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麦角林在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

李国信;夏素霞;黄栋才;王月敏;唐思;张勇

关键词:尼麦角林, 10α-甲氧基-9, 10-二氢麦角醇, 相对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LC-MS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尼麦角林片和参比制剂尼麦角林片,剂量均为 20 mg,剂间间隔为1周.其中尼麦角林在体内的主要的代谢产物为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DL),故用LC-MS内标法测定血浆中MDL浓度,应用DAS药动学程序进行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并根据新药审批指导原则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强,方法简便.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尼麦角林:tmax分别为(3.3±0.9)和(3.2±0.7) h,t1/2分别为(12.9±4.0)和(12.8±2.4) h,Cmax分别为(23±6)和(22±6) μg/L, AUC0-t分别为(291±51)和(282±44) μg·L-1·h,AUC0-∞分别为(316±50)和(299±46) μg·L-1·h.尼麦角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7)%.结论: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具有生物等效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人血浆中丹皮酚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HPLC丹皮酚胶囊血浓度测定方法,评价丹皮酚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 160 mg 丹皮酚胶囊,按设定时间采集肘静脉血经乙睛萃取处理,以XB-C18 (2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为固定相,四氢呋喃-甲醇-水-磷酸(6∶60∶34∶0.1) 为流动相测定丹皮酚血浆浓度.采用DAS2.0计算丹皮酚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丹皮酚线性范围10~500 ng/mL,低检出浓度为 10 ng/mL.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16±46) ng/mL, tmax为(1.02±0.13) h, t1/2为 1.03 h.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丹皮酚血药浓度测定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武静;王本杰;魏春敏;孔祥麟;郭瑞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甲胎蛋白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肝癌(290人)、慢乙肝合并肝硬化(333人)、慢乙肝(361人)、无症状HBV携带(113人)及正常健康者(240人)血AFP水平,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FP升高的因素,用Spearme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AFP升高幅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五个观察组中,AFP>20 ng/mL 的阳性率分别为 70.7%、44.4%、16.3%、2.7%和0%;AFP》200 ng/mL 阳性率分别为 46.6%、9.3%、1.7%、0.9%和0%;AFP>400 ng/mL 阳性率分别为 37.4%、4.8%、0.8%、0%和0%;AFP>1 000 ng/mL 阳性率分别为 26.6%、1.5%、0.6%、0%和0%.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慢乙肝、饮酒量、饮酒年数、年龄及ALT和AST与AFP》20 ng/mL 相关;慢乙肝与AFP》200 ng/mL 相关;AST与AFP>400 ng/mL 相关;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与AFP>1 000 ng/mL 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AFP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533, P<0.01).结论:AFP升高在不同HBV感染相关疾病组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慢乙肝、饮酒、年龄及肝功能等因素可影响AFP的水平;AFP>400 ng/mL 高度提示肝癌的发生.

    作者:陆海英;曾争;田地;崔建军;田国宝;田秀兰;于敏;秦小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14C]-葡萄糖灌胃,同时腹腔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每隔一定时间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和放射性,2 h 后处死小鼠,取心、肝、肾组织测放射性.结果:糖尿病小鼠口服[14C]-葡萄糖后血糖迅速上升,但其血液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和胰岛素给药小鼠无差异.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胰岛素50%出现低血糖.口服[14C]-葡萄糖后 2 h,糖尿病小鼠肝、肾放射性水平分别是正常小鼠的4倍和 1.5 倍,心脏放射性水平降低为正常小鼠的30%.腹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小鼠肝、肾和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皮下注射胰岛素使50%小鼠血糖降至正常,但其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对于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处于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小鼠,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皮下胰岛素给药可以纠正血糖,但不能纠正糖代谢异常.

