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付玲;陈云清;付恒;郑左红
非劣效试验是旨在显示试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不比阳性对照药物差的一种设计类型.近年来,由于安慰剂对照试验受到伦理学方面的限制,以及阳性药物的大量存在,使得非劣效试验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遗憾的是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指导原则的情况下,一些非劣效试验设计存在着包括适用条件不符合、阳性对照选择错误、界值的确定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国外的一些研究着重就非劣效试验中对照的选择和界值的确定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为在国内正确使用临床非劣效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马玉全;周俊;周爱平;尹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对浅表真菌、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显著疗效,且耐受性良好,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伊曲康唑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影响研究,以及不同患者群体中的药动学作一综述,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作者:苗彩云;陈江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由于滴丸类药物的载药量小,使得滴丸类制剂研究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清咽滴丸中冰片、薄荷脑体外溶出行为和人口腔黏膜吸收特性.方法:建立清咽滴丸中冰片和薄荷脑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法.采用智能药物溶出仪研究清咽滴丸中冰片和薄荷脑的体外溶出规律,并对5名健康志愿者口腔黏膜吸收特性进行研究,以这两种成分在志愿者口腔黏膜的累积吸收百分率与其在体外试验中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体外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冰片、薄荷脑分别在10、20 min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大,分别为84.3%、79.7%;志愿者口腔黏膜吸收试验结果表明,冰片、薄荷脑分别在45、30 min累积吸收百分率达到大,分别为90.3%、94.6%.对体外溶出及其口腔黏膜吸收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清咽滴丸中冰片、薄荷脑体外溶出及口腔黏膜吸收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90、r=0.907.结论:建立了灵敏、快速、准确的同时测定清咽滴丸中冰片和薄荷脑的气相色谱法,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及人口腔黏膜吸收试验均可以表明滴丸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冰片、薄荷脑具有溶出快、释药快、吸收快的特性,符合滴丸制剂的临床要求,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雪芳;王阳;陈志娟;HAJI Juma;张艳军;何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选择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分为单纯应用瑞芬太尼组(R组)和阿托品预处理组(A组),每组20例.R组患者静脉恒速泵入瑞芬太尼2μg/kg,泵速为1μg·kg~(-1)·min~(-1);A组患者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给予瑞芬太尼方法同R组.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低高频比值(LF/HF).实验部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行离体心脏灌注,C组为空白对照,R10组和R30组分别灌注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左室发展压(LVDP).结果:组内比较:R组患者的HR和LF/HF值在用药后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A组给药后的各时间点HR和LF/HF值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组间比较: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R组的HR和LF/HF值低于A组(P<0.05).动物实验部分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对离体鼠心的HR和INDP均无影响.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破坏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而使HR及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而阿托品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HR抑制作用.
作者:李力兵;苏畅;马兰;高长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胆通颗粒对豚鼠实验性胆石症的防治作用.方法:62只DHA系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胆通胶囊,0.6g/kg)以及舒胆通颗粒5、10、20 g(按生药量折算,下同)/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胆固醇低蛋白致石饲料喂养复制胆石症模型,同时灌胃给药连续70 d,观察豚鼠一般状况、结石形成、胆汁分泌及其成分、血液生化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舒胆通颗粒5、10、20 g/kg剂量能明显改善胆石症豚鼠一般状况,降低结石形成比率,提高胆汁中总胆汁酸(rrBA)含量,10、20 g/kg并能明显提高胆汁分泌量以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含量,降低血清TC水平.结论:舒胆通颗粒对胆石症豚鼠模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陆红;张信岳;刘芳芳;刘萍;金少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在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MN)中的表达,探讨PMN参与哮喘炎症的可能机制,并研究布地奈德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和Al(OH)_3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O浓度.结果:哮喘组大鼠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哮喘组BALF中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组BALF中NO浓度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PMN中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中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754,P<0.01);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中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760,P<0.01).结论:哮喘大鼠PMN合成iN-OS蛋白的功能增加,PMN可能部分通过iNOS参与哮喘的发病,这种功能可以部分被布地奈德所抑制.
