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内镜消毒效果的观察

李敏;陈娟

关键词:酸性氧化电位水, 消化内镜, 消毒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临床使用的消化内镜效果进行评价.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消毒5 min,随机抽取胃镜15件、肠镜15件,对消毒前、后标本进行消毒学检测.分析不同医院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 临床使用后的消化内镜经水清洗步骤之后,所检出的细菌总数范围80~2.27×105 cfu/支;经多酶浸泡2min水清洗后,再经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5 min,所有内镜上未检出存活细菌,平均细菌总数降低对数值达3.51,符合规范规定的消毒效果要求.结论 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使用的消化内镜进行清洗消毒,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探讨影响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因素,为科学指导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室内空气、紫外线辐照强度、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医疗器械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 2011年共监测了66家各级医疗机构,采样356份,合格238份,合格率为66.9%.结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差,应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加强消毒监测力度,提高消毒质量,降低医源性感染.

    作者:田丽霞;孙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平均执行率为52%.进行侵入性操作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好,执行率达到100%.结论 该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责任意识和相关知识欠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完善洗手设施.

    作者:王靖;翟荣君;杨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化干预效果

    目的 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分三阶段,对全院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依从性以及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检查、培训和整改.结果 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各科室手卫生设施、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遵循PDCA循环原理,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实施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规范,但还需常抓不懈,继续督查.

    作者:魏家秀;胡训;李靳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VAP病原菌监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病人感染VAP情况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调查期间从该医院住院病人感染VAP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5.24%,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37.37%,真菌构成比为7.39%.居前4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AP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和耐亚胺培南的肠道杆菌.结论 综合ICU病房内VAP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比例高,多数病原菌严重耐药.

    作者:周冬梅;张小林;侯瑞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锈钢间接喉镜清洗消毒方法的探讨

    不锈钢间接喉镜简称喉镜,由镜片和镜柄组成,镜片设在镜柄上,广泛使用于耳鼻喉科,临床使用者按照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可暴露受检者的舌面、舌根、会厌、会厌谷、双侧室带和声带、喉室、梨状窝、环后区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1],间接喉镜作为中度危险的医疗物品虽然不需要经过灭菌,但清洗消毒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镜诊疗的质量,关系到病人的安全.经前期调研我科自2012年5月起开始对耳鼻喉科的间接喉镜采取集中供应的方式,经观察效果良好,现将清洗消毒包装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许晓贺;徐萍;吕健;邓晓东;曾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臭氧与紫外线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臭氧与紫外线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两个空间相等的急诊抢救室分别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均有效,臭氧的消毒效果更好.结论 臭氧消毒法有效、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伟;陈建萍;应爱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都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网的建立及运行效果

    目的 建立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网,实时掌握消毒管理质量.方法 利用专门消毒灭菌监测网络,对成都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连续4年通过监测网平台共收集成都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资料14714家次,采样168864件次,消毒与灭菌质量平均合格率为97.7%.合格率较低的指标主要分布在门诊部、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质量、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和医院污水处理效果均呈提高趋势.结论 成都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网运行良好,能随时掌握消毒灭菌质量状况,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竹;马林;邓小华;叶庆临;安寒;王莉;陈怀毅;朱万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部16所医院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部队医院消毒工作现状,为改进和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16所部队医院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灭菌设备生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ICU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分别为84%和80%.穿刺部位擦拭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喷雾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0%.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75%.结论 所调查的16所部队医院消毒质量整体较好,应纠正喷雾法消毒穿刺部位等不正确的消毒方法,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李平;向彬;尹广庆;程绪浩;许锡芬;周光智;文瑜;王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葡萄球菌感染特征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就诊患者感染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分离鉴定技术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某医院就诊患者感染标本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个月内,从该医院就诊患者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葡萄球菌9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3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39株.在检出的97株葡萄球菌中,有42.3%分离自痰标本,32.0%分离自血液,23.7%分离自分泌物.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以上和45%以上.结论 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检出率高的是痰标本,耐药现象普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王静;李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淳县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淳县城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对全县7家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消毒制度进行调查,监测二次供水水质,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7家单位均有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各1人,仅2家建立了卫生档案及每年进行一次以上的清洗及消毒,所有单位均无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及消毒记录.两年共采水样56份,合格30份,合格率为53.57%,2010和2011年合格率分别为50%和57.14%.冬春季节水质合格率为71.42%,夏秋季节水质合格率为35.71%.结论 高淳县二次供水水质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应建立二次供水设施的预防性监督机制,加大对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及水质监测频率.供水设施单位应加强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制度落实,确保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

