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 主办单位: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095-7629
  • 国内刊号:22-1407/R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92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2016年22期文献
  • 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28例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全髋关节置换组的13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而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徐信龙;殷建华;张胜林;高晨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1例)与药物治疗组(31例),为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对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较短,住院的费用较高,经治疗其HCG的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为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优的效果,促使患者更快地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彩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09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0例小儿疝气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儿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B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的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这些患儿出院后,对其均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进行治疗后,A组患儿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均好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

    作者:王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实施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为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应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大脑后动脉梗死、脑积水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恢复的良好率较高,其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应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残疾率及死亡率.

    作者:吴小健;周仲明;秦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FES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升其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康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前为其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研究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前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为对照组50例患者在术前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为观察组50例患者在术前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若无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无需在术前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倪明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3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在治疗A组中有27例患者,为其使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进行治疗.在治疗B组中有26例患者,为其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治疗A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及腺体的切除量均好于治疗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RUV、Qmax的水平均好于进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确切.

    作者:许文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数量及术中的失血量较少,术后住院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相比,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较优,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在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

    作者:张昌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心房纤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为对比组患者实施二尖瓣手术,为联合组患者在实施二尖瓣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总输血量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联合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动脉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但联合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用二尖瓣手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顾鸣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变与其谷丙转氨酶、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变与其谷丙转氨酶、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然后根据其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将其分成轻中度脂肪肝组(n=38)和重度脂肪肝组(n=22).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ALT(谷丙转氨酶)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FBG的水平、TG的水平、TC的水平、ALT的水平、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和ALT水平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与轻中度脂肪肝组患者相比,重度脂肪肝组患者FBG的水平、TG的水平、TC的水平、ALT的水平、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和ALT水平异常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肝脏病变的程度与其FBG的水平、TG的水平、TC的水平、ALT的水平、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和ALT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作者:顾正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6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65例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冲击组(32例)和每日组(33例).然后,根据患者iPTH(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将冲击组分为冲击A组(300 pg/ml≤iPTH≤600 pg/ml)和冲击B组(600 pg/ml0.05).结论: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其iPTH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谢凤燕;唐卫刚;崔慧芳;卢景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采用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方法为早孕患者终止妊娠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方法为早孕患者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采用药物流产的方法为A组患者终止妊娠,采用人工流产的方法为B组患者终止妊娠,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腹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阴道持续出血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A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B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流产的方法为早孕患者终止妊娠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患者阴道持续出血的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短,但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作者:朱晓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组患儿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封堵组患儿应用经胸微创封堵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微创封堵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96.3%(26/27),常规手术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100.0%(27/27).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手术组患儿相比,微创封堵组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很好,能够降低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不同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的5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中间入路组(25例)和外侧入路组(25例),对中间入路组患者使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进行治疗,对外侧入路组患者使用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外侧入路组患者相比,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切口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外侧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相比,用中间入路的单侧甲状腺叶全切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的用时,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其切口较小.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为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施行常规的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不为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接受手术前后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第2个月经周期、第6个月经周期和第12个月经周期其FSH的水平均较低,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第6个月经周期其LH的水平较低,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第6个月经周期和第12个月经周期其E2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的时间,能有效地保护其卵巢的储备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强萍;杨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4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例)和胸腔镜组(28例)).对常规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胸腔镜组患者使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CRP、IL-6、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1)胸腔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常规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胸腔镜组患者CRP、IL-6、TNF-α及其IL-1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CRP、IL-6、TNF-α和IL-10的水平.

