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查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掌握情况

戴庆;白剑

关键词:基层医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知晓程度, 掌握情况, 医学继续教育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各级医院的在职医生35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医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率及掌握率均不高。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所有医生均欠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认识。结论:加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我国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关键。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闭合复位法与切开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6%。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6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总结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这13例腹主动脉动脉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真性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CT、MRA检查得到确诊。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地诊断腹主动脉瘤,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丙(对照组)三组。甲组患者应用黛力新、培菲康和硫糖铝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应用黛力新、达喜和培菲康进行治疗。丙组患者应用谷维素、维生素E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这807例患者中,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共721例,其中甲组失访50例患者,乙组失访55例患者,丙组失访70例患者。在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中,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5),且趋势卡方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从丙组患者、乙组患者到甲组患者有升高的趋势(χ2=82.21, P<0.05)。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天凤;郑芝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4例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新生儿。在两组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我们对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2±0.6d。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3.8%、1.9%、1.9%和5.8%。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11.5%、13.5%、9.6%和13.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足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更加平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将护理的方法、体会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这20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均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对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清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自愿终止妊娠且孕期在16-24周的124例中期妊娠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B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2.2%(59/64),B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0.0%(54/60)。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虽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3h。B组患者从用药到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9.8h。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这两种用药方式均可有效终止中期妊娠,但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这种用药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终止妊娠所需的时间。

    作者:刘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针灸科2012年3~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单纯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采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的疗法对这6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①至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治疗的显效率达到了90.00%。②到第8个疗程结束时,这60例患者的体重、身体脂肪率、BMI、TG和CHO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针刺腹部腧穴配合饮食调节治疗单纯肥胖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使用长春新碱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ANA(滴度比)、抗dsDNA、C3和C4的水平以及其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水平。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尿蛋白、ANA、抗dsDNA、C3和C4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血小板水平提高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长春新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血小板水平,而且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在其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和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效果。结果:在这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中,有7例患者顺利地进行了阴道分娩,有23例患者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这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其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生产结局。

    作者:王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及对其误诊原因的分析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探究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由2名或2名以上具有丰富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共同对这些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结果:在5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部出现结节或肿块,其中有2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21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段或肺叶发生实变,其中有6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13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发生气管支气管结核,其中有4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9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发生纵隔淋巴结结核,其中有3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有2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肺部出现磨玻璃密度阴影,其病情均被误诊。结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结果复杂多样,其病情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在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时需结合其临床资料认真进行分析,若无法确诊,应尽早对其病变组织进行活检。

    作者:徐明月;黄慧仪;林子乔;罗祖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变化情况以及Child-Pugh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失代偿肝病,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HBV-DNA阴转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在术后为其进行静脉镇痛治疗,应用舒芬太尼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试验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h、8h、24h及36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为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赖建鸿;林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

    复方中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将“君臣佐使理论”和“药物七情理论”作为依据、用方解的方法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用“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复方中药的功效可获得准确的结果。这两种研究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总结了传统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和现代医学研究复方中药功效的方法,旨在为复方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田金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急性期的治疗、危急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常用的四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正在研制中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甘孟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SDS和DSI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SDS和DSI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6个月至1年的随访后,在研究组患者中,有14例(占23.3%)患者的病情复发;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占48.3%)患者的病情复发。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8.10%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有19.05%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检出率高,并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MRI检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期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目的:探讨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期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MRI检查法对这35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期,然后对这35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以验证他们进行MRI检查分期的准确性。结果:经MRI检查,这35例宫颈癌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癌灶为圆形,有13例患者的癌灶的形态不规则。他们中有21例患者癌灶的T1WI信号为等信号(占60%),有14例患者癌灶的T1WI信号为略低信号(占40%)。他们中有32例患者癌灶的T2WI信号为中高信号(占91.4%),有3例患者癌灶的T2WI信号为等信号(占8.6%)。在STIR序列中,这35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的常规信号比T2WI信号高,有1例患者的常规信号比T2WI信号低。对这35例患者进行增强Gd-DTPA扫描后发现,有19例患者的T2WI信号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有12例患者的T1WI信号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相同,有4例患者的T2WI信号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的信号。我们对上述数据进行评估后,决定对这35例宫颈癌患者中的2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另外12例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在进行治疗前,经MRI检查,在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有宫颈癌Ⅰb期患者6例,宫颈癌Ⅱa期患者10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7例。在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宫颈癌Ⅱb期患者4例,宫颈癌Ⅲa期患者3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2例,宫颈癌Ⅳ期患者3例。后经病理检查证实,进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病情分期准确,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病情分期准确,用MRI进行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74.2%。结论:用MRI检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宫颈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其预后提供依据。此检测方法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柳军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发展。因此,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下医院档案管理范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赵会颖;何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