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青;张英;王顺蓉;李著华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 [Ang-(1-7)]对血管紧张素II(Ang II)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II组,Ang-(1-7)组,AngII+Ang-(1-7)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HUVECs乳酸脱氢酶(LDH)漏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HUVECs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II(0.1 μmol·L-1)显著增加HUVECs LDH漏出(P<0.01)、ET-1分泌(P<0.01)和HUVECs凋亡率(P<0.01),显著减少NO的含量(P<0.05);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了Ang II的促LDH漏出、ET-1分泌、增加细胞凋亡等作用,同时明显促进HUVECs的 NO释放;单用Ang-(1-7)对HUVECs无明显影响.结论: Ang-(1-7)可抑制Ang II所致的体外培养HUVECs损伤,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邹军;王虹;冯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环孢素药物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的方法检测96名重症肌无力(MG)患者MDR1 C3435T基因型,其中临床资料较全的73名,对其环孢素用药的血药检测结果与基因型结果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MDR1 C3435T的分布频率接近1:1;野生型3435CC患者的环孢素全血谷浓度高于杂合型和突变型(P<0.05),杂合型与突变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药物遗传学研究对环孢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亚同;杨莉萍;邵宏;李可欣;孙春华;史录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7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成3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2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每周2次,每次 0.5 ml).γ-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9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处死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RT-PCR检测肝组织中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显著逆转了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γ-干扰素治疗组能明显降解纤维化大鼠肝中的胶原(P<0.05).PT-PCR分析可见I、III型胶原 mRNA的表达在γ-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γ-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γ-干扰素能逆转免疫引起的肝纤维化,这是由于其能促进肝脏胶原的降解作用,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李萍;胡国龄;谭德明;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BH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前 1 h 喂饲BH4,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含量、cNOS和iNO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肾功能、MPO、MDA的变化来评价BH4对肾IR模型的作用.结果:BH4能够升高再灌注早期cNOS活性,增加内皮源性NO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减弱再灌注后期对iNOS的诱导作用.结论:BH4可改善再灌注初期cNOS活性,保护肾功能.
作者:张艳青;张英;王顺蓉;李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醇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HBV DNA 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干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3TC阳性对照,观察乙醇对HBV表达和复制影响,并检测细胞内抗病毒基因MxA的表达情况.结果:乙醇能够加强培养上清液中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细胞内核心抗原的表达,而3TC组三种抗原均无明显影响;Southern印迹显示,乙醇于 200 mmol·L-1时明显加强HBV DNA的复制,3TC于 2 μmol·L-1浓度时则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乙醇于 40 mmol·L-1时,MxAmRNA表达显著加强,3TC于 2 μmol·L-1时MxAmRNA亦明显表达增加.结论:乙醇能刺激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核心抗原的表达,同时细胞内抗病毒基因MxA表达亦增加,可能与乙醇非特异性增强细胞内酶的活性,加强细胞内合成代谢有关;乙醇可以促进HBV复制,但机制有待研究.
作者:吴金明;吴建胜;陈民新;韩清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利多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研究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136例病人使用利多分与奥尔芬-75的疗效与安全性.病人随机分为2组,给以 75 mg(以双氯芬酸计)利多分或 75 mg(以双氯芬酸计)奥尔芬-75,每日1次,7天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对于休息痛、运动性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功能,采用 10 cm 目视模拟标尺法,利多分与奥尔芬-75疗效相当: 利多分组疼痛改善率治疗 d 3 为 57.97%,d 5 为 93.87%,d 7 为 96.94%;奥尔芬-75组疼痛改善率治疗 d 3 为 62.69%,d 5 为 95.76%,d 7 为 97.88%;利多分与奥尔芬-75的有效率分别为 56.72%和 55.07%,总改善率分别为 89.85%和 92.54%(P>0.05);利多分无不良反应发生,奥尔芬-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9%(P>0.05).结论:利多分注射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与奥尔芬-75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作者:孙安修;王宗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单次口服氨酚羟考酮(泰勒宁)和盐酸曲马多(奇曼丁)进行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VAS评分>3分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3组,分别口服泰勒宁、奇曼丁或安慰剂1片,3组病人均给予吗啡静脉自控止痛泵作为补救镇痛用药.观察并记录服药即刻、服药后 0.25、0.5、0.75、1、2、4、6、8、12、24 h 的VAS评分、PCA用量以及不良反应,根据VAS评分计算疼痛缓解度,24 h 进行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结果: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VAS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之间VAS评分相近(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吗啡用量相当(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优于安慰剂组(P<0.05).24 h 恶心呕吐率方面,奇曼丁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口服泰勒宁和奇曼丁能有效地缓解妇科腹腔镜病人手术后的中至重度疼痛,早期口服给药镇痛的方式安全、有效.