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疗效观察

叶欢

关键词:压疮, 优质护理, 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用中药小儿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喜炎平、美林等西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采用自拟的小儿退热方和中药煎水洗浴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自拟中药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16.8±1.2)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9.2±2.7)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39.6±2.9)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59.2±5.3)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76.5±9.7)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87.6±11.5)小时;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9.5±1.2)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1.2±1.5)天。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伤口拆线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锁定钢板治疗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X线片的结果显示,其掌平角平均为(11.4+4.0)。,尺平角平均为(16.5+3.2)。。在术后对本组患者在术后月的随访,其骨折均愈合,其中有49例(占87.5%)患者的疗效为优,有4例(占7.1%)患者的疗效为良,有3例(占5.4%)患者的疗效为差,其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4.6%。本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懈、手术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及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引发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远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用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采用西医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医平肝育阴清热的方法为治疗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这70例患者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了预防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我们对这7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这7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3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6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在治疗期间,这70例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57%。结论: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苑莉;张美玲;郑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97例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1例)与对照组(19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脑梗死并发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为其进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必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自愿终止妊娠且孕期在16-24周的124例中期妊娠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B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2.2%(59/64),B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0.0%(54/60)。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虽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3h。B组患者从用药到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9.8h。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这两种用药方式均可有效终止中期妊娠,但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这种用药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终止妊娠所需的时间。

    作者:刘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

    探讨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后,有12例患儿痊愈,有8例患儿显效,有7例患儿好转,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本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9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结论:为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较少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洪玲;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

    复方中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将“君臣佐使理论”和“药物七情理论”作为依据、用方解的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用“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和现代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旨在为复方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金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骨外科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为其用水垫预防压疮。结果:使用水垫预防压疮,改变了传统的每2h为压疮患者翻身一次的做法,可延长至4h为其翻身一次,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使患者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结论:用水垫能为截瘫术后患者很好地解决皮肤受压的问题,水垫是解决截瘫术后患者皮肤受压的理想工具。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6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d与出院当日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视力及恢复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卜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们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细菌的清除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98.5%,对照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74.3%。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阴影得到明显吸收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和体温恢复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肺炎致病菌,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彩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醴陵市流动人口常见传染病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醴陵市流动人口对常见传染病的认知情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醴陵市500名短期居住者进行有关常见传染病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传染病认知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这500名短期居住者传染病知识认知度的改善情况。结果:①实施干预后,这500名受调查者对艾滋病、结核、乙肝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干预后,这500名受调查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醴陵市流动人口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较差,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传染病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作者:张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由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粘附、分离、迁移、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分期、分化、转移及预后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概况、进展及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洪龙年;张颖(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血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旨在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管理体系建设。结果:就血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保障血液的质量及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结论:血站硬件建设现已基本达标,而相应软件建设需要长期艰苦的自我完善机制,血站管理、献血者、质量管理规范、程序文件等,严格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建立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对矽肺并发哮喘患者进行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矽肺并发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矽肺并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为A组患者使用噻托溴铵干粉使用吸入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A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联合噻托溴铵粉对矽肺并发哮喘患者今昔功能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均较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宫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熊伟;李济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

    目的:探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降低其死亡率。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者有49例,治疗结果为死亡者有1例,其死亡的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我们除了迅速将其送去医院进行救治外,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抢救,主要是立即为其排出毒物。医院在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后,应及时、彻底地清除其体内的毒物,并彻底地为其洗胃,早期正确地为其使用长托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以维持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另外,还要做好这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热汗古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使用长春新碱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ANA(滴度比)、抗dsDNA、C3和C4的水平以及其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水平。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血小板水平提高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血小板水平,而且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导致此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7例产妇分娩的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及导致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有30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其发病率为2.84%。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胎龄<37周、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出生体重<2500g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母亲的分娩方式、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胎膜早破、脐带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上述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山;邢忠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