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英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旨在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管理体系建设。结果:就血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保障血液的质量及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结论:血站硬件建设现已基本达标,而相应软件建设需要长期艰苦的自我完善机制,血站管理、献血者、质量管理规范、程序文件等,严格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建立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各OCSP分型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6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2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OCSP分型及是否进行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分为8组,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近期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治疗后,L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PACI、PO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PACI亚型、PO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获得的疗效较优,对T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对L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平稳后应尽早为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王永慧;张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青少年肺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41例(占患者总数的82%),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64%),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16%),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2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少年肺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安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左卡尼汀对进行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2例患者,对照组有20例患者。我们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TP、Hb以及HCT值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所使用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左卡尼汀对进行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地改善其促红素抵抗的情况,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同时增加其治疗的安全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饶容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在术后为其进行静脉镇痛治疗,应用舒芬太尼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试验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h、8h、24h及36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赖建鸿;林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们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细菌的清除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98.5%,对照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74.3%。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阴影得到明显吸收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和体温恢复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肺炎致病菌,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彩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足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更加平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奕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2例)和C组(52例),采集A组患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B组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C组患者的动脉血作为血液样本,为这3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这3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C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Hb、Hct、RBC、WBC、PLT等检测结果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CV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应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崔凤霞;孙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透析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盖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1例患者治疗显效,有26例患者治疗有效,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治疗显效,有24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6例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赫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分为研究1组(66例)、研究2组(6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分娩羊水正常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胎儿发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死亡的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3.0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急诊剖宫产率为8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妇的择期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2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1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发生单纯的羊水过少对其胎儿的影响不大。在确诊产妇发生单纯羊水过少后可对其胎儿的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其胎儿发生不良事件及结局的几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潘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在其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和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效果。结果:在这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中,有7例患者顺利地进行了阴道分娩,有23例患者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这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其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生产结局。
作者:王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30例设为单纯糖尿病组,将其中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20例患者设为糖尿病并发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受试者50例设为正常组,检测对比这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5.24±0.29)mmol/L、(5.22±0.19)%,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0.47±2.06)mmol/L、(8.68±1.63)%,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3.79±3.08) mmol/L、(10.35±1.82)%。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的血糖浓度越高,其HbAlc水平也越高。结论:血糖浓度检测联合HbAlc水平检测能更充分、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钦华;黄小燕;曾婉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复方麝香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为108.4±15.1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长(175.6±14.8h),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和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脑中风可取得显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其发生后遗症和脑部严重损伤的几率,是治疗脑中风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作者:姜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12h时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尤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分析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试验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进行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进行的麻醉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试验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后和停药时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无不良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邓永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单纯采用西瓜霜外用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1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1.5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娟;喻慧铭;叶茂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接受中心静脉压持续动态检测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体会。结果:与接受护理干预前相比,本组67例患者在接受相关的护理干预后其患处愈合的情况、受损器官功能恢复的情况、发生感染的情况、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指标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ICU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其病情尽快痊愈,改善其受损器官的功能,降低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当前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在所选择的800名患者中有96名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占到了所有患者的12%。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当前在消化内科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多见,医院必须加强对用药的管理。
作者:杨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