与奇曼丁组相比,泰勒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张志永;贾乃光;黄文起;黄宇光;刘薇;冷金花;高雪松;杨扬;张亚军;刘春霞;曹雷;林世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rtensive rat,SHR)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氯沙坦对TGF-β1在肾小管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 以同龄雄性正常大鼠(Wistar Kyoto,WKY)和SHR为研究对象, 其中SHR大鼠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氯沙坦组.监测治疗前后大鼠尾动脉血压、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同WKY组比较, β2-MG在阳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氯沙坦组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尿素氮和血肌酐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GF-β1在WKY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在阳性对照组肾小管的表达显著, 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GF-β1在氯沙坦组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 血压亦显著降低.结论:TGF-β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显著增加,它可能是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氯沙坦具有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刘淑华;张黎军;刘昌慧;王绍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中药黄芪与绿豆对砒石染毒大鼠毒副作用的拮抗情况及其保护作用与金属硫蛋白(MT)的关系.方法:用黄芪、绿豆及阳性对照药物氯化镉(CdCl2)相比较, 运用镉饱和法及RT-PCR测定肝细胞MT的量及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观察其对砒石引起的肾脏、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测的的MT的量与其mRNA表达的量具有一致性,砒石、黄芪、绿豆均能诱导MT的合成,单纯砒石诱导MT的量很少,增加黄芪、绿豆后表达量明显增加,黄芪与绿豆共同作用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黄芪与绿豆对砒石染毒大鼠金属硫蛋白均有影响,对砒石毒性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黎东明;易震南;梁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左室肥厚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厄贝沙坦组口服150~300 mg·d-1厄贝沙坦,阿替洛尔组口服25~50 mg·d-1阿替洛尔,疗程为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分析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并分析2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后,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P<0.05),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0.01);阿替洛尔组治疗后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的变化,而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阿替洛尔组无明显变化,厄贝沙坦组比阿替洛尔组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治疗8个月后可使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作者:林泽鹏;张治伟;赵有生;秦迁;方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HISS(奇思)统计软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其操作直观方便,统计功能较强大.我们应用CHISS统计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时,通过18学时的现代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及6学时的CHISS上机后,对135名医学博士进行CHISS软件使用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CHISS能满足医学统计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CHISS软件满意率为 95.93%.
作者:童新元;夏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雌性SD大鼠4.5月龄和7.5月龄时骨代谢的变化.方法:4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2组,饲养至4.5月龄和7.5月龄时,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别测量胫骨上段(PTM)、腰椎(LV)及胫骨中段(Tx)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结果:与4.5月龄比较,7.5月龄大鼠PTM、LV、Tx的骨量无明显变化,但LV和Tx的骨形成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L.Pm)、矿化沉积率(MAR)及骨形成率BFR/TV、BFR/BV、BFR/BS均降低.结论:SD大鼠在4.5~7.5月龄时,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量变化不明显,但腰椎和胫骨中段的骨形成随月龄增加而降低.
作者:冯有辉;许碧连;何康;邹丽宜;刘钰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4株从临床分离产超广谱内β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其中整合子的存在, 对整合子的特性进行研究,探讨整合子基因盒表达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等15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PCR技术检测整合子基因, DNA测序研究整合子插入耐药基因盒情况.结果:这4株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其中1株存在整合子(扩增片段 2 000 bp 左右), 携有dhfrXII和aadA2基因.结论:4株菌中仅1株存在整合子结构, 尽管产ESBLs和AmpC酶基因未位于整合子的基因盒上,但整合子参与多重耐药的产生.
作者:陆思静;刘又宁;管希周;王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胃粘膜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阐明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浸水-束缚(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 30 min,MT 5、20 mg·kg-1组和应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MT 5、20 mg·kg-1 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应激 6 h 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变清况,对溃疡指数(UI)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胃粘膜内丙二醛(MDA)含量·NF-κB活化清况.结果:WIR应激 6 h 后, 与应激组比较,MT 5、20 mg@kg-1组大鼠胃粘膜病变明显减轻,UI显著降低(P<0.01),胃粘膜MDA水平和NF-κB活性也显著下降(P<0.01).MT 20 mg·kg-1组大鼠UI(P<0.05)和胃粘膜MDA水平(P<0.01)均显著低于MT 5 mg·kg-1组,但两组间胃粘膜NF-κB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MT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NF-κB过度活化有关.
