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
目的:探讨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96例患儿分成实验组(n=48)和参照组(n=48).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益生菌和抗生素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参照组患儿应用持续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应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总胆红素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和总胆红素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与参照组患儿相比,实验组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总胆红素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和总胆红素的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柯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方法为早孕患者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采用药物流产的方法为A组患者终止妊娠,采用人工流产的方法为B组患者终止妊娠,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腹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阴道持续出血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A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B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流产的方法为早孕患者终止妊娠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患者阴道持续出血的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短,但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作者:朱晓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用滋阴养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滋阴养胎治疗组.为常规治疗组患者使用固肾安胎丸进行治疗,为滋阴养胎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固肾安胎丸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同),使用滋阴养胎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孕酮的水平.结果:进行治疗后,滋阴养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清β-HCG及孕酮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滋阴养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王丽梅;张建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3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30例).对开腹手术组患者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时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28例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全髋关节置换组的13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而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作者:徐信龙;殷建华;张胜林;高晨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用加味银翘散治疗风热型妊娠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风热型妊娠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为治疗组患者应用加味银翘散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应用蒲地兰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及进行治疗后均未发生惊厥、腹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用加味银翘散治疗风热型妊娠感冒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用三步排痰法对预防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为其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排痰.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为其使用三步排痰法进行排痰.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痰液的粘稠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结果:在接受护理的第2d、第4d及第6d,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痰液的粘稠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三步排痰法为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进行排痰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地减少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其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
作者:王丹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JOA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治愈的时间、行走能力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对颈椎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促使其更快地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PBL教学法在提高医学院校病理生理课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医学院2014级30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这30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150名)和CPBL组(150名).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授病理生理课,为CPBL组学生采用CPBL教学法教授病理生理课,然后比较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成果及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CPBL组学生对CPBL教学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评价,用C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成果明显优于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成果,CPBL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院校病理生理课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楚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期间,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检查进行监测,为常规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常规磁共振扫描检查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其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查出其脑缺血病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郭俊华;陆小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前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为对照组50例患者在术前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为观察组50例患者在术前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住院的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若无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无需在术前为其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倪明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实验组31例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为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常规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林;朱俊锋;马悦;胡忠利;张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60名孕产妇与在我院产科工作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参照组,将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研究组.我院对两组孕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自2016年3月起,我院在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安全管理,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与参照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应用到产科的护理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将5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地诊断其病情.
作者:卫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0例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75例患儿.为阿奇霉素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联合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作者:田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与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设为未出血组,将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设为出血组.我们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然后总结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知,严重腹水、Child-Pugh分级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②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严重腹水与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如PT>16s、严重腹水等.因此,临床上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规避和消除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芮菊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用阿帕替尼对进行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二线化疗.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将使用阿帕替尼进行靶向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靶向治疗组,将进行佳支持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佳支持治疗组.在进行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治疗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比较其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佳支持治疗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排蛋白尿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多于佳支持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帕替尼对进行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确切.
作者:薛丹;崔灵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100例)和综合组(100例).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HAMA的评分、对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PaO2和PaCO2的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HAMD的评分和HAMA的评分更低,其PaO2的水平更高,其PaCO2的水平更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1例)与药物治疗组(31例),为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对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较短,住院的费用较高,经治疗其HCG的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为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优的效果,促使患者更快地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彩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意愿将这76例孕产妇分为阴道试产组(n=38例)与剖宫产组(n=38例),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试产与剖宫产手术.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的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的窒息率、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在38例阴道试产组孕产妇中,有31例孕产妇成功地顺产,其顺产率为81.57%,有8例孕产妇中转剖宫产,其中转剖宫产率为21.05%,其产后未发生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本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为(135.6±18.7)ml,平均住院的时间为(2.7±1.9)d.在38例剖宫产组孕产妇中,有2例孕产妇发生了产褥感染,有1例孕产妇发生了子宫内膜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本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为(264.2±22.8)ml,平均住院的时间为(3.9±2.1)d.阴道试产组孕产妇产后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的时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的孕产妇,在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阴道试产可以降低其剖宫产率,减少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沈祥丽;柳怡;张勇武;付稼虹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