    作者:邓新保;陈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建立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2009-2010年某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度骨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2009年进行骨科手术1 645例,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为2.6%;2010年进行骨科手术1 628例,发生切口感染30例,感染率为1.8%.2011年开展骨科手术1 596例,发生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为0.9%.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实施全过程管理,使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

    作者:杨晓丽;马长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2年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大连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2012年共采样715份,合格604份,平均合格率为83.08%;其中空气、使用中消毒剂、灭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0%;消化内镜、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94.44%、88.64%和81.87%.结论 大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作者:姜杰;孙楠;高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镜消毒方法的改进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后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 购置集成内镜清洗工作站NQG-2000,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结果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改进后,随机多次对内镜进行采样,检查结果细菌总数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未发生内镜喷嘴堵塞现象.结论 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和方法改进后,内镜清洗消毒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无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王力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在使用中存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3年内160舱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阐述出现问题的原因.结果 3年中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正常灭菌146舱次,占91.3%,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14舱次,包括故障报警7次,气压过低4次,气瓶针不刺瓶1次,抽真空时间过长1次,湿化加热过慢1次.另外灭菌结束后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2次,包装破损5例,包装袋出现污渍4例.结论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临床应用广泛,在使用中加强操作前培训、严格把握工作流程、定期维护保养会提高灭菌效果和质量.

    作者:赵香玉;李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治疗过程中气溶胶污染范围调查

    目的 了解口腔科治疗操作所产生的气溶胶污染范围,制定防污染对策.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对使用中的口腔治疗台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进行采样和检测,同时监测相关物体表面.结果 连续3年共采样空气332份,细菌总数结果全部超标.以治疗台为中心点,由近及远设4个监测点距离为0.5m、1 m、2 m和5 m,细菌总数平均分别为6 438、3 767、1 577和663 cfu/m3.相关监测点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平均分别为2 248、1317、763和153cfu/cm2.结论 口腔科治疗室空气污染严重,主要是治疗台所产生的气溶胶污染.

    作者:张玉勤;刘吉起;袁中良;赵旭东;王广州;郭爱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相关性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的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消毒剂杀菌效果和毒性等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该新型过氧化物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硼酸钾,原制剂中活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24.4%.用含活性氧化物250 mg/L的过氧化硼酸钾水溶液作用3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杀灭率均达到99.99%;1 500 mg/L该消毒剂水溶液作用30 min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达到99.9%以上;2 000 mg/L该消毒剂作用120 min,对悬液中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率也达到99.9%以上.用含活性氧化物4000 mg/L该消毒剂溶液作用120 min,对悬液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率为92.73%.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 >5 000 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属无刺激性.结论 该新型过氧化物消毒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属实际无毒物质.

    作者:李俐;林玲;高珉之;杜丽;罗毓华;尹世辉;孟琳;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强监测与细节管理改善手术室消毒质量

    目的 探讨加强卫生学监测与细节管理对手术室消毒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比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前后的手术室内消毒情况.结果 加强相关消毒措施后的手术室内空气、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上微生物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96.34%和100%,均明显优于以前.结论 加强监测和手术室内的环境消毒,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加强人流、物流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消毒灭菌工作质量.

    作者:周瑜;李明香;黄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清洗方法对人流吸管清洁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流吸管佳的洗涤方法.方法 选取妇产科使用后、经预处理的人流吸管150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件,A组采用手工刷洗、B组采用超声机洗、C组采用超声机洗加人工刷洗的方法;三组人流吸管经上述洗涤程序后均采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蒸馏水冲洗、烘干,用目测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查吸管清洁质量.结果 C组的清洁效果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人流吸管的清洁质量与清洗方法密切相关,采用超声机洗结合人工刷洗的方法可有效保证清洁质量.

    作者:郑金芳;莫惠霞;梁洁莲;梁秀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液中银离子稳定性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液中银含量的检测方法,从而快速、准确评价消毒剂中银离子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塞曼背景校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波长328.1 nm、灯电流7.0mA和狭缝宽1.3 nm条件下,对某消毒液中银离子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检测线性范围2.5 ~60 ng,/ml,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0.10ng/ml,相对标准偏差2.13%,平均回收率为104%~ 116%.结论 该方法测定消毒剂中银离子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势,能满足这类消毒剂中银离子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安代志;艾莲涛;孙如宝;王长德;刘雪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种消毒湿巾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一种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湿巾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 该消毒湿巾主要活性物质为苯氧乙醇复合物.在消毒湿巾上直接污染细菌,浸透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到100%.用该消毒湿巾湿敷动物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现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属于无刺激.该湿巾所用杀菌制剂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结论 该消毒湿巾杀菌效果较好,对皮肤无刺激,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

    作者:刘小娟;蔡英传;徐小莉;江东;刘洁;冯磊;蔡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