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莉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时护理方面应给予的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且均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要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小儿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邬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口服与外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琼;李国华;罗敏;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附睾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附睾结核患者20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附睾结核声像图特点主要有附睾头、体、尾不同程度肿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匀,睾丸鞘膜腔积液,阴囊壁冷脓肿及窦道形成。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可以作为附睾结核首选检查方法及评判抗结核治疗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韦天军;江峰;朱向明;李国杰;胡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60例,1~2月分娩产妇80例为对照组,3~4月分娩8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和宣教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切实推进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常态下的医德医风建设,增强思想觉悟,加强医德修养,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科根据《2016年度加强新常态下医德医风建设培训计划》,于2016年7月26至29日下午,培训以播放教学片的形式分两批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40例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40例患者必须经临床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且主要症状为肺间质改变所引发的。结果:40例继发性肺结核发病区间主要集中在两肺上叶,其中17例明显表现为肺间质改变,另23例沿支气管呈节段性分布,界限清楚。经过常规抗结核治疗后,肺间质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转。结论:从CT检查报告中,能够直观的了解肺间质病变的特点,为继发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作者:练小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18例的临床资料,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满意,腹壁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慢性阑尾炎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美容等特点,可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对患儿生理及心理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应用对高危孕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医院收治行剖宫产分娩高危孕产妇130例分为对照组(65例)和欣母沛组(65例),分别给予分娩后缩宫素与欣母沛注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欣母沛组产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欣母沛组产妇术中、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应用于行剖宫产高危孕产妇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增强子宫收缩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日前,安徽省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六安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赵遵江带领团队开展的科研项目《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2015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是六安市医疗系统近年来再次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殊荣,也是2015年度全市各行各业仅有的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两项中的一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六安市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8月,与新中国同龄,是安徽省六安地区解放后国家兴办的首家医院。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逆向撕除与常规切除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来某医院101例翼状胬肉分别行逆向撕除及常规切除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行胬肉逆向撕除的50例患者手术时间、角膜修复时间、术后散光及术后复发明显优于常规切除。结论:翼状胬肉逆向撕除法明显优于常规切除法,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低年资医生开展。
作者:刘玲;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实验组经过中医辨证分型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全部统一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5%。结论:经过中医辨证分型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秦百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医疗需求与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以及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与“看病难、看病贵”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生“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现行的医保与医疗体制不完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医疗需求和对基层医疗机构认识不清有关。结论:只有不断完善医保与医疗体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正确引导患者按需就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发生。
作者:姚时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以有效的指导其实践应用。方法:研究对象120例,均为某医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根据其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和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喘息、咳痰、体温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助于治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庹静;李金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为了减轻血透病人穿刺痛苦,保证透析血流量,提高股静脉直穿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采样负压抽吸穿刺股静脉。对100例血透病人行股静脉直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利用负压抽吸法穿刺,对照组常规法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穿刺成功率82%;实验组在上机血流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抽吸穿刺方法简单易行,上机血流量充足,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张庆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是否预注利多卡因及预注的量及浓度来探讨静脉预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0例静脉全麻无痛妇科门诊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2mL,B组:1%利多卡因2mL, C组:2%利多卡因2mL)记录在给予不同预注液后静注丙泊酚的手臂疼痛程度。结果:B及C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1%利多卡因2mL预注可安全有效地减少丙泊酚注射痛。
作者:彭丽君;郭芳;张晓琴;詹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3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指标。结果:两组中患者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对乙肝肝衰竭预后判断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傅钢;李林涛;周敏;廖佳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方式和利巴韦林气雾剂单独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利巴韦林气雾剂单独治疗方式,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敏;李秀琼;李国华;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改进采血方式和传统采血方式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效果,探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佳方法。方法:将204例出生满72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采足跟血,观察两种不同方式采足跟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采集血样一次成功率、采血成功完成的总时间及肿胀或瘀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采血方式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连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