    作者:殷亚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二地鳖甲煎与盐酸达泊西汀治疗阴虚火旺型早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联用二地鳖甲煎与盐酸达泊西汀治疗阴虚火旺型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阴虚火旺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联用二地鳖甲煎与盐酸达泊西汀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盐酸达泊西汀进行治疗,在用药12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二地鳖甲煎与盐酸达泊西汀治疗阴虚火旺型早泄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蔡国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欣母沛对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欣母沛对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征象的5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5例产妇分为常规组和欣母沛组,其中常规组有27例产妇,欣母沛组有28例产妇.为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欣母沛组产妇加用欣母沛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和24h的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止血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欣母沛组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的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欣母沛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欣母沛组产妇止血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欣母沛对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其阴道的出血量,降低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曹东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将这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这3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或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后,均被确诊为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使用TCD对两组研究对象双侧的MAC(大脑中动脉)、PAC(大脑后动脉)和ACA(大脑前动脉)的PSV(收缩期峰值流速)和PI(血管搏动指数)进行检查.然后,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颈内动脉的血流参数及其超声图像的特点.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内动脉的血流参数与健康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且其患侧MCA、ACA的超声图像表现为波浪形圆钝血流频谱改变.结论:用TCD诊断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效果显著,可准确检测出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为临床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武娟;张明耿;谢小晓;宋施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96例患儿分成实验组(n=48)和参照组(n=48).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益生菌和抗生素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参照组患儿应用持续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应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总胆红素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和总胆红素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参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总胆红素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柯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60例),采用鼻胃管置管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置管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唐俊;姚斌;徐晓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2、PaCO2及肺动脉压的水平均明显好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

    作者:庄明召;韩秀青;翁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10例患者分成微创引流组(55例)和开颅手术组(55例).为开颅手术组患者使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引流组患者使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费用、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费用更少,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的费用,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友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和联用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用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估量表(NDS)的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的评分.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NDS及ADL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NDS及ADL的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联用组患者NDS及ADL的评分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国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小梁切除术对持续眼压过高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小梁切除术对持续眼压过高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38例(42眼)持续眼压过高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前房深度、矫正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这些患者的眼压、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其治疗前的眼压、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8%.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对持续眼压过高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其眼压,提高其矫正视力,增加其前房深度,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石亭亭;陈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3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30例).对开腹手术组患者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时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76例鼾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76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型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有87例患儿,新型治疗组有89例患儿.为常规治疗组患儿使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联合扁桃体摘除术进行治疗,为新型治疗组患儿使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扁桃体摘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经过治疗,新型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扁桃体摘除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儿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治疗的时间,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乃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对这66例患者均进行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然后观察其一次性置入喉罩的成功率、麻醉效果持续的时间、手术的用时、拔除喉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术中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拔除喉罩所用的时间、恢复清醒所用的时间及其恢复自主呼吸所用的时间.结果:1)在这66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一次性置入喉罩成功,其一次性置入喉罩的成功率为97%.这66例患者麻醉效果持续的平均时间为(44.5±10.4)min,手术的平均用时为(40.3±12.6)min.在拔除喉罩时,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喉部疼痛,有2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4/64).2)在喉罩置入前1min、置入时及拔除后1min,这66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无明显的变化,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这66例患者拔出喉罩所用的平均时间、恢复清醒所用的平均时间及其恢复自主呼吸所用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0±1.4)min、(7.7±5.1)min和(27.4±6.8)min.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单、麻醉的效果好、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小及安全性高等优势.

    作者:郎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方面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6例患者均进行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和HPV DNA分型检测,然后对她们进行阴道镜检查、T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综合性检查,并将她们进行综合性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所有检查结束后,对比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和HPV DNA分型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敏感度.结果:与用HPV DNA分型检测相比,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敏感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很好.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乔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ACL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KT-1000两侧差值、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腘绳肌胫骨止点-股骨端Rigidfix十字交叉固定重建ACL术治疗ACL断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手术的费用较少.

