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鹰
目的:探讨应用冷侧方加压法与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CLC组和WVC组,分别为其应用热牙胶充填法和冷侧方加压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CLC 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78.3%。在WVC 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91.3%,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冷侧方加压法相比,用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成功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足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更加平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在术后为其进行静脉镇痛治疗,应用舒芬太尼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试验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h、8h、24h及36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赖建鸿;林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手术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麻醉诱导阶段,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的药物搭配方式进行麻醉诱导。在麻醉维持阶段,研究组患儿采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和芬太尼的方式维持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联合异氟烷吸入的方式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比较两组患儿HR、BP、RR、SP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HR、BP、RR、SPO2等指标的变化稳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和芬太尼的方式为手术患儿维持麻醉具有安全性高、对患儿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民;赵秀英;查振启;耿垚;范伟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未对其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对其实施了风险意识管理。对比并分析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8.00%(16/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1.50%(3/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00%(170/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0%(198/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万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归纳总结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对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冠心病、早期肝硬化、坐骨神经痛及血栓类疾病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处方是大程度地发挥药效的关键。
作者:左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发展。因此,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下医院档案管理范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赵会颖;何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3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钱令敏;沈宏光;韩向阳;戎蓉;吴金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门诊清创换药室是一个高风险、纠纷多的部门,因而其带教护生的方法有别于病房。2009年,我科制定了清创换药室带教护士实习生的计划和方法,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主要从提高其综合素质、急救知识的培训、防止出现医护纠纷和安全隐患、提高伤口换药包扎的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予以关怀,帮助其完成培训规划。
作者:陈早梅;盛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原因,以促进消化内科的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0例用药不合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0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结果: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共有200例患者发生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其中,2011年有94例患者,2012年有62例患者,2013年有44例患者。这200例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重复用药(占患者总数的38.0%)、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占患者总数的34.0%)、联合用药导致其药效降低(占患者总数的15.0%)、连用药物导致其毒副作用增强(占患者总数的13.0%)。结论:在消化内科,合理用药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对于在消化内科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我们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赖忠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电图变化的情况,明确过敏性紫癜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心电图监测及心肌酶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80例患儿中,有21例患儿被检出心肌酶谱异常,占26.25%;有29例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测的结果异常,占36.2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3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25.0%,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2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41.7%。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明显低于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其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发生异常,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此类现象。
作者:陈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5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4.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的指导下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用不同镇痛药物对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K组、T组和F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在这三组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时,给K组患者使用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给T组患者使用曲马多组进行超前镇痛,给F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手术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镇静效果的评分和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在手术结束后的0.5h、2h、4h和8h,T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K组和F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组和F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K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这三组患者苏醒后,T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70%,K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33%,F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22%。T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明显高于K组和F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氯胺酮和芬太尼。因此曲马多可作为进行超前镇痛的优选药物使用。不过,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时应同时给其使用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
作者:潘祖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智力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业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鼻窦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为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半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组32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儿有27例(占患儿总数的84.37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4例(占患儿总数的1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占患儿总数的3.1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5%;在对照组32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儿有20例(占患儿总数的6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8例(占患儿总数的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4例(占患儿总数的1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陆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前列腺素是一种人体内重要的激素。这种激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参与了人体内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近几年,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前列腺素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前列腺素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从基础医学的角度对前列腺素的发展做一简单的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吲达帕胺片和依那普利分散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钾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使其血钾指标保持稳定,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雅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8例需行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镇痛的总有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取得更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将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控制在小范围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65%)、显效率(25%)、有效率(7.5%)和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1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