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轶;李运曼
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aecilomyces tenuipes,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模型上,采用糖水消耗量法观测动物的奖赏反应;以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血清CORT及血浆ACTH含量;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结果:BCPT 40、80 mg·kg-1可不同程度增加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改善模型大鼠的奖赏反应,并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CORT、血浆ACTH含量;下调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BCPT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亢进有关.
作者:郑丽芳;阚红卫;尹艳艳;张胜权;陈兵;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知母宁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小动脉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了解其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组、知母宁组.采用图像分析、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酶动力学等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肺组织NO含量、NOS活性、肺细小动脉iNOS、cNOS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低O2高CO2组mPAP、RV/(LV+S)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3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血、肺组织匀浆NO含量低O2高CO2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知母宁组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3)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知母宁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血浆iNOS活性无明显差异,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略高于低O2高CO2组(P<0.05);(4)低O2高CO2组肺细小动脉iNOS及其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NOS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知母宁组大鼠肺细小动脉iNOS、cNOS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5)光、电镜下低O2高CO2组肺血管结构重建,知母宁组肺血管结构重建明显减轻.结论:知母宁能促进低O2高CO2大鼠肺小动脉iNOS及cNOS基因表达,上调NO/NOS体系,使NO合成增多可能为其抑制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晓颖;王良兴;李明;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BCEF0083)对实验性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及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G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海马GR mRNA表达.结果:BCEF0083可降低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上调海马GR mRNA表达.结论:BCEF0083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及上调海马GR mRNA表达有关.
作者:阚红卫;程燕;周兰兰;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I、III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结果:II组mGluRs激动剂(2S,2'R,3'R)-2-(2',3'-dicarboxycyclopropyl) glycine (DCG-IV)和III组mGluRs激动剂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 (L-AP4) 100 μmol·L-1可以逆转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Glu的作用,而II组mGluRs拮抗剂(RS)-1-Amino-5-phosphonoinan-1-carboxylic acid (APICA)和III组mGluRs拮抗剂 (RS)-α-methylserine-O-phosphate (MSOP)可以完全阻断其激动剂的逆转作用.结论:激活C6胶质瘤细胞上的II、III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谷氨酸转运体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
作者:王芳;姚红红;胡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管壁c-Jun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组、低O2高CO2+姜黄素组(简称姜黄组).采用图像分析、免疫组化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压力、血管显微结构及肺动脉管壁原癌基因c-Jun和c-Fos表达影响.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姜黄素组mPAP较低O2高CO2组明显降低(P<0.01),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光镜下姜黄素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管腔狭窄程度均明显轻于低O2高CO2组.电镜下姜黄素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较轻,胶原少见;外膜胶原纤维较低O2高CO2大鼠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法发现肺细小动脉c-Jun和c-Fos平均吸光度值低O2高CO2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明显低于低O2高CO2组(P<0.01);原位杂交法显示肺细小动脉管壁c-Jun mRNA平均吸光度值姜黄素组显著低于低O2高CO2 组(P<0.01).结论:姜黄素有抑制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和改善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下调c-Fos、c-Jun及其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林全;王良兴;周向锋;黄晓颖;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正常小鼠肠道推进的影响,并分别以新斯的明、胃复安或利血平制作了小鼠胃肠道运动亢进的模型,观察了吴茱萸次碱的拮抗作用;豚鼠离体肠管在乙酰胆碱或组胺的刺激下发生收缩,在此基础上,了解吴茱萸次碱的抑制作用.结果:吴茱萸次碱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运动亢进,但对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对甲氧氯普胺和利血平所致的胃排空亢进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有效地对抗了乙酰胆碱或组胺对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作用.结论:吴茱萸次碱能抑制小鼠胃肠运动功能, 可能与其对抗胆碱能神经对胃肠道运动的支配有关.
作者:王晓虎;吴巍巍;刘保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方法:2,4-二硝基氯苯(DNCB)/乙醇灌肠制作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木樨草素(1、10、50 mg·kg-1),考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损伤,以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等的影响.结果:DNCB诱发结肠炎后,小鼠出现腹泻、充血、溃疡、肠壁增厚等变化.灌肠给予木樨草素后,对小鼠的腹泻、组织损伤等有显著改善,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和PGE2的含量.结论:木樨草素抑制炎性浸润、渗出和组织增生,减轻结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对实验性动物急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祝成;刘保林;吴巍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经典的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等耐药机制已基本明确.因此,进一步了解非经典的耐药途径对于完善多药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系统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介导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以及谷胱甘肽类似物结构与转运活性的关系.
