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艳荣;艾华;师芳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模式已经从封闭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病区设置逐渐趋向家庭化,由患者家属进行陪护的方式已在各精神科医院中广泛应用。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其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当的家属陪护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医院的病房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单纯使用黄体酮注射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和乐孕宁颗粒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开出的所有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及283例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我院的数据中心将所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调出,再将其进行聚类分析,从中找出使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的处方,对这些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的金额及用药频度进行计算。同时,在门诊接待处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3份。对这283例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意识和行为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消费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DDC排在前三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复方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DDDs排在前五位的药物为: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片、脉君安片、氯沙坦钾片、尼莫地平片。日均费用排在前五位的药物为:颉沙坦、氯沙坦钾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培哚普利片、贝那普利片。这283例老年患者的购药意识为:有71.02%的患者完全相信医师的推荐,有57.6%的患者注重药物的效果,有34.28%的患者为亲友推荐,有28.27%的患者认为便宜无好药。在这些患者中,有65.02%的患者用药完全遵医,有24.37%的患者在病情好转时自行停用药物,有36.75%的患者擅自改变用药方案,仅有26.50%的患者注重用药安全。在这283例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53%。结论:老年患者选用抗高血压药的类型和品种较为集中,中药复方制剂比较受到老年患者的青睐。由于老年患者选药容易受价格、亲友推荐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其用药不遵医嘱的现象较严重。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高效的药品服务咨询平台,及时解答患者在日常购药及用药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比率。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这些患者中,男性中老年患者较多,其职业主要是农民,在1~4月份发病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乏力、巩膜黄染、纳差、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肿大、大便色变浅、脾肿大、皮肤瘙痒、腹水。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的时间越长,总胆红素的水平越高,ALT值和白蛋白值越低(P<0.05)。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重叠酒精肝患者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仅患有AHE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全年皆可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重叠感染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王飞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7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联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安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肿瘤确诊的作用,并分析探究其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瘤女性患者100例,观察组采用西门子G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所有受检者呈仰卧姿势,前胸暴露在外,以乳头为中心分4个点,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查双侧乳腺以及邻近组织,然后进行双侧对比。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检查,观察两组之间的确诊结果。结果:采用彩超检查的确诊率高于常规检查的确诊率。结论:彩超对乳腺肿瘤确诊有着重要意义,能帮助医务人员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
作者:姜卫波;郭苏浩;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樊秀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咳嗽、喘息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该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的利尿反应与该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松弛尿道平滑肌、升高血糖、降低血钾的作用及患儿的年龄较小,体质较敏感等因素有关。结论:支气管炎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时容易出现利尿反应。此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高丽霞;霍会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MRI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CT、MRI等综合检查和诊断,这60例患者均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检查的阳性率为86.67%,进行MRI检查的阳性率为88.33%,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用CT检查诊断钙化和椎间盘积气的效果明显优于用MRI检查的效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MRI检查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形的效果明显优于用CT检查的效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检查及M RI检查在诊断神经根受压的效果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与MRI检查各具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卤米松和他卡西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我院使用NB-UVB照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卤米松和他卡西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的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的PAS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卤米松和他卡西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的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P的转阴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HP的转阴率为77.08%。观察组患者HP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胃溃疡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7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这75例产妇进行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这75例产妇中有74例产妇止血成功,有1例产妇止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8.7%。这75例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失血量为985.6±284.7mL。结论: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止血成功率高,可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出血量,而且不会影响其生育能力。此手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优选方法。
作者:冯家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83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有43例孕产妇,对照组中有4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孕产妇按常规进行普通护理,为研究组孕产妇在进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生产方式、胎盘娩出后2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孕产妇的阴道分娩率、胎盘娩出后2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娩出新生儿Apgar评分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阴道分娩率,促进其产后身体的恢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俸元秀;林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便秘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药对这些孕产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这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云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我院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护理组患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几率、复诊率以及平均住院的天数。结果:护理组患儿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复诊率、平均住院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哮喘患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袁开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天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昆明市五个城区内在社区进行登记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回访研究组、社区教育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为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使用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不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一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病情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的比率及其PSP评分和PANSS评分。结果:在患者出院一年后,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和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均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地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其中,进行社区系统教育的患者,其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朱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为参考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幅度大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参考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康复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进行配伍,并在25±1℃的环境下观察和检测这两种药物的配伍液在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及两种药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配伍后的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其外观和pH值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将这两种药物配伍8h以后,其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下降为96.6%。结论:在25±1℃的环境中,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较为稳定。但在配伍8h以后,该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会明显下降。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后的8h内使用其配伍液。
作者:杜红柯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