、37℃)、不同光照(光照强度2500 lx、避光)及不同时间(0、0.5、1、2、3 h)条件下测定三种头孢类药物输液中药物的含量、pH值和不溶性微粒等.结果: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三种药物与两种输液配伍后3 h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的有关物质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噻肟钠相对不明显.结论:三种头孢类药物与0.9%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在3 h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滴时间,但好即配即用,其中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好避光滴注;熟悉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周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五酯胶囊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五酯胶囊(Wuzhi-capsule,WZ)与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联合应用对肾移植受者Tac血浓度的影响.方法:45名服用Tac+WZ患者为试验组,45名单服Tac患者为对照组,以Tac全血浓度及肝、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合用WZ患者Tac全血浓度与合用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提高(P<0.01).WZ与Tac合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WZ能明显升高肾移植受者Tac血浓度.在升高Tac血浓度的同时,WZ并不增加Tac的肝肾毒性反应.WZ与Tac合用可减少Tac用药量,节省Tac费用.

    作者:李罄;辛华雯;吴笑春;余爱荣;熊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抗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美怡欣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OD、CSH-Px、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高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下降不明显;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DN患者细胞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及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蛋白尿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丽;刘淑华;汪福良;赵志明;马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原环境肺功能改变对复方新诺明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条件下肺功能与复方新诺明(sulfamethoxazole Co,SMZ Co)药物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原、急进高原和久居高原3组2个群体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志愿者口服单剂量复方新诺明前后15个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应用德国Jegger肺功能仪测定3组肺功能.采用DAS 2.0和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3组受试者口服复方新诺明片后磺胺甲嗯唑的药物动力学和肺功能参数.结果:急进高原组受试者的药动物力学参数消除速率常数(K_e)、AUC、平均驻留时间(MRT)、半衰期(t_(1/2))、清除率(CL)与平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久居高原组受试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K_e、MRT、t_(1/2)与平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进高原组受试者的药动物力学参数t_(1/2)、表观分布容积(V/F)与久居高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进高原组的呼出25%肺活量时大呼气峰流速(FEF25%)和大呼气峰流速(PEF%)值大于平原和久居组(P<0.01),久居组呼出50%肺活量时大呼气峰流速(FEF50%)、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和肺活量(VC%)与急进高原和平原组相比显著下降(P分别<0.05和0.01).大呼气峰流速(PEF%)、FEF50%与AUC正相关;FVC%、PEF%、FEF50%、MMEF%和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FVC%)与t_(1/2)和V/F负相关.结论:高原环境肺功能改变对复方新诺明药物动力学参数AUC、t_(1/2)和V/F有显著影响.

    作者:高芬;关巍;久太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NF-κB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NF-κB、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罗红霉素组(R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末次激发后24 h,检测气道反应性后放血处死;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4、IL-5、IFN-γ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结果:哮喘组大鼠气道反应性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与哮喘组比较气道反应性下降(P<0.05);BALF中IL-4、IL-5,哮喘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均低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组BALF中IFN-γ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哮喘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NF-κB蛋白的活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低于哮喘组(P<0.01).支气管上皮NF-κBp65活化与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6,P<0.01;r=0.912,P<0.01);大鼠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与Raw增加25%时(PC25Raw)呈显著负相关(r=-0.713,P<0.01;r=-0.772,P<0.01),与Cdyn下降15%时(PC15Cdyn)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r=-0.818,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纠正哮喘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罗红霉素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可能和减少IL-4、IL-5的表达有关.

    作者:颜孙舜;戴元荣;吴立琴;夏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