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选取通过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54例,其中手术之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病人28例,对28例病人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26例为NHL(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HL(霍奇金淋巴瘤)。X线片显示单乳单发肿块18例,多发肿块4例;双乳多发肿块2例,单侧乳腺致密浸润伴有皮肤增厚4例;X线片肿块之间在0.7~5.0cm,淋巴瘤X线表现与其他组织病理学类型没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通过病理学进行确诊。
作者:刘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某医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研究分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出血量平均为(521.5±29.3)mL,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6±0.7)分,护理满意率为1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我国的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职业卫生信息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措施。
作者:刘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患者在清醒麻醉下,经内镜5-氟尿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治疗晚期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优势近期疗效。方法:37例上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肿瘤均为隆起型腺癌,患者均未进行手术或放化疗处理。在内镜直视下,将5-FU粒子密集或多点植入肿瘤结节及其周围浸润组织,平均注射45~60粒(约120~150mg)。结果:37例晚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术后1~2个月随访内镜显示,33例(89.2%)肿块有程度不等的缩小、局限、平坦,消化道梗阻减轻。术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直视下,植入缓释5-FU粒子化疗,可明显改善晚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限制肿瘤生长,且不良反应不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优势。
作者:孙曙辉;龚明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应用于肺灌洗术中尽快气管拔管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某医院肺灌洗术中肺灌洗患者40例,随机分罗库溴铵组(A组)和维库溴铵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肌松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恢复时间小于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应用于肺灌洗术肌松条件满意,术后肌力恢复迅速,苏醒快,可作为肺灌洗术的肌松药。
作者:肖旭;李光才;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更年期功血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n=38)基于对照组加用妇康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9%,低于观察组94.7%,观察组出血与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妇康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隋明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饮食自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采用常规饮食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自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及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结论:饮食自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有效调节血糖和血脂指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李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造福区内百姓,在区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院眼科主任高宗银受邀帮扶六安市建设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眼科治疗中心。
作者:刘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于PICC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纱布止血,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止血。结果: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71.7%,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通过藻酸盐敷料进行穿刺部位止血,止血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储小凤;周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改进采血方式和传统采血方式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效果,探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佳方法。方法:将204例出生满72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采足跟血,观察两种不同方式采足跟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采集血样一次成功率、采血成功完成的总时间及肿胀或瘀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采血方式明显优于传统采血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吴连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北美放射学年会将于2016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举行,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影像科多人向学会投稿,其中韦超、王传彬及吴瑶媛医师的论文被学会接受,2人将做大会发言,1人参与教育展板展示。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某医院收治的9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基础上另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组间、组内对比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37/44)(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改善青年女性面部烧伤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切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瑶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时护理方面应给予的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入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且均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采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时要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小儿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邬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1例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此例患者采取对症、消炎、胸腔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治疗。结果:该特发性气胸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复发。
作者:谢春林;张松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调查分析新入职护士(工作时间≤1年)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新入职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参考。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应用本研究小组自行编制的“护理安全知识认知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对某院2013-2015年度新入职的4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新入职护士对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较差,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较高,可参照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孙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对49例证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住院患者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隔绝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支架置入成功,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程时间短。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是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前提,多学科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柏义萍;穆燕;栾玉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逆向撕除与常规切除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来某医院101例翼状胬肉分别行逆向撕除及常规切除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行胬肉逆向撕除的50例患者手术时间、角膜修复时间、术后散光及术后复发明显优于常规切除。结论:翼状胬肉逆向撕除法明显优于常规切除法,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低年资医生开展。
作者:刘玲;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应用临床药学干预,从两个时间段内各抽取1000例中药用药案例,对比两个时间段内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前,医院中药用药案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36%,明显高于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后的0.015%(P<0.05)。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中药剂型(P<0.05),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付雪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际病例探究腹腔镜技术对胃癌根治的研究,总结相应经验,以使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方法:总结98例临床胃癌腹腔镜治疗病例,结合患者在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情况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技术是否成熟。结果:根据这些实用的临床病例来看,患者的伤口小,恢复快,刀口易愈合,感染比例也有明显下降,患者对治疗效果相对满意。结论:腹腔镜对胃癌的根治技术是可行的。
作者:马文;韩瑞东;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围绕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要求,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某高校的相关实践,分析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与研究“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作者:周卫凤;牛丽娟;郭毅;张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