    作者:张超;胡亚楠;唐丽娜;梅林;相莉;刘鉴峰;褚丽萍;牛惠生;孙洪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尼麦角林在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尼麦角林片和参比制剂尼麦角林片,剂量均为 20 mg,剂间间隔为1周.其中尼麦角林在体内的主要的代谢产物为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DL),故用LC-MS内标法测定血浆中MDL浓度,应用DAS药动学程序进行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并根据新药审批指导原则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强,方法简便.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尼麦角林:tmax分别为(3.3±0.9)和(3.2±0.7) h,t1/2分别为(12.9±4.0)和(12.8±2.4) h,Cmax分别为(23±6)和(22±6) μg/L, AUC0-t分别为(291±51)和(282±44) μg·L-1·h,AUC0-∞分别为(316±50)和(299±46) μg·L-1·h.尼麦角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7)%.结论: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国信;夏素霞;黄栋才;王月敏;唐思;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白英水提物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白英水提物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制备白英水提物,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组设白英水提物 12.5、25.0、50.0 mg/mL 3种浓度,以顺铂(25.0 mg/L)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毒试验(MTT法)检测HeLa细胞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梯形泳带,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白英水提物对HeL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边聚等.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梯形泳带,半定量RT-PCR法检测显示survivin mRNA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结论:白英水提物对HeLa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基因表达、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赵令武;万福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黄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0~160 g 24只正常喂养1周后,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治疗组,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后给予大黄酸.于试验第20周处死所有动物.所有动物测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空腹血糖、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酶法测定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第20周模型组大鼠有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血清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均出现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灶性坏死;治疗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结论: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的大鼠NASH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大黄酸对大鼠NASH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荣洲;应卫星;朱畴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然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副作用也呈现剂量相关性,包括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在一些病例中这类毒性作用相当严重,已经证实这些毒性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相关.基于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在联合服用其他药物后的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改变,或者是推测当病人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率降低或者相关转运体功能下降后,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改变.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规律和机理,我们需要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信息.本文重点从遗传药理学的角度,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理化特性,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作者:邓建伟;郭栋;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瘦素与Ⅰ型胶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 /mL 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 100 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组,加入NAC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浓度分别是10、20、40 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 48 h 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 ℃ 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AC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Ⅰ组和对照组(P<0.05);NACⅡ、Ⅲ组其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各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在NAC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作者:陈益平;汪洪娇;徐志伟;陈均亚;石海矾;狄军波;李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橙汁对他林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橙汁是否影响P糖蛋白(PGP)底物他林洛尔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交叉设计.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参加本项研究.第一阶段受试者分别给予橙汁或纯净水 200 mL 每天3次,连续 3 d,d 4 上午空腹给予橙汁或纯净水,同时口服 100 mg 他林洛尔片剂,连续采取血样至 36 h,经过 7 d 洗脱,进入第二阶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所有血样药物浓度.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和橙汁组他林洛尔峰浓度Cmax分别为(317±119) ng/mL和(166±44) ng/mL,实验组相比下降 47.6%;0~36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56±1048) ng·mL-1·h与(1783±494) ng·mL-1·h,同比AUC减少27%.此外,饮用橙汁使他林洛尔达峰时间显著推迟,分别为 2.5 h(1.5~4 h)和 4 h(2.5~6 h).半衰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橙汁显著影响了他林洛尔口服肠道药物吸收,降低了峰浓度以及生物利用度.临床用药时应避免橙汁与他林洛尔发生相互作用.

    作者:何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007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尼莫地平对过氧化氢诱导猪脑基底动脉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猪脑基底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去内皮离体血管环灌流的方法,建立H2O2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H2O2(2×10-4 mol/L)损伤组,维生素C(10-4 mol/L)组,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5×10-6、5×10-7、5×10-8 mol/L)组血管环对KCl、苯肾上腺素的张力;检测各组血管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H2O2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环对KCl、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加;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KCl、苯肾上腺素对血管环的收缩反应.(2)H2O2损伤组MDA含量升高,SOD、CAT、GSH-PX活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组织中MDA含量,增强SOD、CAT、GSH-PX的活性,与H2O2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能预防H2O2对脑基底动脉血管的氧化损伤.

    作者:蔡志春;黎敏;李健哲;陈颇静;王晨静;吴建华;方云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浅谈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课题,本文分析和介绍了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困难及其主要解决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国内临床研究单位加强对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问题的重视,从而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黄钦;魏春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静脉吗啡与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吗啡和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I-II级,年龄3~10岁,行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静脉吗啡组、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镇痛组和对照组,按需要给予非甾类抗炎镇痛药或肌肉注射哌替啶.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OPS)分别记录3组术后2、4、8、12、24、48 h 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静脉吗啡组和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的OP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吗啡组有6例患儿出现嗜睡,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患儿均安静、无嗜睡和哭闹,对照组有7例哭闹.3组患儿术后各时点心率、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生呼吸抑制.静脉吗啡组有4例出现呕吐,3例出现皮肤瘙痒,无尿潴留;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有1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皮肤瘙痒,无运动障碍及尿潴留;对照组1例呕吐,无皮肤瘙痒、运动障碍和尿潴留发生.结论:静脉吗啡与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可靠,硬膜外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静脉吗啡镇痛.

