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PI20E在消毒液染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

王佳彬;慕万志

关键词:消毒液, 污染菌, 肠杆菌科鉴定系统, 检测
摘要:目的 评价API 20E在消毒液污染菌种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PI 20E系统,对消毒液中污染的肠道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同时与常规生化鉴定系统作对比,再经血清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用API 20E方法对3份消毒液盲样中肠道致病菌作出了鉴定,且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结果一致.结论 API 20E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和敏感性较高,适用于消毒液中肠道致病菌鉴定.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漏报的情况,分析形成漏报的原因,制定防止漏报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度出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及其漏报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该医院在2010年度2 326例出院病人资料,发现医院感染病人84例,医院感染率为3.61%.发现漏报医院感染病例20例,漏报率为23.81%.形成漏报的原因是科室感染监控措施不落实,感染诊断标准不熟悉.结论 该医院存在医院感染漏报现象,必须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和诊断标准的培训,减少漏报.

    作者:冉素平;李东杰;王惠;张洪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江干区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江于区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为制定预防锐器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于区所属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临床护士363名,其中有280名护士自参加工作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锐器伤,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7.13%.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治疗室和输液室.护士在实习期锐器伤年发生率61.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是医疗锐器伤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预防锐器伤知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桑怀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市售含氯消毒剂产品的杀菌试验报告

    目的 观察市售含氯消毒剂产品杀菌效果,为市场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随机抽样的不同种类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 所抽检的16份含氯消毒剂中,有14份杀灭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数值>5.0,另有2份产品的杀灭对数值分别是4.03和3.58.结论 市售含氯消毒剂合格率为87.50%,所抽检的含氯消毒剂生产企业提供的低使用浓度和短作用时间相差较大,提示用户加以注意.

    作者:石映祥;张慧敏;董琨;甘连军;丁小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引流瓶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寻找一种经济、实用、有效、合适的引流瓶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把使用后引流瓶分3组,实验A组由消毒供应中心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实验B组由消毒供应中心用酸化水浸泡5 min,对照组由各病房分散处理,比较三种引流瓶处理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 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清洗质量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6.7%、97%、56.1%,抽查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100%、100%和66.7%,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瓶由供应中心集中式处理,既能保证清洗质量,还能减少消毒液的用量,节省时间,而酸化水处理更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浸泡引流瓶的数量.

    作者:肖丽妹;吴桂英;蒋能慧;沈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生物监测法测定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式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自含式(快速)测定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效果.方法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式及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自含式(快速)置脉动真空灭菌器于132℃~134℃8min进行灭菌后,比较生物监测结果.结果 两种生物监测结果一致,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合格率100%,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自含式生物监测法耗时短,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成本较低,优于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式生物监测法.

    作者:黄燕;黄庆文;丘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皮肤消毒液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皮肤消毒液在检验科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检验方法对该皮肤消毒液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使用一种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经擦拭1遍1 min后,手上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2 cfu/cm2;用常规碘伏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皮肤擦拭1遍1 min后,消毒后手上局部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3 cfu/cm2.两组消毒方法消毒后手上存活菌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两组皮肤消毒方法对患者手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此种皮肤消毒液消毒流程简便,节省时间,消毒效果好,无刺激性,不会留下色素,减少过敏反应,并且便于观察血管,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

    作者:龙绍芬;黎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顺义区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顺义区医院各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状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统计和分析2007 - 2010年压力蒸汽灭菌、内镜、透析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和呼吸机管路等的监测结果.结果 压力蒸汽灭菌、内镜、透析液、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100%,手、室内空气和呼吸机管路监测合格率均在97.3%以上.结论 医院总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高,但室内空气消毒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改进消毒灭菌方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云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院紫外线消毒的质量管理

    紫外线作为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一种消毒手段,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有害残留物等特点,所以许多医院仍在使用紫外线灯.但紫外线消毒效果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安装位置高低、照射时间的长短、灯管辐射强度和表面清洁度等因素都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如何正确使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刘继敏;李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临沂市河东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临沂市河东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对区直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含村卫生室)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3年共采样5623份,合格4133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3.5%.区直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合格率分别为94.3%、89.7%、70.1%,有显著性差异(P<0.01);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辐照强度合格率分别为70.0%、68.3%、55.0%、86.3%和88.1%,有显著性差异(P <0.01);2008 -2010年合格率分别为72.5%、73.7%、74.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差,特别是个体诊所是医院消毒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个体诊所的消毒知识培训和监督检查.

