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新;王亚霞;陈娟红;高惠惠;彭敏
提要 目的 观察一种快速手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快速手消毒剂对外科手实际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同时与聚维酮碘作平行比较.结果 两组各200人次分别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和聚维酮碘消毒后,即刻、60、120、180 min等4个时段采样检测,全部无细菌生长.200人次使用某品牌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部皮肤,无1例出现红斑、水肿和皮疹,有3例出现瘙痒,不良反应率为1.5%.200人次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手部皮肤,不良反应率为6%.结论 快速手消毒剂和聚维酮碘对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效果无差别,消毒后均未培养出存活细菌,但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后皮肤速干性好,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李荷花;王苗凤;马玲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分布特征,探讨其卫生状况,改善和加强其卫生监督与管理.方法 对全市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消毒餐饮具卫生检测.结果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共113家,全部分布在环城区县之中,现场卫生学调查合格率为84.1%,消毒餐饮具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3.8%.结论 天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整体卫生状况合格率较高,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律意识未达到法规要求,仍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作者:李作永;张磊;周丕露;徐卫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3种消毒方法对空调循环冷却水中嗜肺军团杆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三种消毒方法杀灭嗜肺军团杆菌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在模拟现场条件下,用30mg/L的二氧化氯作用45min,对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杆菌的杀灭率达99.98%;紫外线/镍网/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器运行90min,对该细菌杀灭率达99.99%;0.4 mg/L铜离子与0.04 mg/L银离子以及0.3 mg/L有效氯协同作用45min,对该细菌杀灭率为99.99%.在现场处理条件下,用上述3种方法分别处理12 ~48 h,空调冷却水中未检出嗜肺军团杆菌;在间隔2周后,冷却塔水中重新检出嗜肺军团杆菌.结论 上述3种消毒方法在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试验中,均可在不同时间内有效杀灭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杆菌.
作者:周卓为;石笛;冼英华;杨冠东;肖贤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危险因素,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调查相结合方法,对本医院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5685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67例,医院感染率为11.73%.医院感染患者科室分布居前三位的是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肾内科.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液系统.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侵入性操作.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加强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为有效防控措施.
作者:王笑青;夏优秀;甘文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环境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2009-2011年重症医学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 共采样监测标本323份,合格283份,合格率为87.62%.检出致病菌4株,其中3株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症医学科物体表面主要的致病菌.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保证重症医学科环境质量和提高医疗安全的重要对策.
作者:王惠芳;来瑞平;符湘云;谢多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管理.方法 按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监测技术和结果判断标准,对2011年8月临床各科室使用中的长期给氧组和间断给氧组的氧气湿化器,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共采样748份,其中长期给氧组386份,合格率为90.67%,间断给氧组362份,合格率为61.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类产碱假单胞菌较多.结论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预防控制医院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王靖;张方兰;丁太平;沈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一种以次氯酸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杀菌效果观察.结果 用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沙门菌、志贺菌、单增李斯特杆菌、绿脓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结论 这种含氯消毒液对试验所用6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姜晓杰;王文杰;祁美荣;陈向红;高金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内镜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有效措施,保证灭菌质量.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改进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时机、流程,提高内镜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清洗内镜器械1000余次,改进流程管理前后,不合格率由4.38%降至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并细化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健全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内镜手术感染的关键.
作者:李勋香;王永美;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托幼机构的卫生现状和消毒质量,为托幼机构的消毒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对辖区内32家在册托幼机构按照《秦皇岛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共采样708份,合格537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5.8%.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分别为91.7%、58.6%、92.5%、75.3%和68.8%.结论 应加强对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知识培训与监督检查,不留盲点盲区,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田丽霞;孙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风险管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感染控制.方法 通过识别和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进行环节管理,降低感染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结果 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职业暴露后等4个环节管理,规范了手术人员责任和行为,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切断了医源性感染传播.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感染隐患,确保了具有严重感染风险的手术过程安全.
作者:王靖;杨爱芝;赵应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试验方法检测柠檬酸与热力协同杀菌效果的差异,以确定准确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观察三种品牌柠檬酸水溶液与热力联合作用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结果 将浓度为8 850 mg/L三种柠檬酸溶液加温至80℃作用1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75;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6.01.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中振摇试管内药液对杀菌效果有负面影响.结论 不同品牌柠檬酸与热力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振摇药液试管会影响其杀菌效果.
作者:林秋婵;吴清平;邓金花;陈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和载体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碘45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过氧化氢的手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3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氯己定的手消毒凝胶作用3min,对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乙醇氯己定手消毒凝胶可以快速灭活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聚维酮碘消毒液与乙醇过氧化氢手消毒液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需要10 min以上.
作者:王玲;刘起展;冷红英;褚宏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冲洗球,也称皮吹子、吸耳球,是一种橡胶为材质的工具仪器,底部是球形气囊,顶部是细管状气嘴,是神经外科、骨科及眼科手术中冲洗必备用物.因其特殊的结构,较难彻底清洗及干燥,而且其完好性及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若清洗不彻底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质量,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确保其性能完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灭菌的质量,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萍;邓晓东;许晓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发生湿包的原因,有效地控制湿包的发生,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 对产生湿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观察,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年共发生湿包58个,灭菌包过大造成包内冷凝水19个,物品装载不合理、摆放不当16个,蒸汽质量差12个,与灭菌器相关的其它因素问题11个.结论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在灭菌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操作者应高度重视.
作者:金梅英;冯其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调查手术患者131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为0.23%.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发生于高龄患者和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结论 该医院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低,手术切口感染与高龄和手术持续时间有关.
作者:宋静;王乐秋;朱秀丽;何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中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结合实际建立操作中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 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院感染率为18.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61.0%.针对侵入性操作种类,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各种插管留置过程中消毒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 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数要实施侵入性操作,因此医院感染率较高,重点要加强无菌操作和消毒护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黄丽;陶映;王米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对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集中清洗、灭菌,为临床提供合格无菌物品的重任.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无菌物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的保证.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10年开始对临床科室不常用、易过期与常用小物件的器械选用纸塑包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蔡碧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一起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及对标本的病原学检测,了解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结果 该医院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13例MRSA感染病人,为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从13例患者标本中所分离的MRSA除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之外,对其他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经细菌基因分析证明13例患者感染的MRSA具有同源性,同时也同环境标本分离的MRSA具有同源性.结论 该医院发生一起MRSA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感染的发生与医务人员手及诊疗用品接触传播有关,经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作者:王燕;周垚;张映华;张俭;张浩军;杨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与分析住院病人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建立防控与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使得医务人员做到了血管置管操作技术熟练、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科学选用导管、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局部消毒以及手卫生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结论 血管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明确,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钟丽娟;陶映;于美芳;王米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廊坊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找出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监管体系.方法 通过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廊坊市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有79.41%的乡镇卫生院和69.51%的个体医疗机构采取自行焚烧方式处置医疗废物.在负责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人员自身防护方面,使用防护用品者占41.66%,只有34.71%的人做过岗前体检,有44.8%的人接种过相关疫苗.普通居民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和管理情况基本不了解.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培训医疗废弃物处理法规知识,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崔丽颖;李杰;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