    作者:卢秋野;李文远;董鹏;孙军;王玉博;刘博;刘冰;杨树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双额叶脑挫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为单侧手术组的18例患者使用单侧额颞瓣开颅术和大脑镰切开术进行治疗,为双侧手术组的18例患者使用双侧额颞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输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单侧手术组患者术中的输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好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的结果显示,单侧手术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单侧手术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双侧额颞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相比较,用单侧额颞瓣开颅术和大脑镰切开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夏智源;车彦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期间,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检查进行监测,为常规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常规磁共振扫描检查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其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查出其脑缺血病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郭俊华;陆小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40例)和普通组(40例).在这两组患者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期间,对普通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抑郁症状的评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焦虑症状的平均评分为(32.83±1.77)分,其抑郁症状的平均评分为(43.61±2.34)分,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0%.普通组患者焦虑症状的平均评分为(58.87±2.34)分,其抑郁症状的平均评分为(43.61±2.34)分,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72.5%.与普通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和焦虑症状的评分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缓解其焦虑的症状和抑郁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远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100例)和综合组(100例).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HAMA的评分、对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PaO2和PaCO2的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HAMD的评分和HAMA的评分更低,其PaO2的水平更高,其PaCO2的水平更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发生胎膜早破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在这两组产妇的围产期内,对参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分娩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3.3%(22/30),其阴道助产率为3.3%(1/30),其剖宫产率为23.4%(7/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30).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6.7%(14/30),其阴道助产率为43.3%(13/30),其剖宫产率为10.0%(3/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8/30).与参照组产妇相比,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其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汪绍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86例患者分成全程护理组(43例)和常规护理组(43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全程护理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血红蛋白的水平、血清总蛋白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球蛋白的水平和吞咽功能的改善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全程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的优良率、血红蛋白的水平、血清总蛋白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球蛋白的水平、吞咽功能的改善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血红蛋白的水平、血清总蛋白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球蛋白的水平.

    作者:肖秀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集中式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集中式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24名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自2013年5月起,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在2013年5月之前,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常规管理.在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前后,分别抽取215个医疗物品,比较对其进行回收、洗涤、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合格率.结果:调查的结果显示,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物品进行回收、洗涤、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进行集中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洪丽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合并肺部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合并肺部感染的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4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慢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4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个性化护理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及其生活质量SF-36的总评分.结果:经过治护,个性化护理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生活质量SF-36的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肺部感染的慢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三步排痰法对预防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用三步排痰法对预防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为其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排痰.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为其使用三步排痰法进行排痰.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痰液的粘稠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结果:在接受护理的第2d、第4d及第6d,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痰液的粘稠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三步排痰法为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进行排痰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地减少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其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

    作者:王丹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由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系统的护理服务已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机构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提供的服务范围较小、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在现阶段,社区医疗机构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文献及我院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在对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社区医疗机构在提高对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相关措施.

    作者:佟钰;陈为;金连海;徐艳艳;李秋梅;李香莲;秦迎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对其分娩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对其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分娩的62例产妇分为干预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产前健康宣教,然后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发生分娩并发症的情况及总产程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高,其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3,P=0.000).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其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其自然分娩率,缩短其产程,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20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20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100例)和综合组(100例).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患儿相比,综合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许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面部并发症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和有针对性组(28例).在手术前和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有针对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有针对性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6%,常规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6.43%,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择期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择期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在我院择期进行剖宫产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为常规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舒适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舒适组产妇的VAS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能减轻其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庆贤;吴兰君;刘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60名孕产妇与在我院产科工作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参照组,将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研究组.我院对两组孕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自2016年3月起,我院在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安全管理,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与参照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应用到产科的护理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对ICU的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对ICU的患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预防压疮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伤口造口小组进行预防压疮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治愈率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更低,其压疮的治愈率更高,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对其进行预防压疮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压疮,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0例)和综合组(2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排石所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其术后腰腹部的疼痛程度.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尿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排石所用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腰腹部的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其排石所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减轻其术后腰腹部的疼痛程度.

    作者:田小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治愈的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对颈椎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促使其更快地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某医院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某医院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现状.方法:将2013-2015年某医院药品库房出库记录中包含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这些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种类、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费用和年用药费用.结果:2013-2015年度,某医院所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种类数、累计DDD数及年用药费用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在2013-2015年度某医院使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中,DDDs排序在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骨康胶囊、迈之灵片、大黄蟅虫胶囊、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里片;日均用药费用排在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结论:近年来某医院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率逐渐增高,患者使用此类药物的费用也逐渐增多.骨康胶囊、迈之灵片、大黄蟅虫胶囊、活血止痛胶囊、接骨七里片是某医院使用率高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如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疏血通注射液等)进行治疗时所需的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临床医师和药师对上述情况应予以关注.

