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霞;孙丹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在这6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45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治疗期间,这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自愿终止妊娠且孕期在16-24周的124例中期妊娠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B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2.2%(59/64),B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0.0%(54/60)。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虽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3h。B组患者从用药到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9.8h。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这两种用药方式均可有效终止中期妊娠,但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这种用药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终止妊娠所需的时间。
作者:刘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骨外科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为其用水垫预防压疮。结果:使用水垫预防压疮,改变了传统的每2h为压疮患者翻身一次的做法,可延长至4h为其翻身一次,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使患者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结论:用水垫能为截瘫术后患者很好地解决皮肤受压的问题,水垫是解决截瘫术后患者皮肤受压的理想工具。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接受中心静脉压持续动态检测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体会。结果:与接受护理干预前相比,本组67例患者在接受相关的护理干预后其患处愈合的情况、受损器官功能恢复的情况、发生感染的情况、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指标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ICU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促使其病情尽快痊愈,改善其受损器官的功能,降低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在预防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6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d与出院当日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视力及恢复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卜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5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熨法对其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VAS的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我们悉心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景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降低其死亡率。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者有49例,治疗结果为死亡者有1例,其死亡的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我们除了迅速将其送去医院进行救治外,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抢救,主要是立即为其排出毒物。医院在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后,应及时、彻底地清除其体内的毒物,并彻底地为其洗胃,早期正确地为其使用长托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以维持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另外,还要做好这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热汗古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为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97例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1例)与对照组(19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脑梗死并发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为其进行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必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王锦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58例小儿哮喘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9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应用氨茶碱相比,联合应用氨茶碱和麻黄汤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采用。
作者:雍振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小时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在这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有14例,占患者总数的17.5%;发病原因为胃癌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16.25%;发病原因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26例,占患者总数的32.5%;发病原因为胃溃疡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15%;发病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16.25%;发病原因为其他病因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2.5%。发病季节在春季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40%;发病季节在夏季的患者有21例,占患者总数的26.25%;发病季节在秋季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22.5%;发病季节在冬季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11.2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78例患者治疗期间,对他们进行了基础护理、眼部护理、疼痛护理、水疱和皮肤护理等综合性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78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5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书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提出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应用型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旨在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强素质、宽出口”的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何立巍;吴启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由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粘附、分离、迁移、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分期、分化、转移及预后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概况、进展及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洪龙年;张颖(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中药灌肠治疗的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采用中药灌肠疗法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中药灌肠治疗的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华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加强地方医疗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与中药应用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在药事管理与合理应用中药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在某些方面尚不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需要加深对药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药事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中药使用的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作者:方典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在其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和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效果。结果:在这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中,有7例患者顺利地进行了阴道分娩,有23例患者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这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其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生产结局。
作者:王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患儿(74%),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颜志远;徐君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