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华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氧驱动)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氧驱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FEV1、V/Q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宏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与血管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70例,其中aMCI组40例,VaMCI组3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应用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测定并比较各组的尿AD7c-NTP水平,并与认知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aMCI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aMCI组的尿AD7c-NTP水平较VaMCI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AD7c-NT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62,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确定2 507.10 ng/L为诊断aMCI的界定值,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28~0.928.结论:尿AD7c-NTP水平变化对诊断MCI,尤其是aMCI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且与aMCI的严重程度的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文灿;王文静;倪明珠;褚忠海;王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对照组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7.21±9.823分和49.06±10.983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0,P<0.01)、(t=6.104,P<0.01);实验组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39.70±7.715)分和(40.60±7.204)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9.148,P<0.01)、(t=11.278,P<0.01).出院时,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买验组的SDS和SAS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兰兰;张梅香;吴江玲;李亚萍;徐茜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辅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7),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组联合应用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p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对Hp感染无明显效果.
作者:杨雅萌;谢思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BMI与转氨酶异常的相关性,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某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建孕产妇保健手册的558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抽取转氨酶升高的孕妇100名,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1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检验的方法分析孕早期转氨酶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BMI与转氨酶异常呈正相关,随着BMI的升高,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升高(x2=6.308,P=0.012).结论:加强孕前及孕早期宣教,控制孕前和孕早期体重,对降低孕早期转氨酶异常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银玲;李娟;杨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探讨双因素理论在稳定医院人才队伍中的应用.该文总结分析了医院人才流失的原因和现状,并根据双因素理论,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认为把双因素理论应用于医院人才队伍的管理,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忠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的方式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一共1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的方式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随后对上述的患者进行为期1~12个月的随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在完成随访后,发现上述患者中共计有9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的方式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创伤小,而且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作者:董晓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102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舒适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产妇的中重度疼痛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院前1天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剖宫产产妇,抑郁心理和身体疼痛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情绪大大改善,母乳的喂养成功率也得到了提高,满意程度也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德莫林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疗效和护理干预.方法:89例压疮患者为医院近年来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德莫林治疗组(观察组,47例)和凡士林湿敷对照组(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压疮7d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对压疮的疗效、愈合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率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无感染病例,对照组5例感染.结论:德莫林对压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并降低感染率.
作者:程尤子;方娟;朱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单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不能使其心功能得到理想改善.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程序,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教育以及行为干预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减轻心脏疾病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影响.运动康复是指将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作为基础,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运动训练以促进康复的一种主动治疗方法.文章中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疗法研究进展,对心脏康复运动疗法的概念、心脏康复发展历史、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实施方法、康复运动疗效进行了综述.
作者:魏艳;陈霞;曹教育;王教媛;左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现阶段医学本科教育主要是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是其主要的弊端.转化医学教育是解决传统教育弊端的有效的途径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基础与临床相互转化促进.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转化医学教育是现阶段推行转化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方海明;王佳佳;章礼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同理心下正畸护理对学龄期正畸儿童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84例学龄期儿童,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畸治疗,常规组执行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基于同理心的正畸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SCARED及DSRSC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CARED及DSRSC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佩戴矫治器、按规定刷牙、使用漱口液漱口、饮食控制及关注口腔卫生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同理心下的正畸护理可以减轻学龄期正畸儿童焦虑及抑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叶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静滴缩宫素应用于孕足月引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进行引产的100例孕足月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产妇行单纯静滴缩宫素治疗,对研究组产妇行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静滴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宫颈情况、分娩情况、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分娩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且顺产率达94.00%,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基本相同(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静滴缩宫素对孕足月产妇进行引产,能够显著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同时降低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汪昌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3±6.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2±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闻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PIWIL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0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实验标本,选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实验标本中PIWIL4蛋白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与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PIWIL4蛋白阳性率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PIWIL4蛋白表达水平均与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WIL4基因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PIWIL4蛋白表达上调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将其作为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刘起胜;龚宗跃;邹艳;徐筱红;刘怀;曹寅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压疮护理对难免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以申报的难免压疮患者25例为观察组,以院外带入的27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压疮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引进新的压疮护理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给予新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评估为(8.10±1.38)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评分(8.83±1.72)分(P<0.()5);观察组的追踪频次(35.08±20.01),高于对照组(1.9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时压疮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压疮护理方法对申报的难免压疮效果较好.
作者:张娟;葛雪芬;王玉梅;洪青;张宏琴;姜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对比环孢素A与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结果:经环孢素A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较快,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葛仁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痰液涂片镜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血清结核抗体、血沉等四项检测对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97例结核患者及27例非结核患者分别进行液涂片镜检、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血沉等检测.结果:除血沉外,结核患者液涂片镜检、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核患者(P值均<0 05),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血沉检出阳性率在涂阴、涂阳结核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结核病检测敏感性:T-SPOT.TB>血沉>血清结核抗体>痰涂片,检测特异性:痰涂片>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血沉,T-SPOT.TB检测联合多种实验室方法检测结核,能有效提高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继梅;李坤宝;李雪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以及MR对于急性踝关节骨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踝关节骨质损伤患者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患者均在受伤后1周内行CT以及MR检查.结果:CT图像显示43例患者中有30例骨折,撕脱性小碎骨片4例,9例未见异常,阳性率79.1%;MRI则显示43例患者中有30例骨折(其中13例合并骨挫伤),撕脱性骨折1例,5例骨挫伤,7例未见异常,阳性率83.7%;二者结合,阳性率93%.MRI对于发现急性踝关节骨挫伤的敏感性高于CT,而CT尤其是三维图像对于小碎骨片的显示优于MRI.结论:CT及MRI联合应用明显提高踝关节外伤患者骨质损伤的检出率,更加全面的了解急性踝关节骨质损伤的信息,从而使患者得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汪欣;季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前后,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0%及75.0%,实施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0%及98.0%,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前(P<0.05).结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具有集约化、高责任心、流程化及高抗风险性管理的特点,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和输液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刘平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