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患者胃肠减压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

冉莉

关键词:危重患者, 胃肠减压置管长度, 临床研究,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危重患者胃肠减压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的护理体会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置管分别为45~55cm和55~70cm,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置管深度不同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引流效果的优良率91.4%,对照组患者引流效果的优良率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置管深度不同后发现,研究组患者重度腹胀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置管长度在55~70cm时可以起到更好的引流效果,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胃管进行有效的清洗避免发生围观堵塞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行超声介入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结核以及胸腔穿刺输液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超声电导仪行局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胸水吸收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水吸收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李娅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危重患者胃肠减压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

    目的:对危重患者胃肠减压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的护理体会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置管分别为45~55cm和55~70cm,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置管深度不同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引流效果的优良率91.4%,对照组患者引流效果的优良率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置管深度不同后发现,研究组患者重度腹胀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置管长度在55~70cm时可以起到更好的引流效果,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胃管进行有效的清洗避免发生围观堵塞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冉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黄芪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黄芪颗粒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优于对照组的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桂贤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某医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下房间隔修补手术11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安全护送.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好,均顺利出院.结论:熟悉胸腔镜手术配合的步骤和特点,全面的评估、充分的准备、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刘迎春;周子娟;杨娟娟;马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1例救治调查报告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亚型感染可使人产生急性呼吸道症状,严重者脏器衰竭,甚至导致死亡.2015年某医院收治1例H7N9禽流感患者,经积极抢救,患者成功治愈出院.该文试图对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为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王锋生;张兵;周道平;吴怀国;闫萍;解俊;张文燕;王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比较喹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9月-2016年3月接收精神分裂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氯丙嗪治疗,研究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符号编码、连线测验、语义流畅、持续操作、数字序列、空间广度、情绪管理方面分值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分裂症患者借助喹硫平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其相关机制仍需深入探讨.

    作者:王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超薄全瓷贴面和Z350XT光固化树脂的方法进行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龋病、氟牙症、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过小牙、牙间隙过大、切端缺损的前牙应用超薄全瓷贴面的方法对38例患者102颗患牙与应用Z350XT光固化树脂的方法对45例患者101颗患牙进行微创美学修复,分别进行6、12、24、36个月后随访,依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贴面评价分类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统计成功率.结果:经过3年观察,超薄全瓷贴面和Z350XT光固化树脂微创美学修复在继发龋、边缘适合性、边缘变色、颜色适合性和结构形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成功率分别为95.1%和92.1%.结论:超薄全瓷贴面和Z350XT光固化树脂微创美学修复,制备牙少,强度高,色泽逼真,是良好的前牙微创美学修复方法.

    作者:王骅;王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血管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心血管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服务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则接受舒适的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在接受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服务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甘华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住院期间予按时服药相关知识和一般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对出院3个月后的患者进行回访,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

    作者:冯银平;朱其华;卞士敏;杜婉莉;卓雪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的84例AL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TX浓度和四氢叶酸钙(CF)总需要量,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0h和20h的MTX血清浓度及骨髓抑制、肝功肾功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44hMTX浓度、CF需要量以及消化道症状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ALL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MTX血清浓度、CF解救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云;许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PLC测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白消安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体内白消安血药浓度的柱前衍生HPLC法.方法:衍生化处理加入内标1,5-戊二醇二甲磺酸酯的血浆样品后,以甲醇-水(75:2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采用NovaPak C18(3.9mm×150mm,4μm)色谱柱分离,在波长为280nm下检测.结果:白消安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10μmol/L,以加权小二乘法计算的回归方程是Y=-0.006+0.163X(n=7,r=0.9998);提取回收率,平均(87.67±2.64)%;日内、日间精密度均低于15.0%.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灵敏、准确的白消安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临床实施白消安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周雅丽;余琼芳;张善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出血用聚明胶肽致皮肤水泡1例的护理

    通过对1例上消化道出血补液过程中致皮肤水泡的患者静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导致皮肤水泡的药液为聚明胶肽,并采取护理措施,积极治疗皮肤水泡直至愈合.

    作者:孙红梅;朱其华;贺贞;刘凤;方志琳;卞士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压氧预处理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压氧预处理所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神经系统由于缺血、出血、放射线等原因造成的损伤.该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部分研究文献,探讨高压氧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孙行;江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导致高龄孕妇妊高症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住院分娩的高龄孕妇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妊高症组和无妊高症组.采集记录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时孕龄、孕次、产次、胎儿性别、流产引产病史、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高血压家族史等.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阳性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龄孕妇妊高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40岁、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指数>29、前置胎盘、流产引产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40岁、体重指数>29、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是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40岁,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合并孕期肥胖、妊娠期糖尿病的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应做好预防及相关的治疗准备.

    作者:孙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系统性护理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对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各类危重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给予系统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CVC相关感染及留置CVC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VC相关感染的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危重症患者CVC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莹莹;王静;许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BO血型不合的夫妇产前抗体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收治的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共256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样开展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入选的对象中,有182例研究对象的血清效价≥64,异常检出率为71.09%;随着年龄的加大,妊娠次数的增多,血清中IgG抗-A(B)效价异常率不断升高.结论:对产前保健孕妇开展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并对探查到的异常情况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得以有效减少.

    作者: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加强宣教,完善术前检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手术全切32例,术后病理示:嗅神经母细胞瘤13例,神经鞘瘤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脑膜瘤3例,垂体瘤5例,手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出现1例脑脊液鼻漏,给予处理后自愈.结论: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芳;王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12月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6年1月-12月12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高于实验组的1.67%.结论:在血液科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沈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六安市四院骨科成功开展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

    7月30日下午,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开展了首例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金安区马头镇6岁的王宝宝,由于肌肉注射患上臀肌挛缩症,造成双腿不能并拢,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慕名入住六安市四院骨科.

    作者:刘菊;张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两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检验WBC、RBC、Hb、HCT、PLT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末梢血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检验,结果准确率较高,为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吴天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