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张晋宝

关键词:基层医院,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患者。我们为治疗组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5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述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灯盏细辛和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熊伟;李济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述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新进展

    结核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染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导致该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结核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包括T-SPOT.TB、Xpert MTB/RIF等检测该病的新方法,为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黄书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1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吸痰的次数、进行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行降脂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通常都合并患有糖尿病,也可以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病情进展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其实,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其血脂和血糖水平长期处于异常状态,才是导致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强化降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改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

    作者:兰振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缓解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缓解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58例缓解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8例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9例患儿。我们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常规疗法(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其使用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97%。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3.45%和13.79%,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3.45%和44.83%。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缓解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儿病情复发的几率,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治疗缓解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红平;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头痛患者108例,依据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颅痛定及益脑灵进行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现状

    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已开展了二十余年,发展十分迅速,部分术式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腹腔镜技术发展的市场需求动力已经形成、行业制度与技术规范也得到了初步的确立,但部分关键技术如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作出展望。

    作者:张永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胃癌扩大根治术对这3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这37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状态良好。我们对这37例患者均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1年存活率为86.5%,3年存活率为70.3%,5年存活率为37.8%。在这3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62.2%。结论: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可有效地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的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门诊清创换药室带教实习护生的方法研究

    门诊清创换药室是一个高风险、纠纷多的部门,因而其带教护生的方法有别于病房。2009年,我科制定了清创换药室带教护士实习生的计划和方法,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主要从提高其综合素质、急救知识的培训、防止出现医护纠纷和安全隐患、提高伤口换药包扎的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予以关怀,帮助其完成培训规划。

    作者:陈早梅;盛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准确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用中药小儿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喜炎平、美林等西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采用自拟的小儿退热方和中药煎水洗浴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自拟中药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骨外科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为其用水垫预防压疮。结果:使用水垫预防压疮,改变了传统的每2h为压疮患者翻身一次的做法,可延长至4h为其翻身一次,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使患者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结论:用水垫能为截瘫术后患者很好地解决皮肤受压的问题,水垫是解决截瘫术后患者皮肤受压的理想工具。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使用中药安全性的探讨与思考

    随着中药产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中药使用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事实上,中药一直以其生物利用度高而闻名,其治疗疾病的神奇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人们不能因为个别中药存在使用上的安全问题就对中药全盘否定,而应该找到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正确使用中药的方法,以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中药使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内窥镜活检的方法诊断结肠、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比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已经成为了工业国家排名第二的常见肿瘤,也是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疾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检测、确诊手段,传统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确诊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过了佳治疗时间。对于不能确定的结、直肠腺癌患者,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活检组织检测,内窥镜及临床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黄青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HPLC法测定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及其校正因子的结果分析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及异位异构体对主成分米格列奈的校正因子。方法:本试验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UPELCOSIL ABZ+PLUS(150mm×4.6mm,5um),流动相:水-乙腈-正戊醇(59:40:1)(磷酸调pH为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在本次试验中分别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范围的测定、小检测限、小定量限的测定、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米格列奈线性范围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计算及样品测定。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药米格列奈与异位异构体分离良好。异位异构体进样量在0.00399~0.0398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0,n=7),米格列奈在0.000383~0.0383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n=7),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峰检测的校正因子为1.0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及其校正因子的测定。

    作者:周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晋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与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检测及防治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本辖区内中1000例小学及事业单位14-2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受试者新鲜大便标本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针对其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及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其采取药物驱虫法及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在1000例受试者中,有230例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感染率为23.0%(230/1000)。本研究中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进行全面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积极干预后,本研究中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接受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与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我们应根据对其进行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引导其改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肠道寄生虫病。

    作者:黄焕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吲达帕胺片和依那普利分散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钾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使其血钾指标保持稳定,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雅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