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东
目的:探讨为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分泌乳汁及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名产妇。我们为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产妇使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50名产妇中,在24小时之内开始分泌乳汁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86.0%,乳汁分泌充足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88.0%,在24小时之内开始下床走动的产妇总产妇总数的88.0%;在对照组的50名产妇中,在24小时之内开始分泌乳汁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乳汁分泌充足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在24小时之内开始下床走动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观察组产妇在泌乳时间、泌乳充足度及产妇术后恢复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可提高母乳的喂养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由6.94±1.02分降低至2.19±0.61分。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VAS评分由6.95±1.01分降低至5.07±0.75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ODI的平均值(17.97±4.1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ODI的平均值(45.17±4.0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低、可充分改善椎体凸畸形、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更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等优点。在将此疗法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后,可将其作为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疗法。
作者:罗建中;韦勇;冯均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们根据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了手术室发生医疗事故的几率。结论:根据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形象。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程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分别为51.69±8.45 min、4.96±0.58 d、37.56±3.46 h和25.36±8.03h,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分别为82.96±12.6min、11.64±5.14 d、179.54±8.41 h和36.47±15.24h。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发生了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好,患者的治疗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门诊清创换药室是一个高风险、纠纷多的部门,因而其带教护生的方法有别于病房。2009年,我科制定了清创换药室带教护士实习生的计划和方法,通过4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主要从提高其综合素质、急救知识的培训、防止出现医护纠纷和安全隐患、提高伤口换药包扎的水平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实习生的工作生活予以关怀,帮助其完成培训规划。
作者:陈早梅;盛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X线片的结果显示,其掌平角平均为(11.4+4.0)。,尺平角平均为(16.5+3.2)。。在术后对本组患者在术后月的随访,其骨折均愈合,其中有49例(占87.5%)患者的疗效为优,有4例(占7.1%)患者的疗效为良,有3例(占5.4%)患者的疗效为差,其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4.6%。本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懈、手术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及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引发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远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药材的质量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严格把握中药材的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分别从产地、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旨在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对免疫增强剂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免疫功能低下与儿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包括微生物制剂、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剂在内的数种免疫增强剂,对各种免疫增强剂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重点分析,为免疫增强剂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些研究资料。
作者: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降低其死亡率。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者有49例,治疗结果为死亡者有1例,其死亡的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我们除了迅速将其送去医院进行救治外,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抢救,主要是立即为其排出毒物。医院在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后,应及时、彻底地清除其体内的毒物,并彻底地为其洗胃,早期正确地为其使用长托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以维持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另外,还要做好这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热汗古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具的66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结合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对这66张处方进行了分析,并对导致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给患者用药;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符;所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的途径不当等。结论: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我院心内科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但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此,门诊医师应多与药师进行沟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院心内科门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阿哪尔古力·艾合麦提;阿依古力·艾尔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导致此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7例产妇分娩的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及导致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有30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其发病率为2.84%。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胎龄<37周、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出生体重<2500g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母亲的分娩方式、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肝内胆汁淤积、胎膜早破、脐带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上述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山;邢忠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科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发生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的几率为5%。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了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发生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的几率为30%。观察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恐惧焦虑综合征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夏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对动脉源性胃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我们为研究组的患者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为28.0%,研究组患者的总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3.7%及2.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2.8%及1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死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伟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各OCSP分型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6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2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OCSP分型及是否进行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分为8组,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近期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治疗后,L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PACI、PO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PACI亚型、PO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获得的疗效较优,对T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对L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平稳后应尽早为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王永慧;张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针灸科2012年3~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单纯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采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的疗法对这6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①至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治疗的显效率达到了90.00%。②到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的体重、身体脂肪率、BMI、TG和CHO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选择分娩方式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60例患者均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对照组的60例患者均为首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两组患者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其发生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及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几率也大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再次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可明显地增加其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及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因此,作为产科医护人员,应严格地掌握这类患者的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其剖宫产率,进而提高产科的医疗质量。
作者:吴鹏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复方中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将“君臣佐使理论”和“药物七情理论”作为依据、用方解的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用“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和现代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旨在为复方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金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