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祝
目的:探究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头痛患者108例,依据治疗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颅痛定及益脑灵进行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法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胃癌扩大根治术对这3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这37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的状态良好。我们对这37例患者均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1年存活率为86.5%,3年存活率为70.3%,5年存活率为37.8%。在这37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62.2%。结论: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可有效地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的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88.10%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有19.05%的患者被检测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检出率高,并能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单纯采用西瓜霜外用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1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1.5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娟;喻慧铭;叶茂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口腔修复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前使用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82例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我们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正畸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可摘局部义齿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平均疗程、治愈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疗程为3.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疗程为6.5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为65.85%;观察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平均疗程、治愈水平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正畸治疗进行口腔修复前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在口腔修复前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晏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患者,我们应先对其进行扩血管、抗凝、脱水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尽早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血糖水平。另外,对于处在糖尿病急性期的患者,我们要严密监测其血糖水平,同时纠正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症状,以减轻其病情及脑缺血对其身体的损害,进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赵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可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检验科接受尿液检测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数次尿液检验,检验结果的误差均较大。现对这些患者每天的饮食情况及服药量进行了解,同时在研究期间对患者每天的尿液进行收集,并对其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尿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分别是尿液送检因素、尿液存储因素、尿液采集因素、临床药物因素、尿液检验室因素等,这几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率依次为5.00%、3.33%、15.00%、19.17%、57.50%。结论:在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姜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分为研究1组(66例)、研究2组(6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分娩羊水正常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胎儿发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死亡的情况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3.03%,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急诊剖宫产率为8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妇的择期剖宫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2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1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羊水粪染、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发生单纯的羊水过少对其胎儿的影响不大。在确诊产妇发生单纯羊水过少后可对其胎儿的状况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其胎儿发生不良事件及结局的几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潘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仙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二仙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甲状腺素的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运动、食疗为辅,对两种病要兼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德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后,有12例患儿痊愈,有8例患儿显效,有7例患儿好转,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本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9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结论:为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使用米卡芬净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较少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洪玲;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在基层医院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入院初步诊断、急诊超声诊断以及出院诊断间的差异。结果:这95例患者的入院初步诊断符合率为63.2%,急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2.6%。急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入院初步诊断,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超声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急腹症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急腹症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智力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片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业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清创治疗的8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清创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有5人出现了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1.6%。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冷侧方加压法与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CLC组和WVC组,分别为其应用热牙胶充填法和冷侧方加压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CLC 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78.3%。在WVC 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治疗的成功率为91.3%,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冷侧方加压法相比,用热牙胶充填法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成功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接受系统的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4例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新生儿。在两组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我们对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2±0.6d。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3.8%、1.9%、1.9%和5.8%。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11.5%、13.5%、9.6%和13.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2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6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d与出院当日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术后视力及恢复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卜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5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熨法对其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VAS的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我们悉心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景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归纳总结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对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冠心病、早期肝硬化、坐骨神经痛及血栓类疾病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处方是大程度地发挥药效的关键。
作者:左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