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分析

曹春玲

关键词:传染病, 疫情报告, 防控工作
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找到该地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规律,为该地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我们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信息数据,并使用Excel2003软件将收集的数据制成白河县传染病疫情数据库,然后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共发现21种传染病,发病患者的总数为759例。其中,发现了13种乙类传染病,患者共计456例,发现了丙类传染病5种,患者共计214例,发现了其他传染病3种,患者共计89例。白河县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6.35%、20.95%、18.18%、19.50%和15.02%。这说明该地区传染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减少。从大的分类来看,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为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为37.4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为30.17%,第三为血液及性传染病,发病率为24.77%。从具体的疾病种类来看,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发病率高的传染病分别为其他类型的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这5种传染病的感染人群主要为民工、农民和散居儿童。其中,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成年人其年龄在26~45岁之间,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儿童其年龄在0~3岁之间。在感染这5种传染病的436人中,有男性273例,占35.97%,女性163例,占21.48%。结论: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白河县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未来,白河县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预防其他类型的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这5种传染病的流行,预防的重点人群是中年的民工、农民和0~3岁的散居儿童。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述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新进展

    结核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染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导致该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结核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包括T-SPOT.TB、Xpert MTB/RIF等检测该病的新方法,为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黄书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

    目的:对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具的66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结合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对这66张处方进行了分析,并对导致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给患者用药;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符;所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的途径不当等。结论: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我院心内科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但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此,门诊医师应多与药师进行沟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院心内科门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阿哪尔古力·艾合麦提;阿依古力·艾尔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8.10%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有19.05%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检出率高,并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胃癌扩大根治术对这3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这37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状态良好。我们对这37例患者均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1年存活率为86.5%,3年存活率为70.3%,5年存活率为37.8%。在这3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62.2%。结论: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可有效地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的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准确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硫糖铝、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高于对照组患者(62.5%),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创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1至60号),抽取其中的奇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抽取其中的偶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检查后其病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4例、8例和8例,在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被检出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1例、6例和6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病理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分别为15例、7例和8例,在进行CT检查时被检出患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和液气胸的例数为14例、7例和7例。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检查后其病情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技术在诊断胸部创伤方面的准确率较高。在必要时可联合使用X线平片和CT技术检查胸部创伤,以进一步提高此病的检出率。

    作者:邹明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对何首乌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本草纲目》中的方法对何首乌进行炮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何首乌生品及用不同炮制方法获得的何首乌水提液、醇提液中大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低。进行水提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大黄素醇提取物测定的结果显示,何首乌生品与黑豆汁制首乌、九蒸九晒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何首乌生品中大黄素的含量高。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与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检测及防治青少年肠道寄生虫病的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本辖区内中1000例小学及事业单位14-2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卢戈氏液、塑料薄膜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受试者新鲜大便标本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针对其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及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其采取药物驱虫法及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在1000例受试者中,有230例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感染率为23.0%(230/1000)。本研究中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者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在进行全面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积极干预后,本研究中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接受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及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与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我们应根据对其进行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引导其改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肠道寄生虫病。

    作者:黄焕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此病的临床水平。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体征、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100例患者中,有84例患者治愈(占84%),有12例患者好转(占12%),有4例患者死亡(占4%)。在本组80例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8例患者在治疗2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有16例患者在治疗4个月内症状及体征、脑脊液指标明显好转,其治愈率为85%(68/80),好转率为15%(12/80)。在本组2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冲洗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治愈,有4例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死亡,其治愈率为80%(16/20)。结论: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正规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们根据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降低了手术室发生医疗事故的几率。结论:根据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形象。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程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存活率、死亡率,并分析其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血压、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在为本组32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9例患者在一年内死亡,有15例患者在2年内死亡。将这些的患者分成ESDN存活组和ESDN死亡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次检测时获取的CR和BUN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SDN存活组患者初检的BUN水平较低,CR水平较高。在ESDN死亡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死于感染性并发症,有3例患者死于恶性病质,有6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有1例患者死于脑出血。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死因主要为发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此外,脑出血、恶性病质及心力衰竭也是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各方面的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确保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作者:郭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智力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业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使用长春新碱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ANA(滴度比)、抗dsDNA、C3和C4的水平以及其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水平。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血小板水平提高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血小板水平,而且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我院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及药师进行干预的方法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总结药师对门诊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干预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长期用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跟踪、观察这600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①在接受调查的600例患者中,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有315例(52.5%),用药依从较差的患者有285例(47.5%)。②影响这60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身因素、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欠妥、医师和药师因素、药品因素和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等。结论:门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门诊药师,我们应该积极对门诊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作者:吴志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与单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8例需行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镇痛的总有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取得更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将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控制在小范围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调查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掌握情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各级医院的在职医生35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医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率及掌握率均不高。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所有医生均欠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认识。结论:加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我国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关键。

    作者:戴庆;白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患儿(74%),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颜志远;徐君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