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医疗设备的租赁应用之探讨

尹传胜

关键词:现代医疗设备, 租赁, 最优化科学管理
摘要:探讨了现代医疗设备的租赁,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得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使得医疗设备的应用配置达到优化科学管理及服务.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3.0T磁共振SENSE及SPAIR技术在腹部扫描中的优势及应用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SENSE及SPAIR技术在腹部扫描中的优势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部MRI检查的病人50例,采用Philips Inter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sense-Torso腹部线圈,sSSH/TE60序列、sSSH/SPAIR序列(不同sense因子)、sSSH/SPIR序列及sMRCP/3D胰胆管成像序列行横断面和3D扫描.结果:采用3.0TMR具有的Sense Single-Shot-TSE序列能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以呼吸触发的方式,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基础上,获得高质量的图像;sSSH/SPAIR序列与sSSH/SPIR序列相比较,具有更强的T2脂肪抑制效果,对病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特别对胰腺病变显示清晰;SENSE与Single-Shot-TSE技术应用于超快速T2扫描可消除磁敏感伪影,应用SENSE技术与FreeBreathing结合的3D MRCP序列对胰管、肝内外胆管、胆囊病变及其细节的显示更加清晰.结论: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的SENSE并行采集与特殊的脂肪抑制序列应用于腹部MR扫描,具有信号强度高,信噪比高的优点,可获得高密度分辨率的图像,在解决了SAR问题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技术开发空间.

    作者:顾欣;袁滨;袁飞;冯凯琳;龙淼淼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电脑中频治疗仪监控中心的开发与研制

    电脑中频治疗仪是一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物理康复、治疗设备.阐述了基于USB总线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监控系统的开发和研制方法.这套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孙延泉;董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院战备库管理之改进建议

    做好战备物资的平战时管理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栾振涛;丁鸿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Unitech4000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模块的维修

    Unitech4000多参数监护仪能够对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脉率(RR)/心率(HR)、体温(T)、呼吸(R)、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等多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连续、长时间的监测,为医护人员的护理和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是医院必备的常规设备.其中血压监护操作使用率高,出现故障的机率也大.本文根据维修工作实际经验,说明该型设备血压模块常见故障的维修与调整方法.

    作者:马跃中;宋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频呼吸器与中心供氧系统连接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一种高频呼吸器与中心供氧系统的连接装置.具有加工容易、配套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并拓宽了高频呼吸器的供氧源范围,临床应用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戴金贞;李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思考

    结合我院医疗计量工作的实际,简述了医疗设备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制度和建立科学有效的计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

    作者:刘晓卿;朱社宁;梁明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OPEN MARK 2000磁共振图像模糊故障检修

    1故障现象扫描图像模糊,对比度、信噪比明显下降.2故障分析深圳安科公司与美国ANALOGIC公司联合生产的Open Mark 2000磁共振主要由永久磁体及电子部分组成,永久磁体主要产生均匀、稳定、强度为0.2T的磁场,电子部分主要由谱仪、射频功放、梯度放大、高低压电源及计算机组成.扫描图像模糊,信噪比明显下降,涉及整个系统,包括谱仪本身的发射与接收,射频功放输出及前置放大器等.根据仪器本身的特点,首先检查射频输出反射情况,如果正常,再检查谱仪的发射、接收是否正常,以信号强度为依据.

    作者:刘鹏;雷勋祖;周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研究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用XRD进行了测试分析,TEM观察粒径与形貌,并用该材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粉体粒度较小,为锐钛矿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作者:马军;刘红斌;龚承元;游秀东;苏建勇;朱孟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现状的分析

    目的:论述了如何保障医疗器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交易等环节的监管质量应从源头治理.方法:根据我国现有医疗资源和医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资源,进一步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力度.结果:严把医疗器械市场准入关,对采购、验收、使用要监管.结论:确保上市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让患者放心.