    作者:杨美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致病菌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其致病菌分布,以便提高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富阳市中医院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 近8年该医院住院患者中有171例实施机械通气,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99例,死亡46例,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7.9%和46.5%.从感染病人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46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4位.结论 该院实施机械通气病人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着重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韩江;章可谓;葛丹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状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兵团医院2010年8月20日24小时内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当日该医院住院病人553例,实查544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病人10例、1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84%,例次感染率2.21%.发现社区获得感染131例、135例次,社区感染率24.08%、例次感染率24.82%.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泌尿道感染占25%.结论 该医院院内感染现患率较低,但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感染较多,需要加强入院病人感染管理和诊断,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作者:张淑敏;朱熠;娜依兰;吴燕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荆门市餐饮业凉菜间卫生状况与消毒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荆门市餐饮业凉菜间卫生状况,为加强凉菜间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荆门市68家餐饮业凉菜间卫生状况、消毒设施配备、消毒效果进行随机调查和采样检测.结果 70%有凉菜配制专间,62%有消毒设施,50%餐具消毒不合格.结论 荆门市餐饮业凉菜间卫生状况和消毒质量较差,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特别是凉菜间管理,保障饮食安全.

    作者:阮先成;付华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季铵盐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季铵盐是一类重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系由叔胺和烷化剂反应而制得,此类化合物应用非常广泛.季铵盐类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润湿、增溶、洗涤、杀菌、柔软、助染、固色、抗静电等一系列性能,除在化工及其他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抗菌和消毒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季铵盐类抗菌剂和消毒剂常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黏膜,对其在配方中的浓度均有限量要求,准确分析其含量,能够指导合理使用,既保证使用效果又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还能为季铵盐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监督检测提供参考.

    作者:刘吉起;翟志雷;张向兵;张玉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PI20E在消毒液染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API 20E在消毒液污染菌种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API 20E系统,对消毒液中污染的肠道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同时与常规生化鉴定系统作对比,再经血清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用API 20E方法对3份消毒液盲样中肠道致病菌作出了鉴定,且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结果一致.结论 API 20E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和敏感性较高,适用于消毒液中肠道致病菌鉴定.

    作者:王佳彬;慕万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甘肃省部分市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市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甘肃省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自2007-2010年连续4年共检测样品10 307份,平均总合格率为85.57%.监测对象中,以无菌器械灭菌合格率高,为93.86%;使用中消毒剂、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分别为90.73%、76.76%和78.20%.市级医疗机构、厂矿职工医院和个体诊所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依次为94.02%、93.38%和78.52%.结论 甘肃省部分市级医疗机构总体消毒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菌器械灭菌质量应重点关注,必须改进和提高.

    作者:刘旭红;贾玉新;宁俊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 观察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的体外抑菌作用,探讨其抗菌应用价值.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上述两种制剂联合应用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抗菌效果良好,可以增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结论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联用环丙沙星体外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陈美婉;刘长秀;余思琴;杨志文;吴传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上海某区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剂使用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剂的使用与管理现况,以便加强医院消毒管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该区管辖的医疗机构戊二醛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15所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与灭菌对象、作用浓度与时间均符合规范要求.戊二醛消毒与诊疗均能做到分室,多数使用戊二醛的环境通风良好,但有部分科室将使用后的戊二醛残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医务人员对戊二醛缺乏了解,使用戊二醛的科室防护装置不齐全,多数不安装洗眼设施.有近40%左右的使用戊二醛的人员出现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症状.结论 该区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剂使用基本合理,但医务人员对戊二醛缺乏了解,防护措施不到位,有待加强管理.

    作者:田霞;沈婕;田靓;范烨;腐韵;刘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腔镜手术器械集中处理中的损坏问题及对策

    目的 完善腔镜手术器械集中处理流程及操作技巧,减少其损坏,确保清洗灭菌质量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医院器械成本.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统计,对2007年8月-2010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腔镜器械清点记录、包装灭菌记录、手术对腔镜器械使用问题反馈记录及质量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前18个月,处理器械1897份、30096件,损坏31件,损坏率为1.03%;采取改进措施后18个月处理器械2 446份,38 928件,损坏8件,损坏率为0.21‰.结论 对腔镜手术器械损坏情况及持续改进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能引起损坏各个环节因素合理调整,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不断改进操作技巧,腔镜手术器械损坏明显降低.

    作者:杨宏娟;高振邦;党清和;张会丽;白建华;周俊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D试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B-D试验是专门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试验,根据指示图颜色改变均匀与否来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是否有残留的冷空气聚集点,以评估真空灭菌器内排除残余空气及蒸汽渗透情况,其结果会受到灭菌器设备故障、蒸汽质量、试纸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胍类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胍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消毒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实验,对该胍类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浓度为6000 mg/L聚-[2-(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胍消毒剂溶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相同浓度的该消毒液对果蔬浸泡作用10 min,对果蔬表面人工染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79.该胍类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其原液对实验动物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胍类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性能稳定,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属实际无毒类物质.

    作者:董非;李爱萍;杨彬;刘文杰;王凤鸣;崔树玉;孙启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