    作者:焦志华;张晓丽;李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人类孕烷受体遗传变异对遗传药理学和药物代谢的影响

    CYP3A4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等在药物清除和处置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孕烷受体(PXR)通过调节上述基因间接影响药物诱导反应.因此,PXR的基因变异会对临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目前已经发现的PXR基因变异及突变导致的功能影响作一综述.同时,因为可变剪接在个体差异和组织特异性表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一并讲述.全面考虑PXR的基因突变和mRNAs 可变剪接终将有助于评价药物联合运用合理性和推测药物治疗效应.

    作者:刘艳;尹又;陈尧;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外膜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去外膜后血管阻力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性的影响.方法:36只16周龄雄性SHR去除一侧颈动脉外膜后,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组、缬沙坦组、SHR对照组,分别给药4、8周分两次处死.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SBP;测定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张力.结果:给药4周时,阿托伐他汀组SBP下降,至6、8周时较SHR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去外膜侧早期血管阻力指数轻度降低,至8周时则大于正常侧;而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SHR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在4周和8周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侧(P<0.01);4周时阿托伐他汀组较SHR对照组显著增加双侧颈动脉对NE的大收缩反应(P<0.05),而8周时较SHR对照组减小.结论:去外膜后早期SHR血管阻力轻度下降,但后期高于正常侧,而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SHR的血管阻力,包括未去外膜血管.去外膜后,SHR的颈动脉环对NE的收缩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侧血管.早期阿托伐他汀可提高去外膜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但至后期则可降低其对NE的收缩性.

    作者:杨浩;吴明;汪俊元;王安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丝裂霉素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增殖和凋亡效应的影响及机制,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MM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FB,MTT法测量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FB的周期分布、凋亡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 D1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MC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瘢痕疙瘩FB增殖;MMC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诱导FB凋亡,凋亡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MMC作用后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增加.结论:MMC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抑制增殖诱导FB凋亡而发挥治疗瘢痕疙瘩作用.

    作者:于冬梅;郝立君;李颖;肖志波;刘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 3 d 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 5 min 再灌 5 min 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 24 h 后I/R后心脏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I/R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T段明显抬高(P<0.01),并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的出现,心肌细胞的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表现.而CIP和RIP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受损心肌的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肿胀、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延迟保护作用.

    作者:李淑娟;吴艳娜;康毅;尹永强;高卫真;刘艳霞;娄建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缩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初步研究

    目的: 在体外初步探讨联合用药可缩小单药对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为临床合理使用现有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 1010 CFU/mL细菌,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单药和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低药物浓度(MPC)和MSW.结果: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SW分别为16和64.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1MIC+8MIC, 2MIC+4MIC)使左氧氟沙星单药对ATCC29213的MSW缩小2~4倍.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用药(1MIC+16MIC,2MIC+8MIC)使万古霉素对ATCC29213的MSW缩小4~8倍.结论: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缩小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SW.

    作者:李朝霞;刘又宁;王睿;童卫杭;程仕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

    目的: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KCl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进而探讨布比卡因心肌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将培养的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1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1组)、5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2组)、10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3组).各组细胞均用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染色,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单个心室肌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 F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10 μmol/L 的布比卡因对KCl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FI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50 μmol/L 和 100 μmol/L 的布比卡因则明显抑制KCl诱导的钙离子跨膜内流(P<0.05);抑制程度B3组》B2组(P<0.05).结论: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对KCl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Ca2+]i的变化无明显影响,高浓度则明显抑制钙离子跨膜内流.布比卡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兴奋收缩耦联时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内流,可能是其心肌抑制作用的原因之一.

    作者:祝祎;徐龙河;张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否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1)心力衰竭模型组(CHF,n=25),阿霉素 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2)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ROS,n=25), ROS 3 mg·kg-1·d-1,灌胃治疗;(3)正常对照组(CON,n=10).于实验第12周,进行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血管紧张素-II(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并作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ROS组较CHF组死亡率明显降低(20% vs 40%,P《0.01).与CON组相比,CHF组血浆TNF-α、Ang-Ⅱ及Ald水平升高(P<0.01),而ROS治疗组较CHF组降低(P<0.01).CHF组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增加(P<0.01),经ROS治疗后有所减低.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HF组左室胶原明显增加,CVF明显增高(P<0.01);而ROS组则纤维化明显减轻,CVF降低(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CHF组符合心肌病样改变,而ROS组可逆转这种改变.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抑制TNF-α、Ang-Ⅱ及Ald等,部分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洪智;高传玉;雷健;罗兵;李佐民;周军;贺立群;戚本玲;曹林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