    作者:朱定全;陈立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

    目的:探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通过对这484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联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生腹泻的情况及其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发生腹泻的原因.结果:1)这4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在这484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97例患儿发生了腹泻,其腹泻的发生率为20.04%.3)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与其年龄、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使用时间和联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关,患儿的年龄越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越长,使用的种类越多,其发生腹泻的几率就越高.4)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发生腹泻的几率明显高于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抱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这97例腹泻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其腹泻的症状均完全消失,其治疗腹泻所用的时间为2~10天,平均时间为(7.31±2.25)天.结论: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并在用药的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以降低其腹泻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腹泻的患儿,应及早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阿帕替尼对进行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阿帕替尼对进行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二线化疗.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将使用阿帕替尼进行靶向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靶向治疗组,将进行佳支持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佳支持治疗组.在进行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治疗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佳支持治疗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排蛋白尿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多于佳支持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帕替尼对进行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确切.

    作者:薛丹;崔灵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加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者加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的时间、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淀粉酶水平改善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腹痛缓解的时间、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淀粉酶水平改善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且安全性高.

    作者:邵玉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为西药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补阳还五汤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作者:邢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在不同时间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并对比在不同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3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137例患者分成睡前服药组(35例)、早饭前服药组(34例)、晚饭后1h服药组(34例)和晚饭后30min服药组(34例).这四组患者分别在不同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其中,睡前服药组患者在每晚22:00服药,早饭前服药组患者在早饭前30分钟服药,晚饭后1h服药组患者、晚饭后30min服药组患者按照其指明的时间服药.治疗结束后,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晚饭后1h服药组患者和晚饭后30min服药组患者相比,早饭前服药组患者和睡前服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饭前服药组患者相比,睡前服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相比,睡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更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敏;吴延昊;胡小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0例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75例患儿.为阿奇霉素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联合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作者:田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4例患者分为沙丁胺醇组和布地奈德组,每组各有6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沙丁胺醇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布地奈德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布地奈德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患者的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峰值流速)值、FEVI(用力呼气容积)值和FVC(用力后续肺活量)值均明显优于沙丁胺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

    作者:李宇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和替莫唑胺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和替莫唑胺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研究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替莫唑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为两组患者均使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替莫唑胺治疗组患者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替莫唑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病情的复发情况、术后3年的生存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三维适形放射疗法和替莫唑胺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何文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结束后,为这些患者均使用FOLFOX方案进行化疗.即在进行化疗的第1天,为患者使用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进行化疗.在进行化疗的第2天,为患者使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每2周重复1次化疗.化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化疗的效果.结果:进行化疗后,这80例患者进行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3.75%.在进行化疗期间,这些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症、感觉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对这些不良反应能耐受.结论:用FOLFOX方案对进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化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肿瘤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门诊西药房收到的3308张涉及到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判定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分析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结果:在这些处方中,有369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型有非适应症用药、药物的用法或用量不合理、用药途径错误、与其他药物有配伍禁忌及重复给药.在用药不合理的处方中,涉及到头孢类药物的处方多.结论:我院(肿瘤医院)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药剂科的工作人员若坚持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和不定期抽查,并及时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反馈给医师,可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作者:钱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儿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双药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为地塞米松组患儿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为双药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双药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时间.

    作者:韩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50)、乙组(n=50)和丙组(n=50).我院为甲组患者使用美常安进行治疗,为乙组患者使用乳果糖进行治疗,为丙组患者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丙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1299).结论: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肾脏肿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将其中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余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对肾脏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检查结束后,与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均高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对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

    目的:分析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实验组31例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为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常规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林;朱俊锋;马悦;胡忠利;张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时接受会阴侧切术的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产妇分为常规组(50例)和集束化组(50例).在分娩结束后,对常规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集束化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的出血量、疼痛程度和愈合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产妇相比,集束化组产妇会阴切口的出血量更少、疼痛程度更轻、愈合效果更佳,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少其会阴切口的出血量,减轻其切口的疼痛程度,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川峡;黄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分析