作者:吴建胜;吴金明;王旦;黄庆科;陈向荣;黄智铭;林向飞;陈民新;韩清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nrhTNFα)对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或刀豆蛋白 A(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nrhTNFα低、中、高剂量(5×104,5×105,5×106 IU·kg-1) im,测血清中ALT、AST、LDH、IFN-α、IL-2和NO浓度变化,检查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个剂量的nrhTNFα im对正常小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无影响;低、中剂量nrhTNFα对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无影响,高剂量nrhTNFα加重肝损伤;3个剂量的nrhTNFα降低Con A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LDH和IFN-γ浓度增加,且nrhTNFα低剂量作用明显,能明显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结论:nrhTNFα低、中、高剂量im对正常小鼠无肝毒性;nrhTNFα低、中剂量im不影响CCl4诱导的肝损伤,高剂量则加重之;3个剂量的nrhTNFα im抑制Con A诱导的肝损伤,其作用机理与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IFN-γ产生有关.
作者:石传群;吴勇杰;高明堂;李文广;臧凯宏;李智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在β-受体激动情况下,研究多非替利衍生物CPU 228对电刺激触发心肌细胞的胞浆Ca2+浓度([Ca2+]i)变化及钙瞬变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游离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Fluo-3/AM负载,电刺激诱发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定量测定心室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100nmol·L-1激动β-受体,观察CPU 228 1 μmol·L-1对钙瞬变动力学参数、[Ca2+]i及钙负荷水平的影响.结果:CPU 228 1 μmol·L-1对大鼠心室肌细胞[Ca2+]i的影响不明显(P>0.05);ISO 100 nmol·L-1显著升高大鼠心室肌细胞[Ca2+]i和细胞内钙负荷水平,缩短钙瞬变时程,并且增加钙瞬变的消除速率.CPU 228 1 μmol·L-1显著抑制ISO的上述作用.结论:在β-受体激动情况下,CPU 228可以降低心肌细胞[Ca2+]i,使ISO改变的钙瞬变动力学参数恢复到正常水平.
作者:黄志江;林生;戴德哉;纳涛;吉民;赵小辰;孙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干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判断是否成功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纯化后可得到成分较为均一的骨髓基质细胞,其间存在有间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大黄素可增加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其中 10-6 mol·L-1浓度组作用 7 d 时效果明显.大黄素在 2.5×10-7~10-5 mol·L-1浓度范围内未能增加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骨钙素含量.结论:大黄素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骨形成过程的早期,对矿化期没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钰瑜;姚卫民;艾春媚;许碧连;邹丽宜;崔燎;吴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allylestrenol)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的治疗寻求佳方案.方法:435例原发性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185例,接受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主动免疫组152例,单纯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烯丙雌醇组98例,只接受烯丙雌醇治疗;另有96例继发性原因不明反复性流产患者,为继发URSA组,全部接受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 92.05%,主动免疫组为 71.43%,烯丙雌醇组为 31.51%,继发URSA组为 86.76%(P<0.01).联合治疗对原发和继发URSA的疗效相近(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主动免疫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原因不明反复自发性流产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岚;郑燕銮;张新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54例:200 mg马来酸曲美布汀,po, tid, 配合门诊森田心理疗法,治疗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对照组54例:仅用 200 mg 马来酸曲美布汀,po, ti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04%与 72.22%,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马来酸曲美布汀组6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军;徐巧玲;陈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型抗氧化剂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PZ51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高血压发展的慢性过程中冠状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8周龄SHRsp随机分为PZ51组和对照组,灌胃治疗6周.测量心脏重量比值、心脏结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心肌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冠状动脉eNOS蛋白表达.结果:PZ51组较对照组心肌组织匀浆NO浓度显著升高(1.18±0.25 vs 0.72±0.18 μmol*mg-1 prot,P<0.05)、冠状动脉内皮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7.45±2.10 vs 2.77±2.07,P<0.05).结论:PZ51治疗6周显著增加了SHRsp冠状动脉eNOS蛋白表达及心肌组织NO的水平.
作者:隋辉;王文;王佩合;李悦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