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赫
目的:探讨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6min步行试验)的结果、血浆NT-proBNP(B型脑钠肽前体)的水平以及LVEDD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 (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的结果和血浆NT-proBNP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的结果均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血清NT-proBNP的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结果提高的幅度和其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和LVESD均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他们的LVEF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LVEDD和LVESD缩小的幅度和其LVEF提高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其心肌受损的程度。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彩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6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d与出院当日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视力及恢复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卜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晋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冷侧方加压法与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CLC组和WVC组,分别为其应用热牙胶充填法和冷侧方加压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CLC 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78.3%。在WVC 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91.3%,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冷侧方加压法相比,用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成功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探究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由2名或2名以上具有丰富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共同对这些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结果:在5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部出现结节或肿块,其中有2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21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段或肺叶发生实变,其中有6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13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发生气管支气管结核,其中有4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9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发生纵隔淋巴结结核,其中有3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2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部出现磨玻璃密度阴影,其病情均被误诊。结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结果复杂多样,其病情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在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资料认真进行分析,若无法确诊,应尽早对其病变组织进行活检。
作者:徐明月;黄慧仪;林子乔;罗祖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硫糖铝、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高于对照组患者(62.5%),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奕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接受系统的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期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MRI检查法对这35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期,然后对这35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以验证他们进行MRI检查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MRI检查,这35例宫颈癌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癌灶为圆形,有13例患者的癌灶的形态不规则。他们中有21例患者癌灶的T1WI信号为等信号(占60%),有14例患者癌灶的T1WI信号为略低信号(占40%)。他们中有32例患者癌灶的T2WI信号为中高信号(占91.4%),有3例患者癌灶的T2WI信号为等信号(占8.6%)。在STIR序列中,这35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的常规信号比T2WI信号高,有1例患者的常规信号比T2WI信号低。对这35例患者进行增强Gd-DTPA扫描后发现,有19例患者的T2WI信号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有12例患者的T1WI信号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相同,有4例患者的T2WI信号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我们对上述数据进行评估后,决定对这35例宫颈癌患者中的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另外12例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在进行治疗前,经MRI检查,在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有宫颈癌Ⅰb期患者6例,宫颈癌Ⅱa期患者10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7例。在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宫颈癌Ⅱb期患者4例,宫颈癌Ⅲa期患者3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2例,宫颈癌Ⅳ期患者3例。后经病理检查证实,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病情分期准确,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病情分期准确,用MRI进行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74.2%。结论:用MRI检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宫颈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其预后提供依据。此检测方法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柳军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这13例腹主动脉动脉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真性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CT、MRA检查得到确诊。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地诊断腹主动脉瘤,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针灸科2012年3~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单纯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采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的疗法对这6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①至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治疗的显效率达到了90.00%。②到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的体重、身体脂肪率、BMI、TG和CHO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选择分娩方式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60例患者均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对照组的60例患者均为首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其发生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几率也大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可明显地增加其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及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因此,作为产科医护人员,应严格地掌握这类患者的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其剖宫产率,进而提高产科的医疗质量。
作者:吴鹏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1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吸痰的次数、进行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泌尿系统感染指的是微生物在尿路内停留繁殖而导致细菌感染出现的临床症候群。一般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等,近年来,还可以根据尿路有无功能或解剖异常,是否导致全身疾病,可分成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感染。当前,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为细菌感染常见类型,发病率仅低于呼吸道感染,我国发病率达到0.91%。本文综述了泌尿系感染常见的原因和感染途径研究进展,对泌尿系感染诊断和鉴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于临床研究泌尿系统感染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闫学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原因,以促进消化内科的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0例用药不合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0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结果: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共有200例患者发生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其中,2011年有94例患者,2012年有62例患者,2013年有44例患者。这200例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重复用药(占患者总数的38.0%)、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占患者总数的34.0%)、联合用药导致其药效降低(占患者总数的15.0%)、连用药物导致其毒副作用增强(占患者总数的13.0%)。结论:在消化内科,合理用药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对于在消化内科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我们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赖忠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总结药师对门诊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干预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长期用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跟踪、观察这600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①在接受调查的600例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有315例(52.5%),用药依从较差的患者有285例(47.5%)。②影响这60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身因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欠妥、医师和药师因素、药品因素和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等。结论: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门诊药师,我们应该积极对门诊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作者:吴志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在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未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2.2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为0.4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00%,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牟英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们给观察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细菌的清除率和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98.5%,对照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为74.3%。观察组患者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阴影得到明显吸收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和体温恢复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肺炎致病菌,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彩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将护理的方法、体会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这20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均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对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清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