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盖桂荣

关键词:长期透析, 综合护理,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透析并发症的几率。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变化情况以及Child-Pugh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失代偿肝病,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HBV-DNA阴转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创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1至60号),抽取其中的奇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抽取其中的偶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检查后其病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4例、8例和8例,在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被检出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1例、6例和6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5例、7例和8例,在进行CT检查时被检出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为14例、7例和7例。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检查后其病情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技术在诊断胸部创伤方面的准确率较高。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X线平片和CT技术检查胸部创伤,以进一步提高此病的检出率。

    作者:邹明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4例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新生儿。在两组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我们对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2±0.6d。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3.8%、1.9%、1.9%和5.8%。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11.5%、13.5%、9.6%和13.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葛雅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将护理的方法、体会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这20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均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对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清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闭合复位法与切开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6%。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6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存活率、死亡率,并分析其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血压、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在为本组32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9例患者在一年内死亡,有15例患者在2年内死亡。将这些的患者分成ESDN存活组和ESDN死亡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次检测时获取的CR和BUN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SDN存活组患者初检的BUN水平较低,CR水平较高。在ESDN死亡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死于感染性并发症,有3例患者死于恶性病质,有6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有1例患者死于脑出血。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死因主要为发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此外,脑出血、恶性病质及心力衰竭也是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各方面的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确保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作者:郭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对矽肺并发哮喘患者进行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矽肺并发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矽肺并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为A组患者使用噻托溴铵干粉使用吸入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A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对矽肺并发哮喘患者今昔功能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均较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宫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血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旨在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管理体系建设。结果:就血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保障血液的质量及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结论:血站硬件建设现已基本达标,而相应软件建设需要长期艰苦的自我完善机制,血站管理、献血者、质量管理规范、程序文件等,严格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建立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总结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这13例腹主动脉动脉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真性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CT、MRA检查得到确诊。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地诊断腹主动脉瘤,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中医分型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医分型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我们给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分型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中成药正天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在对照组的41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7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分型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运超;何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探究

    目的:探究当前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在所选择的800名患者中有96名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占到了所有患者的12%。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当前在消化内科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多见,医院必须加强对用药的管理。

    作者:杨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发展。因此,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下医院档案管理范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赵会颖;何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小时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在这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17.5%;发病原因为胃癌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16.25%;发病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26例,占患者总数的32.5%;发病原因为胃溃疡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5%;发病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16.25%;发病原因为其他病因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2.5%。发病季节在春季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40%;发病季节在夏季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6.25%;发病季节在秋季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22.5%;发病季节在冬季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11.2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熊伟;李济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指标的分析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电图变化的情况,明确过敏性紫癜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心电图监测及心肌酶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80例患儿中,有21例患儿被检出心肌酶谱异常,占26.25%;有29例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测的结果异常,占36.2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3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25.0%,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2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41.7%。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明显低于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其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发生异常,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此类现象。

    作者:陈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分别为95.24%和80.9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分别为80.95%和71.43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4.76%,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19.04%。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付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未进行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了传染病预防和管理。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再根据研究的结果,分析我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确诊为传染病患者的例数为79例,其确诊率为65.83%;观察组患者当中确诊的例数为109例,其确诊为传染病率为90.83%。观察组患者的确诊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可提高传染病患者的确诊率,进而提高传染病的管理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炜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住院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改善中药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分别对100名门诊患者和100名住院患者就用药依从性问题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研究相关的数据。结果:门诊患者中存在用药不依从行为的人占总76%,住院患者中存在用药不依从行为的人占1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患者用药不依从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而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药学服务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针对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区别以及出现用药不依从行为的原因提出对中药药学服务的改善意见。

    作者:窦训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