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黄丽

关键词: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90%、5%和10%,对照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15%、25%和30%。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降低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血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旨在为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管理体系建设。结果:就血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保障血液的质量及献血者、受血者的生命安全。结论:血站硬件建设现已基本达标,而相应软件建设需要长期艰苦的自我完善机制,血站管理、献血者、质量管理规范、程序文件等,严格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建立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行综合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在预防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调查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掌握情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姜堰两县各级医院的在职医生353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程度和掌握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医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知晓率及掌握率均不高。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所有医生均欠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认识。结论:加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我国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提高农村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关键。

    作者:戴庆;白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醴陵市流动人口常见传染病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醴陵市流动人口对常见传染病的认知情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醴陵市500名短期居住者进行有关常见传染病知识认知度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传染病认知干预。干预半年后,观察这500名短期居住者传染病知识认知度的改善情况。结果:①实施干预后,这500名受调查者对艾滋病、结核、乙肝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干预后,这500名受调查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醴陵市流动人口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较差,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传染病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作者:张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骨外科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为其用水垫预防压疮。结果:使用水垫预防压疮,改变了传统的每2h为压疮患者翻身一次的做法,可延长至4h为其翻身一次,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使患者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结论:用水垫能为截瘫术后患者很好地解决皮肤受压的问题,水垫是解决截瘫术后患者皮肤受压的理想工具。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清创治疗的8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清创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有5人出现了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1.6%。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进行清创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患者,我们应先对其进行扩血管、抗凝、脱水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尽早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其血糖水平。另外,对于处在糖尿病急性期的患者,我们要严密监测其血糖水平,同时纠正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症状,以减轻其病情及脑缺血对其身体的损害,进而改善其预后。

    作者:赵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使用中药安全性的探讨与思考

    随着中药产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中药使用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事实上,中药一直以其生物利用度高而闻名,其治疗疾病的神奇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人们不能因为个别中药存在使用上的安全问题就对中药全盘否定,而应该找到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正确使用中药的方法,以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中药使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奕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论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接受系统的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慢阻肺患者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可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检验科接受尿液检测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数次尿液检验,检验结果的误差均较大。现对这些患者每天的饮食情况及服药量进行了解,同时在研究期间对患者每天的尿液进行收集,并对其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尿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分别是尿液送检因素、尿液存储因素、尿液采集因素、临床药物因素、尿液检验室因素等,这几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率依次为5.00%、3.33%、15.00%、19.17%、57.50%。结论:在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姜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准确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哺乳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为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产妇分泌乳汁及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名产妇。我们为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产妇使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50名产妇中,在24小时之内开始分泌乳汁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86.0%,乳汁分泌充足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88.0%,在24小时之内开始下床走动的产妇总产妇总数的88.0%;在对照组的50名产妇中,在24小时之内开始分泌乳汁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乳汁分泌充足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在24小时之内开始下床走动的产妇占产妇总数的60.0%。观察组产妇在泌乳时间、泌乳充足度及产妇术后恢复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可提高母乳的喂养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曲伏前列素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单纯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20±1.43)mmHg、(17.62±1.40)mmHg、(17.30±1.39)mmHg、(17.14±1.37)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26.53±1.45)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63±1.52)mmHg、(18.24±1.44)mmHg、(17.59±1.37)mmHg、(17.20±1.25)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27.25±2.53)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视野缺损检查结果、视力检查结果、杯盘比检查结果及OCT视神经纤维厚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存活率、死亡率,并分析其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血压、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在为本组32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9例患者在一年内死亡,有15例患者在2年内死亡。将这些的患者分成ESDN存活组和ESDN死亡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次检测时获取的CR和BUN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SDN存活组患者初检的BUN水平较低,CR水平较高。在ESDN死亡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死于感染性并发症,有3例患者死于恶性病质,有6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有1例患者死于脑出血。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死因主要为发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此外,脑出血、恶性病质及心力衰竭也是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各方面的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确保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作者:郭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3.7%及2.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2.8%及1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死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伟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患者中,其病情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8例,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有27例。在观察组的患者中,其病情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27例,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有28例。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氟替卡松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好转率或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罡;廖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及进行全面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25例)和乙组(24例),应用胺碘酮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在应用胺碘酮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菊萍;于向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由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发展。因此,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下医院档案管理范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赵会颖;何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糖尿病信息管理中心建档,但并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定期到糖尿病护理门诊进行复诊的390例2型糖尿病失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与这390例患者进行电话联系,调查其失访的原因。结果:在这390例患者中,有236例患者与护理人员取得了联系,有154例患者失去了联系。结论:这些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的主要原因是:①患者不了解复诊的重要性。②患者不相信护理门诊的医护人员会给他们提供好的治疗方案。③医院对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宣教不到位。解决对策是:①医院应加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②医院应主动地帮助患者,提高其对护理门诊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定时回医院复诊。

    作者:吕婧;刘书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