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效果

肖淳纯;叶山东;任安;杨静;李素梅

关键词:医学教育, 临床实习, 内科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必需的重要阶段。学校与实习医院需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习管理、加强基本技能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带教老师积极性等手段,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习效果。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于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方法:随机抽取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4例,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每组42例,并在治疗后进行半年的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内瘘闭塞、动脉瘤等发生状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与区域穿刺组的血栓和动脉瘤等状况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内瘘感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内瘘血管瘤的发生,同时能够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病痛。

    作者:李艳;吴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收集116例经医院普外科手术确诊的腹股沟疝病例,其中56例斜疝,40例直疝,20例股疝。回顾分析其术前超声检测报告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6例斜疝分型检出54例(96%),2例误诊为腹股沟区脂肪瘤;40例直疝检出38例(95%),1例误诊为腹股沟脂肪瘤,1例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0例股疝检出19例(95%),1例误诊为直疝。结论:超声对于腹股沟疝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确定疝的分型、疝内容物性质,确定有无伴发疝,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骆科美;李国才;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进保留灌肠法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进保留灌肠应用于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灌肠时选择合适的灌肠工具、灌肠溶液选择适合的温度、改变肛管插入的深度以及灌肠后体位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灌肠,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能够有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祖妹;占惠鸣;朱育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心绞痛发生率、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收缩压以及心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32.65%和住院时间(15.47±1.38)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5.10%与(22.78±2.1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医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5例),分别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6MWT水平、MLHF-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MWT水平和MLHF-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缓解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作者:李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小儿ALL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130例,随机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分别给予含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完全缓解率,随访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完全缓解率和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接近;但含培门冬酶化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功能损伤风险。

    作者:张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宿松县医院医联体资源共享为危急病人获得了黄金抢救时间

    日前,一例肝癌患者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在宿松县医院及时成功救治,充分发挥了医联体资源共享带来的便利,为危急病人获得了黄金抢救时间,也体现了宿松县医院危急重症抢救的综合实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刊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为县人民医院荣获省县级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奖

    2016年4月27日,首届安徽省县级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在合肥举行。此次大赛由省卫计委,省急救中心承办,并特邀安医附院、省立医院、105医院、省急救中心专家担任评委。省卫计委副主任杜昌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省16个市的35支县级急救(站)代表队共105名选手参加大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ESD术剥离胃底间质瘤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胃底间质瘤患者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的护理。方法:分析15例患者ESD术剥离胃底间质瘤资料。结果:15例患者胃底间质瘤病灶均行ESD完整剥离,病理均证实为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瘤。结论:加强ESD术剥离胃底间质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晶;朱明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议农民工职业卫生行为干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农民工的职业卫生行为干预对其病害的预防效果。方法:抽取遵义市1200名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600名进行职业卫生行为干预,作为干预组;另600名农民工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对职业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对职业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农民工对职业病知识的了解,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农民工职业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留置针改进置管法在老年手术患者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老年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2014年1-12月,年龄60~80岁的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穿刺置管法,实验组采用在改良穿刺置管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置管方法(改进置管法)。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5.2%,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78.8%。结论:改进置管法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章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与体会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搞好实验诊断学教学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必备环节。该文总结分析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诸如实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比喻教学法以及试题教学法等,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中的作用,为实现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尝试。

    作者:陈礼文;盛守琴;周强;管世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提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从培养护生以人为本思想、理解人体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联系临床护理知识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方琼;刘梅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固定方式选择及效果研究

    目的:选择不同固定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某医院所接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方式(DHS)治疗的50例,Gamma钉固定的18例,国产改良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的26例。对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三种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就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地负重时间、引流量等方面,采用PFN固定方式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固定治疗方式(P<0.05)。结论:PFN固定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下地负重时间短等优势,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而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鹏;艾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骨折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9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得到一定临床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作者:麦刚;郭勇飞;杨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保基金使用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医保基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医保基金使用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覆盖范围较窄、监管乏力、使用透支等。因此,我们必须持续扩大医保基金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有效机制,着力构建医保基金管理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对医保基金的科学管理。

    作者:安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由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周洁;王新华;许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农村在岗卫技人员《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农村在岗卫技人员基本素质、医疗水平等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注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平台建设、联系临床及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专科教育有所区别,提高教学效果,使之学以致用。

    作者:季丹;方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6月某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呕吐改善时间及腹泻改善时间分别为(1.62±0.21)d、(1.74±0.19) d和(1.71±0.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4±0.31)d、(2.38±0.28)d和(2.32±0.26)d(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患儿红臀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红臀等并发症。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