作者:叶辉;应小明;童夏生;陈利中;赵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组用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水平及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流改善情况无差异;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陈勇;付玲;陈云清;付恒;郑左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BKCa,MaxiK)的影响.方法:选取二级健康7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PAH模型组,C组:缬沙坦干预组.测定3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利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容、钾电流以及用四乙胺阻断BKCa后的电流,以计算BKCa电流值及其电流密度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KCa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PAMP明显高于A组(P<0.01),而膜电容、BKCa电流和电流密度及BKCa蛋白表达平均积分吸光度(iOD)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较,给予缬沙坦干预后,C组的PAMP显著下降(P<0.01),BKCa电流和电流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而BKCa蛋白表达iOD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活性实现的.
作者:王新;杨玉雯;王安才;孔祥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序贯实验法测定不同年龄男性患者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IED_(50)),并探讨年龄因素对I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男性患者40例,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将气管插管剂量按等比级数分成4个阶梯,中青年组为0.35、0.42、0.5和0.6mg/kg,老年组为0.31、0.37、0.44和0.53 mg/kg.按照序贯实验方法单次静注罗库溴铵,并计算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IED_(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中青年组IED_(50)为0.4502mg/kg,老年组IED_(50)为0.4039mg/kg,老年组的IED_(50)是中青年组的89.7%(P<0.05).老年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序贯试验方法简便高效、结果可信,适用于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IED_(50)的测定.中青年男性患者IED_(50)大于老年男性患者,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年龄患者间血浆蛋白含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作者:张凯;岳修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po 4 mg瑞格列奈片,并考察其SLCO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常见单体型(SLCO181~*1a、~*1b、~*5和~*15),按基因型将其分成~*1b/~*1b、~*1a/~*1a或~*1a/~*1b、~*1a/~*15或~*1b/~*15三组.采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瑞格列奈的血药浓度.利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和SPSS 12.0评价统计学差异.结果:SLCO1B1~*1b/~*1b、SLCO1B1~*1a/~*1a或~*1a/~*1b和SLCO1B1~*1a/~*15或~*1b/~*15三组受试者的AUC_(0-8h)分别为(63±20)、(70±26)和(82±24)μg·L~(-1)·h,C_(max)分别为(56±16)、(52±17)和(58±34)μg/L,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ATP1B1遗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药动学有影响,但从本试验结果看,三组之间的差异较小,还不足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阳国平;宋敏;谭鸿毅;刘纯;黄志军;刘畅;阳丽;向红;付志敏;黄原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化疗后其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的改变及应用左卡尼汀心肌保护药物后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能早期监测DNR心肌毒性并可筛选出更好保护心肌药物的指标.方法:选择2006-2008年新诊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2例,均采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LP)方案诱导化疗,化疗期间分别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Levocarnitine oral solution)(治疗组)或未予任何心肌保护药物(对照组).在应用DNR前后用交体基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并同时常规检测患儿化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LDH1、CPK-MB)及心电图(ECG).结果:治疗组(L-CN组)患儿化疗后血浆NT-pro BNP浓度从(53±11)pg/mL增加到(162±27)pg/mL(P<0.01).对照组从(51±10)pg/mL增加到(194±38)pg/mL(P<0.01).两组化疗前NT-pro 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治疗组(L-CN组)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化疗前后ECG及cTnI、LDH1、CPK-M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DNR化疗时,NT-pro BNP可用于监测其对心脏的早期影响,左卡尼汀对NT-pro BNP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作者:王菊香;朱新波;曾炜炜;钱江潮;周海霞;黄珍;方希敏;徐霞;李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转染p21基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的影响,以探讨转染p21基因实现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p21基因转染HASMC株;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p21基因后,其编码蛋白在HASMCs的表达情况;描绘p21基因转染后HASMCs的增殖曲线;WST-1法测定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21基因转染对H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p21基因成功转入HASMCs后,其编码的蛋白能在细胞核内进行高表达;转染p21基因的HASMCs在体外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明显降低;WST-1法显示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p21基因的HASMCs细胞凋亡率达40.26%+0.013%,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将p21基因转入HASMCs,其编码蛋白可能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提示p21基因转染HASMCs技术有可能为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防治策略与手段.
