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唐玉香

关键词: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状态,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SDS和DSI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SDS和DSI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6个月至1年的随访后,在研究组患者中,有14例(占23.3%)患者的病情复发;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占48.3%)患者的病情复发。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锁定钢板治疗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X线片的结果显示,其掌平角平均为(11.4+4.0)。,尺平角平均为(16.5+3.2)。。在术后对本组患者在术后月的随访,其骨折均愈合,其中有49例(占87.5%)患者的疗效为优,有4例(占7.1%)患者的疗效为良,有3例(占5.4%)患者的疗效为差,其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4.6%。本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懈、手术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及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引发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远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从瘀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从瘀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气促、胸闷、胸痛、心悸、怔仲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有25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有8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有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有2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有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从瘀论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钟远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智力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业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

    目的:对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具的66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结合临床药理学的知识,对这66张处方进行了分析,并对导致心内科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我院心内科门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复给患者用药;用药与诊断结果不符;所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的途径不当等。结论: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我院心内科门诊的合理用药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但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此,门诊医师应多与药师进行沟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院心内科门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阿哪尔古力·艾合麦提;阿依古力·艾尔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其病情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8例,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有27例。在观察组的患者中,其病情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7例,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有28例。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氟替卡松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好转率或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罡;廖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冷侧方加压法与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冷侧方加压法与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CLC组和WVC组,分别为其应用热牙胶充填法和冷侧方加压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CLC 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78.3%。在WVC 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91.3%,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冷侧方加压法相比,用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成功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分为研究1组(66例)、研究2组(6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分娩羊水正常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胎儿发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死亡的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3.0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急诊剖宫产率为8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妇的择期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2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1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发生单纯的羊水过少对其胎儿的影响不大。在确诊产妇发生单纯羊水过少后可对其胎儿的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其胎儿发生不良事件及结局的几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潘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ARB联合ACEI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ARB联合ACEI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坎地沙坦酯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及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及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RB联合ACEI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付全;杨怀兰;郑灿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65%)、显效率(25%)、有效率(7.5%)和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1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将护理的方法、体会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这20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均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对接受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清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王锦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清创治疗的8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清创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有5人出现了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1.6%。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了抗休克治疗及急救护理。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这60例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所使用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在这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有57例患者痊愈出院,有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手术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是保证其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玉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调查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掌握情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各级医院的在职医生35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医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率及掌握率均不高。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所有医生均欠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认识。结论:加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我国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关键。

    作者:戴庆;白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用中药小儿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喜炎平、美林等西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采用自拟的小儿退热方和中药煎水洗浴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自拟中药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与单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门诊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及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8例需行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镇痛的总有效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联合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可取得更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将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控制在小范围内,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16.8±1.2)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9.2±2.7)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39.6±2.9)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59.2±5.3)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76.5±9.7)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87.6±11.5)小时;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9.5±1.2)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1.2±1.5)天。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伤口拆线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活血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活血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在使用常规疗法(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其使用活血止痛散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分别为1.13±0.56分、74.98±3.68分和1.00±0.00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分别为9.63±2.30分、99.74±0.24分和0.74±0.1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和临床体征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活血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1例患者治疗显效,有26例患者治疗有效,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治疗显效,有24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6例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赫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