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钱令敏;沈宏光;韩向阳;戎蓉;吴金友

关键词:茵陈蒿汤, 血浆输注,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3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进行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联合血浆输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超声在基层医院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在基层医院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入院初步诊断、急诊超声诊断以及出院诊断间的差异。结果:这95例患者的入院初步诊断符合率为63.2%,急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2.6%。急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入院初步诊断,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超声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急腹症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急腹症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本草纲目》中的方法对何首乌进行炮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何首乌生品及用不同炮制方法获得的何首乌水提液、醇提液中大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低。进行水提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大黄素醇提取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黑豆汁制首乌、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口腔修复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前使用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82例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我们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正畸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可摘局部义齿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平均疗程、治愈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疗程为3.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疗程为6.5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为65.85%;观察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平均疗程、治愈水平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正畸治疗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在口腔修复前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分为研究1组(66例)、研究2组(6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分娩羊水正常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胎儿发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死亡的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3.0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急诊剖宫产率为8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妇的择期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2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1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发生单纯的羊水过少对其胎儿的影响不大。在确诊产妇发生单纯羊水过少后可对其胎儿的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其胎儿发生不良事件及结局的几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潘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为9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12h时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尤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1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吸痰的次数、进行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王锦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重性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或用图片提醒等方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然后观察其血糖监测的情况,从而掌握其治疗的依从性是否良好。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如下:血糖监测理想者有15人,占30%;血糖监测良好者有28人,占56%;血糖监测差者有7人,占14%。其血糖监测的优良率为86%,其血糖的监测情况令人满意。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为其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这是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其病情切实有效的措施。

    作者:李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透析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盖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不同镇痛药物对进行阑尾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用不同镇痛药物对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K组、T组和F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在这三组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时,给K组患者使用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给T组患者使用曲马多组进行超前镇痛,给F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手术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镇静效果的评分和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在手术结束后的0.5h、2h、4h和8h,T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K组和F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组和F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K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这三组患者苏醒后,T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70%,K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33%,F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为22%。T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明显高于K组和F组患者,三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氯胺酮和芬太尼。因此曲马多可作为进行超前镇痛的优选药物使用。不过,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时应同时给其使用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

    作者:潘祖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急性期的治疗、危急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常用的四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正在研制中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甘孟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满意度,从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67例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接受中心静脉压持续动态检测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体会。结果:与接受护理干预前相比,本组67例患者在接受相关的护理干预后其患处愈合的情况、受损器官功能恢复的情况、发生感染的情况、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指标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ICU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其病情尽快痊愈,改善其受损器官的功能,降低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中药热熨法对手术后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5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熨法对其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VAS的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我们悉心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景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与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检测及防治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本辖区内中1000例小学及事业单位14-2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受试者新鲜大便标本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针对其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及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其采取药物驱虫法及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在1000例受试者中,有230例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感染率为23.0%(230/1000)。本研究中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进行全面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积极干预后,本研究中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接受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与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我们应根据对其进行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引导其改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肠道寄生虫病。

    作者:黄焕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为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较差、综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护理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如护理告知行为的缺失、护理操作流程的不当)、缺乏对患者个人情况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为了在护理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我们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专科技能,完善抢救室的医疗预警机制,提高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分别为95.24%和80.9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分别为80.95%和71.43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4.76%,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19.04%。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付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以其确切的疗效和起效迅速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随着此类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等现象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药理学、药剂学和中医理论的角度对临床上常用的15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常用溶媒、原药浓度、配伍禁忌、热寒属性及注意事项进行整理和比较,旨在对该类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建国;吴俊峰;吴峻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甲状腺素的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运动、食疗为辅,对两种病要兼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德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