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婧;刘书红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65%)、显效率(25%)、有效率(7.5%)和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1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对高胆红素血症早产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10月期间我院NICU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0例患儿,对照组有30例患儿。我们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早期治疗,用常规疗法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治疗,待其出生48小时后,再使用早期微量喂养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的第1、3、7、15、21天,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的峰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益生菌联合微量喂养法对生命体征平稳的高胆红素血症早产患儿进行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胆红素值,减轻其黄疸的症状,缩短其黄疸持续的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光;张书丽;李红杰;马清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丙(对照组)三组。甲组患者应用黛力新、培菲康和硫糖铝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应用黛力新、达喜和培菲康进行治疗。丙组患者应用谷维素、维生素E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这807例患者中,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共721例,其中甲组失访50例患者,乙组失访55例患者,丙组失访70例患者。在完成治疗与随访的患者中,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5),且趋势卡方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从丙组患者、乙组患者到甲组患者有升高的趋势(χ2=82.21, P<0.05)。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天凤;郑芝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校园流感暴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我校暴发流行性感冒(CH1N1)时,医护人员对228例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愈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其恐惧感,提高其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归纳总结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对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冠心病、早期肝硬化、坐骨神经痛及血栓类疾病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处方是大程度地发挥药效的关键。
作者:左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活血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在使用常规疗法(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其使用活血止痛散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分别为1.13±0.56分、74.98±3.68分和1.00±0.00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临床体征的评分和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分别为9.63±2.30分、99.74±0.24分和0.74±0.1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和临床体征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肿胀消退情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活血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治疗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对这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有7例患者的血钾水平和心率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因治疗失败而死亡,治疗的成功率为87.5%。结论: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治疗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潘金林;岳菊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用血情况,为各血站的采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收集,并使用Micrsoft 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全血使用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9.1%。在2012年,长治市的临床全血使用量仅占临床总用血量的2.79%。而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长治市的临床成分血使用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9.5%。在2012年,长治市的临床成分血使用量占临床总用血量的97.21%。在2000年1月~2012年12月这12年期间,长治市临床上使用量高的成分血为红细胞,其次为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结论:全血用量逐渐减少和成分血用量逐渐增加是近年来长治市临床用血情况的主要特点。因此,长治市的各级血站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成分血的采集力度,以应对临床上对成分血的需求。
作者:郭俊林;王芳;李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药材的质量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严格把握中药材的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分别从产地、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旨在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两组愈合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肢端溃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37例糖尿病肢端溃疡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实验组,对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运用湿性愈合技术换药。结果:对于同一年龄段的糖尿病肢端溃疡患者来说,运用湿性愈合技术换药比采取传统方法换药,愈合的时间可平均缩短20天,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结论:运用湿性愈合技术换药可减轻糖尿病肢端溃疡患者的疼痛和经济负担,加快肢端溃疡愈合的速度,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晓静;牛恒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6%。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优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良的患者有6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差的患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鼻窦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为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半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组32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儿有27例(占患儿总数的84.37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4例(占患儿总数的1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占患儿总数的3.1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5%;在对照组32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儿有20例(占患儿总数的6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儿有8例(占患儿总数的25%),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儿有4例(占患儿总数的1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此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陆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78例患者治疗期间,对他们进行了基础护理、眼部护理、疼痛护理、水疱和皮肤护理等综合性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78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5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书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及异位异构体对主成分米格列奈的校正因子。方法:本试验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UPELCOSIL ABZ+PLUS(150mm×4.6mm,5um),流动相:水-乙腈-正戊醇(59:40:1)(磷酸调pH为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在本次试验中分别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范围的测定、小检测限、小定量限的测定、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米格列奈线性范围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计算及样品测定。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药米格列奈与异位异构体分离良好。异位异构体进样量在0.00399~0.0398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0,n=7),米格列奈在0.000383~0.0383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n=7),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峰检测的校正因子为1.0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米格列奈异位异构体及其校正因子的测定。
作者:周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为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和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盐酸纳洛酮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醒脑静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尽早清醒,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90%、5%和10%,对照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15%、25%和30%。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降低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在其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和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效果。结果:在这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中,有7例患者顺利地进行了阴道分娩,有23例患者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这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其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生产结局。
作者:王江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王锦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泌尿系统感染指的是微生物在尿路内停留繁殖而导致细菌感染出现的临床症候群。一般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等,近年来,还可以根据尿路有无功能或解剖异常,是否导致全身疾病,可分成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感染。当前,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为细菌感染常见类型,发病率仅低于呼吸道感染,我国发病率达到0.91%。本文综述了泌尿系感染常见的原因和感染途径研究进展,对泌尿系感染诊断和鉴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于临床研究泌尿系统感染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闫学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5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4.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的指导下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