作者:林丙来;姜兰兰;方五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甘西鼠尾草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对PC12细胞H_2O_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株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H_2O_2损伤模型,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bcl-2和bax表达.结果:PC12细胞经H_2O_2损伤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甘西鼠尾草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处理组均可有效缓解上述改变(P<0.05);两药均使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减少(P<0.05).结论:甘西鼠尾草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对PC12细胞H_2O_2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强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抑制凋亡促进因子bax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罗慧英;程体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杭白菊总黄酮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气囊炎炎症模型,观察杭白菊总黄酮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蛋白质、白细胞数(WBC)、前列腺素E_2(PGE_2)、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杭白菊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炎症组织PGE_2含量,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渗出液中总蛋白质含量和白细胞数,降低血浆MDA含量,增强血浆SOD活性.结论:杭白菊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PGE_2等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吴晓宁;余陈欢;包启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6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20例前列腺癌和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来自2005年1月-2008年5月的住院手术者,免疫组化法测定前列腺组织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PSA(tPSA)及游离PSA(fPSA),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计算f/t比值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组织的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水平(OD值分别为0.24±0.08和0.31±0.09)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OD值分别为0.12±0.06和0.20±0.07)(P<0.01).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及fPSA的含量和PSAD值[分别为(43±26)、(3.8±2.2)ng/mL和(0.88±0.66)ng·mL~(-1)·cm~(-3)]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6±4)、(1.2±0.8)ng/mL和0.12±0.09)ng·mL~(-1)·cm~3].两组之间f/t比值和PV值[分别为(0.14±0.10)、(61±35)cm~3;(0.31±0.48)、(47±24)cm~3]比车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AT-6和PSA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形成过程,血清tP-SA、fPSA、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PCa)筛查良好的指标.
作者:陈荣生;罗冬娇;陈立;童夏生;陈豪;王恩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在人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受试者口服阿奇霉素后收集0~144 h尿样,经Strata C_(18)-E固相萃取小柱分离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LC/ESI-MSn)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空白尿样和给药后尿样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选择离子监测色谱图,分析可能的代谢产物.结果:在人尿中共发现了8种代谢产物,通过与得到的代谢产物对照品比较,鉴定出2种代谢产物的结构,并推测出其他6种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阿奇霉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O-去甲基、N-去甲基、N-去甲基后去红霉糖和羟基化.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阿奇霉素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作者:孙璐;胡艳玲;杨亚楠;包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面分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及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地塞米松抑制DC分化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DC,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地塞米松作用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DC TLR4表达情况;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分析DC NF-κB活化情况.结果:地塞米松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NF-κB表达,但对TLR4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地塞米松影响DC分化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机制可能与其对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作者:伍香玲;何小魁;李波;胡永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组织样品.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两性霉素B浓度,并用DAS 2.0软件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i.v.给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受试药物:t_(1/2β)(53.6±2.2)h,AUC(18.7±3.2)mg·L~(-1)·h,CL(0.23±0.05)L·h~(-1)·kg~(-1),V_1(11.6±2.8)L/kg;参比药物:t_(1/2β)(52.8±0.9)h, AUC(19.6±2.2)mg·L~(-1)·h,CL(0.22±0.03)L·h~(-1)·kg~(-1),V_1(10.6±2.9)L/kg.结论:对上述参数以SAS统计软件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后犬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时间点主要脏器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徐智儒;秦燕;毛文学;刘全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化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筛选SLE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清热化瘀滋阴方配合激素组)和对照组(单用激素组)各40例,服药3个月,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治疗前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Fas、FasL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清热化瘀滋阴方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as、FasL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下降,治疗组Eas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滋阴方可能通过降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下调淋巴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善免疫紊乱而发挥作用.
作者:梁卫;金琳;龚林;张丽玲;廖晖;蔡鹰;唐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