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效果观察

刘建辉

关键词:放射介入, 动脉栓塞, 动脉源性胃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对动脉源性胃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我们为研究组的患者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为28.0%,研究组患者的总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止血率,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未进行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了传染病预防和管理。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再根据研究的结果,分析我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确诊为传染病患者的例数为79例,其确诊率为65.83%;观察组患者当中确诊的例数为109例,其确诊为传染病率为90.83%。观察组患者的确诊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可提高传染病患者的确诊率,进而提高传染病的管理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炜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30例设为单纯糖尿病组,将其中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20例患者设为糖尿病并发症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受试者50例设为正常组,检测对比这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5.24±0.29)mmol/L、(5.22±0.19)%,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0.47±2.06)mmol/L、(8.68±1.63)%,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分别为(13.79±3.08) mmol/L、(10.35±1.82)%。正常组受试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和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的血糖浓度越高,其HbAlc水平也越高。结论:血糖浓度检测联合HbAlc水平检测能更充分、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钦华;黄小燕;曾婉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未对其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对其实施了风险意识管理。对比并分析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8.00%(16/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为1.50%(3/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00%(170/200),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0%(198/2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万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

    目的: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用血情况,为各血站的采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收集,并使用Micrsoft 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全血使用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9.1%。在2012年,长治市的临床全血使用量仅占临床总用血量的2.79%。而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成分血使用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9.5%。在2012年,长治市的临床成分血使用量占临床总用血量的97.21%。在2000年1月~2012年12月这12年期间,长治市临床上使用量高的成分血为红细胞,其次为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结论:全血用量逐渐减少和成分血用量逐渐增加是近年来长治市临床用血情况的主要特点。因此,长治市的各级血站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成分血的采集力度,以应对临床上对成分血的需求。

    作者:郭俊林;王芳;李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

    复方中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将“君臣佐使理论”和“药物七情理论”作为依据、用方解的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用“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和现代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旨在为复方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金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免疫增强剂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本文对免疫增强剂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免疫功能低下与儿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包括微生物制剂、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剂在内的数种免疫增强剂,对各种免疫增强剂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重点分析,为免疫增强剂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些研究资料。

    作者: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论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矿物质水中金属元素的价值

    矿物质水中含有人身体所需要的钾、钙、锰、锌等微量元素。如果这些微量元素在水中的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影响人的生命安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有效检测矿物质水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从而帮助我们严格控制饮用矿物质水的质量。本文对使用各种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矿物质水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和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旨在为疾控机构监测水质提供依据。

    作者:段乐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晋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效果

    目的:评价分析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试验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进行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进行的麻醉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试验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后和停药时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无不良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邓永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单纯采用西瓜霜外用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1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1.5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娟;喻慧铭;叶茂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这70例患者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了预防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我们对这7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这70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3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有6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在治疗期间,这70例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57%。结论:对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苑莉;张美玲;郑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重性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或用图片提醒等方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然后观察其血糖监测的情况,从而掌握其治疗的依从性是否良好。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如下:血糖监测理想者有15人,占30%;血糖监测良好者有28人,占56%;血糖监测差者有7人,占14%。其血糖监测的优良率为86%,其血糖的监测情况令人满意。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为其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这是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其病情切实有效的措施。

    作者:李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5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4.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的指导下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与单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8例需行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镇痛的总有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取得更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将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控制在小范围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头痛患者108例,依据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颅痛定及益脑灵进行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环枕关节进行近距离投照式X光检查的准确率分析

    目的:分析对疑似环枕关节病患者的环枕关节进行近距离投照式X光检查的准确率。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疑似环枕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投照方法进行X光检查,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环枕关节近距离投照的方法进行X光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胶片图像质量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试验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胶片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为90%;有8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完全准确,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胶片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为50%;有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完全准确,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40%。两组患者进行X光检查的胶片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环枕关节进行近距离投照检查能显著提高环枕关节胶片的图像质量及环枕关节病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樊仁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16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吸痰的次数、进行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江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分析

    目的: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找到该地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规律,为该地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我们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信息数据,并使用Excel2003软件将收集的数据制成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数据库,然后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共发现21种传染病,发病患者的总数为759例。其中,发现了13种乙类传染病,患者共计456例,发现了丙类传染病5种,患者共计214例,发现了其他传染病3种,患者共计89例。白河县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6.35%、20.95%、18.18%、19.50%和15.02%。这说明该地区传染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减少。从大的分类来看,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为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为37.4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为30.17%,第三为血液及性传染病,发病率为24.77%。从具体的疾病种类来看,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发病率高的传染病分别为其他类型的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这5种传染病的感染人群主要为民工、农民和散居儿童。其中,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成年人其年龄在26~45岁之间,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儿童其年龄在0~3岁之间。在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436人中,有男性273例,占35.97%,女性163例,占21.48%。结论: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未来,白河县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预防其他类型的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这5种传染病的流行,预防的重点人群是中年的民工、农民和0~3岁的散居儿童。

    作者:曹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准确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