作者:蒋轶;李运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 s),Fen(15 s),Pro(30 s)和罗库溴铵 0.6 mg·kg-1.Pro注入后3 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 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Mid、Fen和Pro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Fen 0.0025 mg·kg-1、Pro 0.8 mg·kg-1.
作者:徐晖;金孝岠;郭锡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 30 min 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3 mg·kg-1,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 2 h 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以及吡格列酮 0.3 mg·kg-1(n=6)、1 mg·kg-1(n=7)和3 mg·kg-1(n=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sis,nec)与缺血区面积(area at risk,aar)之比减少28%(P<0.01),nec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lv)之比减少32%(P<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dp/dtmax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 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γ蛋白质和mRNA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MMP-2表达实现的.
作者:曹泽玲;叶平;龙超良;陈凯;李小卫;汪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大鼠实验性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DHEA大、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右膝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建立OA模型.然后DHEA大、小剂量组两组右膝分别关节腔注射50 μmol·L-1 和100 μmol·L-1的DHEA溶液150 μl,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两组右膝均注入生理盐水150 μl,每周2次,注射5周.6周后处死大鼠,大体形态学、组织学、生化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关节软骨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见DHEA大、小剂量组两组软骨损害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DHEA大、小剂量组Mankin's评分、关节腔冲洗液一氧化氮含量、滑膜丙二醛含量及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DHEA大剂量组上述指标均较DHEA小剂量组显著降低.且两组关节腔冲洗液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DHEA大剂量组上述指标升高均较DHEA小剂量组更明显.结论:DHEA对OA软骨有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保护机制可能是抑制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减少一氧化氮释放和增强抗氧化作用.
作者:黄义星;陈廖斌;汪晖;易先宏;汪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大鼠心肌纤维化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每组10只.Iso组经皮下注射Iso后,对两组行组织学观察,心功能、胶原容积分数(CVF)、胶原蛋白含量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一氧化氮(NO)浓度的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Iso组心肌细胞间有大量胶原增生,心功能有所降低,CVF、胶原蛋白含量和AngII 含量增加,NO含量降低,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心室收缩压(LVSP)未见明显改变.结论:Iso能促进大鼠心肌纤维化和相关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玲;王洪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2,2-三氯)-乙基-1-醇烟酸酯(NMF),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海人藻酸(KA)所致的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方法,解剖分离15 d胚胎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接种于96孔板,48 h后加药并培养72 h,以MTT 法观察NMF对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将接种于24孔板的细胞预先给予NMF,d 3时加或不加KA处理后,以台盼蓝染色鉴别并计数死、活细胞,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结果: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活性,其中NMF 1、0.1、10 nmol·L-1促进神经元活性增殖率分别高达 34.7%、37.4%、36.7%.NMF明显促进正常胎鼠皮层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10、1 nmol·L-1 NMF对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提高 39.3%、73.5%.NMF能显著对抗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与KA损伤组相比,NMF 0.1、10、1 nmol·L-1对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保护率分别为 77.30%、80.10%、84.15%.结论: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活性、提高正常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并能有效地保护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提示NMF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AD的药物.
作者:吴玉梅;熊晓云;靳蓉;孙敬民;杨林;罗晓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克隆胶质细胞M2、M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比较胶质细胞M2、 M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序列与神经元细胞M2、M4受体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序列间的差异.方法:根据神经元细胞M2、M4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M2、M4受体基因序列全长的特异性探针,采用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2、M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通过RT-PCR方法扩增胶质细胞M2、M4受体亚型基因序列,与神经元细胞M2、M4受体比较,M2受体差异碱基17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8个;M4受体差异碱基3个,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有2个.结论:胶质细胞M2、 M4受体与神经细胞M2、M4受体亚型在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具有明显差异.