    目的:膀胱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副神经节肿瘤,对其进行诊断的难度较大.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此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薛志新;孙慧元;陈烨;石钧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脾切除术的286例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其中的258例未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未发热组,将其中的28例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非感染性发热组.然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门静脉的内径、脾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大小和厚度、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情况,总结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我们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后得知,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与其门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厚度、脾脏的大小、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PVT等因素有关,与其性别、年龄、脾静脉的内径等因素无关.其中,术后发生PVT是导致该病患者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加强对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以降低其术后PVT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其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提高实施脾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庄曙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不同的西医疗法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用不同的西医疗法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4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25例)、药物治疗组(25例)、介入对照组(24例)、介入治疗组(24例)、药物+介入对照组(24例)和药物+介入治疗组(24例).我院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对药物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介入疗法对介入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介入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和介入疗法对药物+介入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药物+介入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六组患者EF(左心室射血分数)、F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SV(每搏输出量)、hs-CRP(C反应蛋白)的水平、BNP(脑钠肽)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2个月后,药物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介入对照组患者,药物+介入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药物+介入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和(或)介入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左玉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5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应用盐酸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其病情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安全性较高,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留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意愿将这76例孕产妇分为阴道试产组(n=38例)与剖宫产组(n=38例),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试产与剖宫产手术.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的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的窒息率、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在38例阴道试产组孕产妇中,有31例孕产妇成功地顺产,其顺产率为81.57%,有8例孕产妇中转剖宫产,其中转剖宫产率为21.05%,其产后未发生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本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为(135.6±18.7)ml,平均住院的时间为(2.7±1.9)d.在38例剖宫产组孕产妇中,有2例孕产妇发生了产褥感染,有1例孕产妇发生了子宫内膜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本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为(264.2±22.8)ml,平均住院的时间为(3.9±2.1)d.阴道试产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的时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的孕产妇,在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阴道试产可以降低其剖宫产率,减少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沈祥丽;柳怡;张勇武;付稼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对CHB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CHB组(n=30)及HBV相关性肝硬化组(n=30),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人纳入正常组.对各组受试者进行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浆IL-17等指标的检测,然后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与CHB组患者相比,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血浆IL-17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受试者相比,CH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血浆IL-17的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相关性肝硬化组患者相比,CHB组患者ALT的水平、HBV DNA的载量较高,其TBIL的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的水平、TBIL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IL-17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CHB及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程度的加重,其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频率可显著增高.Th17细胞诱导的IL-17分泌增多可能是导致肝损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利霞;张中平;许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联用三维适形放疗与XELOX化疗方案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联用三维适形放疗与XELOX化疗方案对进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复发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联用三维适形放疗与XEL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其治疗结束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87.5%、62.5%、25.0%,其平均生存时间为(29.12±5.68)个月.结论:联用三维适形放疗与XELOX化疗方案对进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崔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与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设为未出血组,将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设为出血组.我们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然后总结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知,严重腹水、Child-Pugh分级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②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严重腹水与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如PT>16s、严重腹水等.因此,临床上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规避和消除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芮菊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切口保护套及配套密闭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及配套密闭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以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36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6例患者均使用切口保护套及配套密闭装置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这36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患者中途转为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这些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平均为5cm,其手术切口下视野的暴露良好.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40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00ml.术后,这36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均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这些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8d.进行术后随访的结果为,在这36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出现癌细胞经手术切口转移种植的现象.结论:切口保护套及配套密闭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保护患者的手术切口,促进其手术切口的愈合,缩短其治疗的时间.

    作者:王珂;许炳华;徐建敏;鲍传庆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93例)和观察组(193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持续使用止痛药物的时间及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薛敏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腰椎后入路手术的30例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其JOA的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这30例患者JOA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均未出现术后感染、钉棒断裂或松动、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用腰椎后入路手术对三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骏;李强;李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清脂净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用清脂净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脾胃科收治的9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分为中医组(45例)和对比组(47例).我院使用清脂净肝饮对中医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水飞蓟宾葡甲铵片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和血脂的水平.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72%.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ALT(谷丙转氨酶)的水平、AST(谷草转氨酶)的水平、TC(总胆固醇)的水平和TG(甘油三酯)的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中医组患者ALT的水平、AST的水平、TC的水平和TG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清脂净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的水平.因此,使用清脂净肝饮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选方法.