    作者:石庆林;李莉;杨志强;孙悦;李世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基于移动电话传输信号的心音遥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心力和心率同时遥测的一种方法.方法:用一心音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心力和心动周期信号,经一音频电缆传给一只移动电话机,再以无线方式传到另一只移动电话机,后通过另一条音频电缆传输到计算机.结果:心音信号能通过移动电话机以无线方式传到另一只移动电话机再传到计算机;2只移动电话机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为5m,3km和2000km远.结论:心力和心率同时遥测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的模式来实现,这种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快速、费用低、可重复采用等特点.

    作者:周承文;郭兴明;肖守中;肖子夫;刘国传;颜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现代监护仪的特点及日常维护保养

    医用监护仪是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它通常被配置于医院的CCU、ICU病房和手术室、抢救室及其它一些需要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生理参数的场合.

    作者:周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现阶段医疗设备进口程序介绍

    进口医疗设备的购置,涉及金额高、周期长、政策性强等特点,需与多部门协同运作,还需要领会国家对外的各项政策,熟悉进口工作的环境和具体做法,了解进口的全过程及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机联系,合理安排协调各个环节,才能做好设备的引进工作,否则,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麻烦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徐宁;史立;于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X线与探测器光学中心的校正

    目的:探索X线焦点中心与探测器光学中心不正的简单校正方法.方法:通过球管中心的校正和缩光器中心的校正来实现.结果: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去对准.保证X线与探测器中心的准直.结论:此方法简单可行,校正后可保X线穿过人体和滤线器到达探测器的射线束是平行的且垂直投向探测器,提高影像质量.

    作者:朱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医学仪器的设计

    在分析嵌入式系统应用对象--医学仪器应用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医学仪器的软硬件平台的设计,重点讨论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

    作者:陈露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用灭菌设备的使用进展

    灭菌设备是现代化医院的必备设施,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医院几种常用或新型灭菌设备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为同行在购置或使用该类设备时提供参考.

    作者:魏静蓉;李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对呼吸机空气压缩机的探讨

    呼吸机要按照病人需求供气,无论怎样进行智能模式变换及生命支持,可持续性起码有50%以上依赖于除呼吸机本身以外的那些供气设备上.临床上为了病人安全,每台呼吸机都配备了手动呼吸气囊,以备一旦气源中断等意外,可即时对病人施救.了解供气设备,例行科学维护,医工有机结合是关键.

    作者:林颐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西门子800mA X线机检修实例

    1故障现象开机后,各种指示灯显示工作正常.在给患者进行摄片时,当按下手闸S27进行第1次拍片时,X线机在拍片时的声音正常,毫安表指针摆动,有毫安输出,说明X线机工作正常.但是再次按下手闸S27,进行第2次拍片时,听到X线机的工作声音有异样,毫安表的指针不摆动,没有毫安输出,说明X线机曝光系统出现故障,拍片工作不能进行.

    作者:尹成松;布凤霞;李亚玲;贾维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脉象测量仪的设计

    脉象测量仪的设计思想及硬件、软件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中国应大力发展自己的传统医学,使其走在世界医学的前沿.

    作者:江迅;史锡腾;张伟;陈基雄;胡佑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种兼容多格式文件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

    在分析ODBC和ASP等相关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特性,提出了一类面向对象应用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进行了具体开发.

    作者:康晓东;丛光;路会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运用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房室传导情况的长期随访观察.方法:168例病窦患者房室传导功能正常,74例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AAI),94例植入单腔心室起搏器(VVI),随访期从植入后3个月开始,每年一次测量心电图PR间期.在AAI组,以100~120次/min起搏频率起搏后测量起搏峰至R波起点距离(Stim-R120),平均随访4.5±2.2年.结果:在AAI组,PR间期Stim-R100、Stim-R120及房室结文氏点无变化,仅1例病人发生了Ⅲ°房室传导阻滞而改为VVI起搏(0.2%/年).结论:房室传导功能在病窦患者长期随访中是稳定的,AAI起搏是安全可靠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病窦患者可选用.

    作者:贺继平;于金铭;张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