作者:张晓娟;汪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国产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立哌唑组40例,给予阿立哌唑10~20 mg·d-1,po,qd;氯氮平组40例,给予氯氮平300~500 mg·d-1,po,Bid.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观察8周.结果:阿立哌唑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为 50.4%,有效率为 87.5%;氯氮平PANSS总分减分率为 49.4%,有效率为 85.0%.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阿立哌唑对阴性症状起效较早.阿立哌唑组常见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EPS)(17.5%)、头痛(12.5%)、恶心呕吐(10%),但与氯氮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程度较轻,无血象及糖代谢异常;与氯氮平组较多的过度镇静(37.5%)、流延(45%)、便秘(25%)、体重增加(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朱培俊;陈志恩;张静;朱培林;占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瑞香狼毒抗肿瘤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区间.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对狼毒进行回流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溶剂提取物分别处理Eca-109、K562、HepG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法,比较各溶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剂量依赖性,石油醚提取物大抑制率分别为78%(Eca-109)、93%(K562)、95%(HepG2),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抑制率分别为53%(Eca-109)、91%(K562)、87%(HepG2);而丙酮和乙醇提取部位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则显示出很弱的抑制作用;在各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强.结论:石油醚提取成分是瑞香狼毒中体外抗肿瘤活性强的部位.
作者:罗慧英;王爱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海狗油对化学毒物所致小鼠、大鼠急性肝损伤及对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6组(n=10):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海狗油低、中、高剂量组.化学毒物乙硫氨酸或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实验:小鼠和大鼠各组分别灌胃(ig)给供试药9 d或7 d;d 7 ig DL-乙硫氨酸,实验结束时测定肝脂;d 6 ip四氯化碳,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组织学检查.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实验:于实验d 1一次性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并长期喂食高脂饲料造成脂肪肝模型大鼠,同时各组分别ig供试药,每天1次,连续10周后,称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血脂、肝脂、脂质过氧化指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对乙硫氨酸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和大鼠ig给予海狗油(小鼠 7.2 g·kg-1,大鼠 4.8 g·kg-1)后,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TG)分别降低23%和16%(P<0.01);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大鼠,海狗油 4.8 mg·kg-1组使ALT降低24%(P<0.01)、AST降低16%(P<0.01).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与模型组比较,海狗油 4.8 mg·kg-1组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肝重量及肝细胞内TG、TC、FFA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内脂变程度减轻,脂滴减少.结论:海狗油对化学毒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湛军;乐嘉静;徐康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启动子片段的活性以及阿司匹林(aspirin)对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阿司匹林在前列腺癌的防治方面的机制.方法:DU145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对DU145的毒性.构建含人MMP-9基因5侧翼序列-1.28、-0.67、0.54、0.52 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Lipofetamine 2 000转染试剂瞬时转染DU145细胞,CAT-ELISA测定各重组体的CAT值,及在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和/或阿司匹林作用下各重组体的CAT值.结果:低浓度的阿司匹林(≤1 mmol·L-1)对DU145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别.在无乙酸肉豆蔻佛波酯刺激的作用下,pCAT 1.28 和pCAT 0.65 的CAT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倍和 1.6 倍,而在乙酸肉豆蔻佛波酯的刺激下,pCAT 1.28、pCAT 0.65 和pCAT 0.54 的CAT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 2.5、2.2 和 1.3 倍.阿司匹林对pCAT 1.28、pCAT 0.65 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乙酸肉豆蔻佛波酯所抵消.结论:MMP9启动子的活性区域主要集中于-1285~-523之间的区域;阿司匹林可以在转录水平上下调MMP-9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齐永;高江平;李琦;洪宝发;伍志强;赵亚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白血病患者体内依托泊苷(VP16)浓度与CYP3A酶活性(C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20例白血病患者血浆中VP16浓度及尿液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血病患者体内VP16浓度与CA无相关性,而与CA的常用对数(lgCA)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69.结论:通过测定CA制定VP16给药方案是可行的.
作者:张顺国;张健;陈敏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异同点.方法: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分别孵育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10 h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方法测定M受体5个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M1~M5受体mRNA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均有表达,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孵育后表达量均增加,但二者之间无差异.结论: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对M受体5个亚型的基因表达均发生了相同的影响,两者对M受体可能的作用尚不能解释其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作者:陈凯;汪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