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董灵根;王申桐;金铁峰

关键词:依托咪酯, 麻醉诱导, 肾上腺抑制
摘要:依托咪酯在进行全身麻醉方面具有起效快、效果可靠的特点.但是,此药对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对为需要长时间镇静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用依托咪酯的安全性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就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情况及其衍生物的研发情况做一综述.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

    目的:分析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实验组31例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为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常规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用地西他滨与半量白血病预激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林;朱俊锋;马悦;胡忠利;张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面部并发症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其术中发生面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5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8例)和有针对性组(28例).在手术前和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有针对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有针对性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6%,常规组患者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6.43%,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俯卧位脊柱后入路手术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其术中面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50)、乙组(n=50)和丙组(n=50).我院为甲组患者使用美常安进行治疗,为乙组患者使用乳果糖进行治疗,为丙组患者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丙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1299).结论:联用美常安与乳果糖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发生胎膜早破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在这两组产妇的围产期内,对参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分娩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3.3%(22/30),其阴道助产率为3.3%(1/30),其剖宫产率为23.4%(7/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2/30).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6.7%(14/30),其阴道助产率为43.3%(13/30),其剖宫产率为10.0%(3/30),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8/30).与参照组产妇相比,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其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汪绍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目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这些患者使用上述两种技术诊断其病情后,均使用乳腺肿块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了病理诊断.将这些患者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技术诊断其乳腺肿块的结果与其进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精准性均较高.这些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其病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精准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声造影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加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对其分娩情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对其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分娩的62例产妇分为干预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产前健康宣教,然后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发生分娩并发症的情况及总产程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高,其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3,P=0.000).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其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其自然分娩率,缩短其产程,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行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93例)和观察组(193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持续使用止痛药物的时间及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产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薛敏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与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4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设为未出血组,将6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设为出血组.我们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然后总结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知,严重腹水、Child-Pugh分级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②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严重腹水与PT>16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如PT>16s、严重腹水等.因此,临床上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规避和消除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芮菊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不同的西医疗法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用不同的西医疗法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4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25例)、药物治疗组(25例)、介入对照组(24例)、介入治疗组(24例)、药物+介入对照组(24例)和药物+介入治疗组(24例).我院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对药物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介入疗法对介入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介入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和介入疗法对药物+介入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药物+介入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六组患者EF(左心室射血分数)、F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SV(每搏输出量)、hs-CRP(C反应蛋白)的水平、BNP(脑钠肽)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2个月后,药物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介入对照组患者,药物+介入治疗组患者EF、FS、LVEDD、LVESD、SV、hs-CRP的水平、BNP的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药物+介入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和(或)介入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左玉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在不同时间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并对比在不同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3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137例患者分成睡前服药组(35例)、早饭前服药组(34例)、晚饭后1h服药组(34例)和晚饭后30min服药组(34例).这四组患者分别在不同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其中,睡前服药组患者在每晚22:00服药,早饭前服药组患者在早饭前30分钟服药,晚饭后1h服药组患者、晚饭后30min服药组患者按照其指明的时间服药.治疗结束后,对比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晚饭后1h服药组患者和晚饭后30min服药组患者相比,早饭前服药组患者和睡前服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饭前服药组患者相比,睡前服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时段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相比,睡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更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敏;吴延昊;胡小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6例患者分为常规磁共振组和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抗凝治疗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期间,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检查进行监测,为常规磁共振组患者使用常规磁共振扫描检查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其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在发作期、缓解期和治疗3周时,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缺血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的3周后,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显著,可准确地检查出其脑缺血病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郭俊华;陆小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脾切除术的286例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其中的258例未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未发热组,将其中的28例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症状的患者设为非感染性发热组.然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门静脉的内径、脾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大小和厚度、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情况,总结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我们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后得知,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与其门静脉的内径、脾脏的厚度、脾脏的大小、术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术后发生PVT等因素有关,与其性别、年龄、脾静脉的内径等因素无关.其中,术后发生PVT是导致该病患者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门静脉高压的肝硬化患者在接受脾切除术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加强对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以降低其术后PVT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其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提高实施脾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庄曙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60名孕产妇与在我院产科工作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参照组,将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护理及分娩的30名孕产妇设为研究组.我院对两组孕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自2016年3月起,我院在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安全管理,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与参照组孕产妇相比,研究组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应用到产科的护理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分析

    目的:膀胱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副神经节肿瘤,对其进行诊断的难度较大.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此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薛志新;孙慧元;陈烨;石钧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将5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经检测,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地诊断其病情.

    作者:卫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100例)和综合组(100例).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综合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HAMD的评分、HAMA的评分、对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质量的评分及其PaO2和PaCO2的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综合组患者HAMD的评分和HAMA的评分更低,其PaO2的水平更高,其PaCO2的水平更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其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11例)与药物治疗组(31例),为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对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较短,住院的费用较高,经治疗其HCG的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为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优的效果,促使患者更快地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彩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析用不同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为开腹组患者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及排便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及排便异常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能够减小对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政;石鑫;林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5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应用盐酸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其病情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安全性较高,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留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双额叶脑挫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为单侧手术组的18例患者使用单侧额颞瓣开颅术和大脑镰切开术进行治疗,为双侧手术组的18例患者使用双侧额颞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输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单侧手术组患者术中的输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好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的结果显示,单侧手术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单侧手术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双侧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双侧额颞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相比较,用单侧额颞瓣开颅术和大脑镰切开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夏智源;车彦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