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朱明清

关键词:MSCT, 诊断, 关节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关节骨折患者(87处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X光平片技术和MSCT技术诊断其关节骨折.然后比较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结果:经诊断,这些患者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使用X光平片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高.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腰椎后入路手术的30例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其JOA的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这30例患者JOA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均未出现术后感染、钉棒断裂或松动、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用腰椎后入路手术对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骏;李强;李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10例患者分成微创引流组(55例)和开颅手术组(55例).为开颅手术组患者使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引流组患者使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费用、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费用更少,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费用,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友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脾切除术的286例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其中的258例未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未发热组,将其中的28例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非感染性发热组.然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门静脉的内径、脾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大小和厚度、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情况,总结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我们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后得知,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与其门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厚度、脾脏的大小、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PVT等因素有关,与其性别、年龄、脾静脉的内径等因素无关.其中,术后发生PVT是导致该病患者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加强对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以降低其术后PVT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其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提高实施脾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庄曙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期间,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检查进行监测,为常规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常规磁共振扫描检查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其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查出其脑缺血病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郭俊华;陆小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组患儿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封堵组患儿应用经胸微创封堵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微创封堵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96.3%(26/27),常规手术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100.0%(27/27).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手术组患儿相比,微创封堵组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很好,能够降低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对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CHB组(n=30)及HBV相关性肝硬化组(n=30),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人纳入正常组.对各组受试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浆IL-17等指标的检测,然后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CHB组患者相比,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血浆IL-17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受试者相比,CH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血浆IL-17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相比,CHB组患者ALT的水平、HBV DNA的载量较高,其TBIL的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的水平、TBIL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IL-17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CHB及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程度的加重,其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频率可显著增高.Th17细胞诱导的IL-17分泌增多可能是导致肝损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利霞;张中平;许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发生胎膜早破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在这两组产妇的围产期内,对参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分娩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3.3%(22/30),其阴道助产率为3.3%(1/30),其剖宫产率为23.4%(7/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30).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6.7%(14/30),其阴道助产率为43.3%(13/30),其剖宫产率为10.0%(3/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8/30).与参照组产妇相比,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其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汪绍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4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例)和胸腔镜组(28例)).对常规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胸腔镜组患者使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CRP、IL-6、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1)胸腔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常规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胸腔镜组患者CRP、IL-6、TNF-α及其IL-1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CRP、IL-6、TNF-α和IL-10的水平.

    作者:殷亚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治愈的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对颈椎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促使其更快地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76例鼾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76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有87例患儿,新型治疗组有89例患儿.为常规治疗组患儿使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联合扁桃体摘除术进行治疗,为新型治疗组患儿使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扁桃体摘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经过治疗,新型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儿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治疗的时间,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乃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60例),采用鼻胃管置管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俊;姚斌;徐晓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由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系统的护理服务已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机构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提供的服务范围较小、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在现阶段,社区医疗机构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文献及我院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在对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社区医疗机构在提高对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相关措施.

    作者:佟钰;陈为;金连海;徐艳艳;李秋梅;李香莲;秦迎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后,为这些患者均使用FOLFOX方案进行化疗.即在进行化疗的第1天,为患者使用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进行化疗.在进行化疗的第2天,为患者使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每2周重复1次化疗.化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化疗的效果.结果:进行化疗后,这80例患者进行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3.75%.在进行化疗期间,这些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症、感觉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能耐受.结论: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5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应用盐酸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其病情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安全性较高,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留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集中式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集中式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24名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自2013年5月起,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在2013年5月之前,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常规管理.在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前后,分别抽取215个医疗物品,比较对其进行回收、洗涤、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合格率.结果:调查的结果显示,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物品进行回收、洗涤、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洪丽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

    目的:探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通过对这484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联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生腹泻的情况及其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的原因.结果:1)这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在这484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97例患儿发生了腹泻,其腹泻的发生率为20.04%.3)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与其年龄、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和联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关,患儿的年龄越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越长,使用的种类越多,其发生腹泻的几率就越高.4)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明显高于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抱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这97例腹泻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其腹泻的症状均完全消失,其治疗腹泻所用的时间为2~10天,平均时间为(7.31±2.25)天.结论: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并在用药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以降低其腹泻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腹泻的患儿,应及早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40例)和普通组(40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期间,对普通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抑郁症状的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焦虑症状的平均评分为(32.83±1.77)分,其抑郁症状的平均评分为(43.61±2.34)分,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0%.普通组患者焦虑症状的平均评分为(58.87±2.34)分,其抑郁症状的平均评分为(43.61±2.34)分,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72.5%.与普通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和焦虑症状的评分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缓解其焦虑的症状和抑郁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远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114例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对114例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的结果.方法:对2011年~2015年期间在我院进行白带检验的659例女性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白带检验的结果及其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结果:2015年我院收治的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31岁~40岁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大于41岁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检出白细胞(+++)的情况明显多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检出上皮细胞(+++)的情况明显多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过氧化氢的阳性率、白细胞酯酶的阳性率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唾液酸苷酶的阳性率高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1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易发生滴虫性阴道炎的年龄为31岁~40岁,患者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年龄为41岁之后.在对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时,可通过观察其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状况诊断其病情,但检验人员在进行此项检查的过程中仍需认真、细心地找寻病原体,以免使阴道炎患者发生漏检和误诊.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脑心通组(20例).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利尿、强心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对脑心通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脑心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且用药较为安全.

    作者:裴建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FES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升其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康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