    作者:蔡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用不同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为开腹组患者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及排便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及排便异常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够减小对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政;石鑫;林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哮喘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哮喘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ZEB1、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ZEB1、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将2011~2014年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采集的62例卵巢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组织标本中,有5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原发灶的组织标本,12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的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ZEB1、E-cadherin和Vimentin在这些组织标本中表达的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中ZEB1、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的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EB1、E-cadherin和Vimentin可作为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指标.进行ZEB1、E-cadherin和Vimentin检测在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丹丹;李洁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关节骨折患者(87处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X光平片技术和MSCT技术诊断其关节骨折.然后比较这些患者使用两种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结果:经诊断,这些患者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使用X光平片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SCT技术诊断关节骨折的准确率高.

    作者:朱明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114例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对114例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的结果.方法:对2011年~2015年期间在我院进行白带检验的659例女性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白带检验的结果及其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结果:2015年我院收治的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31岁~40岁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大于41岁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检出白细胞(+++)的情况明显多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检出上皮细胞(+++)的情况明显多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过氧化氢的阳性率、白细胞酯酶的阳性率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唾液酸苷酶的阳性率高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1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易发生滴虫性阴道炎的年龄为31岁~40岁,患者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年龄为41岁之后.在对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白带检验时,可通过观察其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状况诊断其病情,但检验人员在进行此项检查的过程中仍需认真、细心地找寻病原体,以免使阴道炎患者发生漏检和误诊.

    作者:刘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这些患者使用上述两种技术诊断其病情后,均使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了病理诊断.将这些患者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诊断其乳腺肿块的结果与其进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精准性均较高.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精准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声造影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加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在不同时间发病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CT进行诊断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对在不同时间发病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14例患者设为A组,将发病时间在6~12 h之间的19例患者设为B组,将发病时间在12~24 h之间的23例患者设为C组.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术中进行探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观察用CT检查诊断不同发病时间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结果:检查结束后,与术中进行探查的结果相比较,用CT检查对A组、B组、C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7.14%、68.42%及95.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CT检查对发病时间在12~24 h之间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任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将5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地诊断其病情.

    作者:卫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法对并发便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法对并发便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并发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腹胀的评分、排便频度的评分、排便不尽及肛门坠胀感的评分、排便时间的评分、粪便性状的评分及排便困难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法对并发便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便秘的症状,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外切内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混合痔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行外切内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混合痔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外切内套术进行治疗,且术后均发生了并发症.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熏洗坐浴的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温水熏洗坐浴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各种并发症消失的时间.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肛缘水肿消失的时间、便血消失的时间、疼痛消失的时间及肛门下坠症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外切内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混合痔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斌;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加味银翘散治疗风热型妊娠感冒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用加味银翘散治疗风热型妊娠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风热型妊娠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为治疗组患者应用加味银翘散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应用蒲地兰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及进行治疗后均未发生惊厥、腹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用加味银翘散治疗风热型妊娠感冒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滋阴养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滋阴养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滋阴养胎治疗组.为常规治疗组患者使用固肾安胎丸进行治疗,为滋阴养胎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固肾安胎丸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同),使用滋阴养胎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孕酮的水平.结果:进行治疗后,滋阴养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清β-HCG及孕酮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滋阴养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王丽梅;张建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脑心通组(20例).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利尿、强心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对脑心通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脑心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且用药较为安全.

    作者:裴建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对卧床的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便秘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卧床的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82例卧床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结合组和常规组.为结合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为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结合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卧床的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能预防其发生便秘,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沈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miR-200、EMT与CTC在肺癌转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miR-200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肿瘤细胞在从原发部位向远处转移的过程中会发生形态学改变-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转变为循环肿瘤细胞(CTC).本文主要对miR-200、EMT与CTC在肺癌转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石丽娟;金铁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依托咪酯在进行全身麻醉方面具有起效快、效果可靠的特点.但是,此药对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对为需要长时间镇静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用依托咪酯的安全性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就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情况及其衍生物的研发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董灵根;王申桐;金铁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CPBL教学法在提高医学院校病理生理课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CPBL教学法在提高医学院校病理生理课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医学院2014级30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这30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150名)和CPBL组(150名).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授病理生理课,为CPBL组学生采用CPBL教学法教授病理生理课,然后比较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成果及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CPBL组学生对CPBL教学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评价,用C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成果明显优于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成果,CPBL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院校病理生理课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楚晨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